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七,三峡工程与库区移民。移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激活民族地区进步的力量。移民 的性质和类型分为自发性和强制性两种。三峡水库移民属于强制性移民,这可为移民创造更有 利于其生存发展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强制性移民可转化为自觉性移民。移民是十分复杂且昂贵 的社会工程,且与贫困农村人口的脱贫致富相联系。三峡库区需动迁113万人口,涉及重庆市 和湖北省的20个县市,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992年三峡工程开工前,重庆 库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仅576元。以1993年5月价格水平计算的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为900.9 亿元,其中用于库区建设和移民的费用为400亿元,若计入物价上涨和银行贷款利息支付所形 成的动态投资,投入移民费用达600亿-700亿元。三峡库区地形陡峭,无连片平地,耕地为丘 陵坡地,集镇和县城大多集中于江边峡谷坡地,人口密集,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外来资金鲜有 进入。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最大优势是丰富水能资源和长江通航要道。三峡工程建设是这一 地区唯一的发展机遇,库区移民和迁建家园、调整产业结构是脱贫致富最佳和唯一的出路。一 般讲,环境容量与资金投入有正比关系,资金投入增大环境容量。经过逾百万人的移民,库区 十几座县城集镇变成现代化小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与搬迁前相比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已外迁移 民大多迁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融入当地社会,减轻了库区土地资源紧缺的压力。 值得注意,一方面居民搬迁后的生活出路,要靠自身的经济发展才能长治久安:另一方面,对 于失去或减少了耕地的农民,国家和政府应该制订相关政策,给予长期扶持。 第八,认识三峡水库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保持水库长期可持续安全。三峡水库的库 岸地质稳定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点。水库水位升落的变化引起岩体孔隙压力增加,造成不稳定 岩体的支撑能力减弱而诱发坍塌,造成岸边岩体上居民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岩体碎石滑落 入水库会导致突然性水浪壅高引起水灾,若壅浪高企过坝则造成更严重水灾害。在三峡工程前 期论证直至工程实施中通过大量地质勘探,基本摸清了库区库岸不稳定区域,在新建城镇和移 民新居中规避了潜在滑坡和坍塌地带。国家自上世纪末以来,为加固库区岸坡、预防地质灾害, 己经分多期投入例如数十亿巨额资金,今后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投入。在水库诱发地震方面, 水库建成后比建坝前抬高了原有河流水位数十米到百米,由此增加了河床岩面水压力。若抬高 100米,就在每平方米岩面增加100吨的水压重量。水压的增加引起岩石应力调整,致使地质 构造产生变形,尽管变形量不慎明显,但仍是水库诱发地震的因素。地震内因是地层的地质构 造变化,水压变化等外部作用力是外因。国际大坝委员会研究显示,全球的大型水库诱发地震 概率为0.2%。统计表明我国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大型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概率平均为5%,地 震烈度取决于库区地质构造。三峡工程坝体建在地质构造简单且完整的花岗岩体上,无历史大 地震记录。中国国家地震局对三峡坝址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而三峡工程的设防烈度为7度, 按此烈度设防,坝址上的建筑物皆有足够的抗震性能抵御地震作用。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 175m高程。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蓄水水位净提高70余米,检测到地震微震2300余次, 最大震级为里氏3.3级,属于无感地震。2006年水库汛后蓄水水位进一步升至156m高程。三 峡坝库时刻监视地震情况的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由周边34个地震监测站组成。迄今,基 于统计资料和地震机理研究,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震级较为低弱,且该区域地震震级和次数随时 间推移递减且趋向稳定。 第九,三峡工程的综合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三峡水库拦蓄巨大水体,水坝溃决会引起巨大 的水体奔腾而下,吞噬下游广大地区,造成巨大损失,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水坝工程损毁造 成的次生扩大性灾害远高于其他人工建筑物。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水库水体达393亿立方米, 66 第七,三峡工程与库区移民。