正在加载图片...
考试结束后,就可以忘掉一切了。如此而论,根据讲义进行教学并不可取。 那么,难道就可以提倡不用讲义教学吗?如果可以的话,教师能把课讲好 吗?会不会经常出现偏离教学内容呢?我想这也是值得思考而且很难做好的 问题,难怪长期以来大家都要精心准备一份讲义,不断增删内容,以做到有 备无患、一劳永逸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对备好课与写讲义的一种误解。当然,也跟时代的 局限是有很大关系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也就是我本科毕业之前 的时代里,互联网没有出现,书籍流通也受限制,各学科领域各研究方向的 研究成果相对缺乏,那时教师如果不通过一本完整系统的讲义来教授,很多 学生将学不到该课程规定的应有知识。所以,当时的备课主要以编写讲义为 主,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本世纪以来,互联网、多 媒体等新生事物的出现,使世界顿然进入了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几 乎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易学到或接触到各种各样自以为需要的学科知 识,即使是相关的书籍也毫不短缺。如此背景之下,大学教师如果还停留在 备讲义和读讲义的层次上,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吗?岂不是没有做到与时俱 进?因此,现实和现状都要求大学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尽快从“教 授”调整到“教导”方式上。 为什么说现在的大学生更需要“教导”呢?道理并不复杂。他们缺的不 再只是完整系统的知识,而是如何来认识和理解哪些是主要的知识,以及如 何思考和消化这些知识。这就非常需要教师的教导。因此,在课堂上主要应 该是教他们自学、治学、思考的方法,围绕选定教材和自撰讲义大纲(如果 备有详细讲义,可以提前发给学生,也可建立课程网站供同学浏览),通过 教师或相关名师的学习实践经验引导大学生进入学科知识的门径,通过开列 些本课程最为基础和主要的文献目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阅读,通 过教师对一些涉及本课程的重要问题或焦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精彩点评,引 导学生关注细节问题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通过学生对某些问题 的思考准备然后上台讲演,从而让教师及时纠正其存在的问题,或因此让其 他学生看到不同的思维和答案,得到一定的启发,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考试结束后,就可以忘掉一切了。如此而论,根据讲义进行教学并不可取。 那么,难道就可以提倡不用讲义教学吗?如果可以的话,教师能把课讲好 吗?会不会经常出现偏离教学内容呢?我想这也是值得思考而且很难做好的 问题,难怪长期以来大家都要精心准备一份讲义,不断增删内容,以做到有 备无患、一劳永逸。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对备好课与写讲义的一种误解。当然,也跟时代的 局限是有很大关系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也就是我本科毕业之前 的时代里,互联网没有出现,书籍流通也受限制,各学科领域各研究方向的 研究成果相对缺乏,那时教师如果不通过一本完整系统的讲义来教授,很多 学生将学不到该课程规定的应有知识。所以,当时的备课主要以编写讲义为 主,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本世纪以来,互联网、多 媒体等新生事物的出现,使世界顿然进入了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几 乎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易学到或接触到各种各样自以为需要的学科知 识,即使是相关的书籍也毫不短缺。如此背景之下,大学教师如果还停留在 备讲义和读讲义的层次上,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吗?岂不是没有做到与时俱 进?因此,现实和现状都要求大学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尽快从“教 授”调整到“教导”方式上。 为什么说现在的大学生更需要“教导”呢?道理并不复杂。他们缺的不 再只是完整系统的知识,而是如何来认识和理解哪些是主要的知识,以及如 何思考和消化这些知识。这就非常需要教师的教导。因此,在课堂上主要应 该是教他们自学、治学、思考的方法,围绕选定教材和自撰讲义大纲(如果 备有详细讲义,可以提前发给学生,也可建立课程网站供同学浏览),通过 教师或相关名师的学习实践经验引导大学生进入学科知识的门径,通过开列 一些本课程最为基础和主要的文献目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阅读,通 过教师对一些涉及本课程的重要问题或焦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精彩点评,引 导学生关注细节问题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通过学生对某些问题 的思考准备然后上台讲演,从而让教师及时纠正其存在的问题,或因此让其 他学生看到不同的思维和答案,得到一定的启发,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