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峡水库必须拦蓄洪水,此时大量泥沙留在库内。 在初步设计阶段,考虑水文洪水出现频率并在水库运行大量模拟试验基础上得出结论:在 不考虑上游水库的拦沙作用及水土保持减沙作用的条件下,三峡工程运行80~100年时,防洪 库容仍可保留86%。如果考虑上游水库的拦沙作用,三峡水库运行100年的淤积量仅相当于上 游不建库拦沙约40年的淤积量。库尾发生粗颗粒泥沙淤积碍航,因数量较小,采取疏浚工程 措施可保证通航。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日蓄水以来,监测发现入库泥沙量逐年递减,其 原因是上游各支流修建了一些新水库,部分泥沙已分散于上游各水库之中,同时因上游植被的 保护和暴雨分布随机性等因素,使三峡水库泥沙实际淤积量小于原预计。值得指出,近年来长 江上游地区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防治石漠化和长江防护林工程,加上水库的拦沙作用, 进入干支流河道的泥沙呈逐年减少趋势。2003一2015年年均入库泥沙量只有1.65亿吨,与初 步设计值相比,减少66.5%。三峡入库泥沙在相当长时期内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三峡水库的冲 淤平衡年限将推迟至200~300年,冲淤平衡后防洪库容保留86%,水库仍可安全运用。此外, 三峡工程大坝坝内和地下电站进水口设置冲沙及排沙孔、洞,保障坝前泥沙不致影响电站发电 和船闸通航的运行安全,枢纽建筑物可长期安全运用。 第五,三峡水库与长江水质。水流汇入水库,流速减缓,会造成水库水质恶化。库区污染 源主要来自水库周边的陆地和上游干支流,以及船舶移动性污染源。污水和废物排放后发酵变 质,氨、氮、磷含量浓度增加,富营养化水质造成水生物改变,有害生物快速繁殖,藻类产生 的毒素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影响人畜饮用水源。三峡水库库容393亿立方米,长江年水量达 4500亿立方米,库容系数0.087。三峡水库是季调节水库,每年库水更替多次,可以缓解水质 恶化速度。保护长江水质得到沿江地区级政府和沿江居民的高度关注,这促进了库区城镇的垃 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强化了执法力度,保证达标排放目标的实现。我们要提倡全社会节约 用水,随用随治、循环利用。 第六,三峡水库与水生物生态和渔业发展。长江水系水生物丰富,其中有321种水生浮游 植物,214种非浮游植物,160余种浮游(无脊椎)动物,220多种底栖动物,鱼类370余种 与人类关系密切。这些水生生物相互间在缓慢变化中形成相对平衡的食物链。建设三峡水库改 变了水生物生存环境,水库形成638平方过公里的水面,扩大了水域面积:水库平均水深70, 最深处比建坝前提高13米。水库改变了流态和水温,汛期大坝泄洪消能使水体掺气过饱和而 改变了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原环境。一部分水生物会适应新的环境,甚至会更多地繁殖,如有 些藻类植物和非洄游鱼类的生存空间更为广阔。而另外一部分生物尤其是洄游鱼类,由于被阻 断了洄游通道,原有产卵场所消失或发生改变,会导致种群减少甚至消亡。为避免某些鱼类减 少或消亡,在上世纪70年代国家建设长江葛洲坝枢纽时就在湖北宜昌建立了“中华鲟”人工 繁殖研究所,中华鲟经人工孵化后被投放回长江水中。基于对鱼种生活习性的长期跟踪,采取 针对性措施保护鱼类已有成功经验,例如美国在哥伦比亚河上的梯级电站,设立鱼梯、鱼道、 过鱼机等等过鱼设施,鱼类有了过坝通道: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建设了过坝鱼道。三峡工程建设 为鱼类开辟新产卵场,建立鱼类保护区,禁止人工捕捞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于濒亡水生物建立 基因库:为了给人类提供优质丰富的蛋白质,在水库水域放养优质食用鱼种。应当看到,长江 鱼类种群逐年递减的主因是捕捞过量、水质污染加重和航运业增长对鱼类生存的干扰所致,并 非三峡水库建设造成的。