移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激活民族地区进步的力量。移民 的性质和类型分为自发性和强制性两种。三峡水库移民属于强制性移民,这可为移民创造更有 利于其生存发展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强制性移民可转化为自觉性移民。移民是十分复杂且昂贵 的社会工程,且与贫困农村人口的脱贫致富相联系。三峡库区需动迁 113 万人口,涉及重庆市 和湖北省的 20 个县市,是全国 18 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992 年三峡工程开工前,重庆 库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仅 576 元。以 1993 年 5 月价格水平计算的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为 900.9 亿元,其中用于库区建设和移民的费用为 400 亿元,若计入物价上涨和银行贷款利息支付所形 成的动态投资,投入移民费用达 600 亿-700 亿元。三峡库区地形陡峭,无连片平地,耕地为丘 陵坡地,集镇和县城大多集中于江边峡谷坡地,人口密集,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外来资金鲜有 进入。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最大优势是丰富水能资源和长江通航要道。三峡工程建设是这一 地区唯一的发展机遇,库区移民和迁建家园、调整产业结构是脱贫致富最佳和唯一的出路。一 般讲,环境容量与资金投入有正比关系,资金投入增大环境容量。经过逾百万人的移民,库区 十几座县城集镇变成现代化小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与搬迁前相比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已外迁移 民大多迁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融入当地社会,减轻了库区土地资源紧缺的压力。 值得注意,一方面居民搬迁后的生活出路,要靠自身的经济发展才能长治久安;另一方面,对 于失去或减少了耕地的农民,国家和政府应该制订相关政策,给予长期扶持。 第八,认识三峡水库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保持水库长期可持续安全。三峡水库的库 岸地质稳定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点。水库水位升落的变化引起岩体孔隙压力增加,造成不稳定 岩体的支撑能力减弱而诱发坍塌,造成岸边岩体上居民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岩体碎石滑落 入水库会导致突然性水浪壅高引起水灾,若壅浪高企过坝则造成更严重水灾害。在三峡工程前 期论证直至工程实施中通过大量地质勘探,基本摸清了库区库岸不稳定区域,在新建城镇和移 民新居中规避了潜在滑坡和坍塌地带。国家自上世纪末以来,为加固库区岸坡、预防地质灾害, 已经分多期投入例如数十亿巨额资金,今后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投入。在水库诱发地震方面, 水库建成后比建坝前抬高了原有河流水位数十米到百米,由此增加了河床岩面水压力。若抬高 100 米,就在每平方米岩面增加 100 吨的水压重量。水压的增加引起岩石应力调整,致使地质 构造产生变形,尽管变形量不慎明显,但仍是水库诱发地震的因素。地震内因是地层的地质构 造变化,水压变化等外部作用力是外因。国际大坝委员会研究显示,全球的大型水库诱发地震 概率为 0.2%。统计表明我国库容 1 亿立方米以上大型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概率平均为 5%,地 震烈度取决于库区地质构造。三峡工程坝体建在地质构造简单且完整的花岗岩体上,无历史大 地震记录。中国国家地震局对三峡坝址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而三峡工程的设防烈度为 7 度, 按此烈度设防,坝址上的建筑物皆有足够的抗震性能抵御地震作用。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 175m 高程。2003 年 6 月 1 日,三峡水库蓄水水位净提高 70 余米,检测到地震微震 2300 余次, 最大震级为里氏 3.3 级,属于无感地震。2006 年水库汛后蓄水水位进一步升至 156m 高程。三 峡坝库时刻监视地震情况的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由周边 34 个地震监测站组成。迄今,基 于统计资料和地震机理研究,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震级较为低弱,且该区域地震震级和次数随时 间推移递减且趋向稳定。 第九,三峡工程的综合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三峡水库拦蓄巨大水体,水坝溃决会引起巨大 的水体奔腾而下,吞噬下游广大地区,造成巨大损失,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水坝工程损毁造 成的次生扩大性灾害远高于其他人工建筑物。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水库水体达 393 亿立方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