同时,若因各种藻类失衡繁殖等有害水生物引起水华现象,必须采取 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治措施进行及时遏制。 55 三峡水库必须拦蓄洪水,此时大量泥沙留在库内。 在初步设计阶段,考虑水文洪水出现频率并在水库运行大量模拟试验基础上得出结论:在 不考虑上游水库的拦沙作用及水土保持减沙作用的条件下,三峡工程运行 80~100 年时,防洪 库容仍可保留 86%。如果考虑上游水库的拦沙作用,三峡水库运行 100 年的淤积量仅相当于上 游不建库拦沙约 40 年的淤积量。库尾发生粗颗粒泥沙淤积碍航,因数量较小,采取疏浚工程 措施可保证通航。三峡水库自 2003 年 6 月 l 日蓄水以来,监测发现入库泥沙量逐年递减,其 原因是上游各支流修建了一些新水库,部分泥沙已分散于上游各水库之中,同时因上游植被的 保护和暴雨分布随机性等因素,使三峡水库泥沙实际淤积量小于原预计。值得指出,近年来长 江上游地区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防治石漠化和长江防护林工程,加上水库的拦沙作用, 进入干支流河道的泥沙呈逐年减少趋势。2003—2015 年年均入库泥沙量只有 1.65 亿吨,与初 步设计值相比,减少 66.5%。三峡入库泥沙在相当长时期内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三峡水库的冲 淤平衡年限将推迟至 200~300 年,冲淤平衡后防洪库容保留 86%,水库仍可安全运用。此外, 三峡工程大坝坝内和地下电站进水口设置冲沙及排沙孔、洞,保障坝前泥沙不致影响电站发电 和船闸通航的运行安全,枢纽建筑物可长期安全运用。 第五,三峡水库与长江水质。水流汇入水库,流速减缓,会造成水库水质恶化。库区污染 源主要来自水库周边的陆地和上游干支流,以及船舶移动性污染源。污水和废物排放后发酵变 质,氨、氮、磷含量浓度增加,富营养化水质造成水生物改变,有害生物快速繁殖,藻类产生 的毒素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影响人畜饮用水源。三峡水库库容 393 亿立方米,长江年水量达 4500 亿立方米,库容系数 0.087。三峡水库是季调节水库,每年库水更替多次,可以缓解水质 恶化速度。保护长江水质得到沿江地区级政府和沿江居民的高度关注,这促进了库区城镇的垃 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强化了执法力度,保证达标排放目标的实现。我们要提倡全社会节约 用水,随用随治、循环利用。 第六,三峡水库与水生物生态和渔业发展。长江水系水生物丰富,其中有 321 种水生浮游 植物,214 种非浮游植物,160 余种浮游(无脊椎)动物,220 多种底栖动物,鱼类 370 余种 与人类关系密切。这些水生生物相互间在缓慢变化中形成相对平衡的食物链。建设三峡水库改 变了水生物生存环境,水库形成 638 平方过公里的水面,扩大了水域面积;水库平均水深 70m, 最深处比建坝前提高 113 米。水库改变了流态和水温,汛期大坝泄洪消能使水体掺气过饱和而 改变了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原环境。一部分水生物会适应新的环境,甚至会更多地繁殖,如有 些藻类植物和非洄游鱼类的生存空间更为广阔。而另外一部分生物尤其是洄游鱼类,由于被阻 断了洄游通道,原有产卵场所消失或发生改变,会导致种群减少甚至消亡。为避免某些鱼类减 少或消亡,在上世纪 70 年代国家建设长江葛洲坝枢纽时就在湖北宜昌建立了“中华鲟”人工 繁殖研究所,中华鲟经人工孵化后被投放回长江水中。基于对鱼种生活习性的长期跟踪,采取 针对性措施保护鱼类已有成功经验,例如美国在哥伦比亚河上的梯级电站,设立鱼梯、鱼道、 过鱼机等等过鱼设施,鱼类有了过坝通道;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建设了过坝鱼道。三峡工程建设 为鱼类开辟新产卵场,建立鱼类保护区,禁止人工捕捞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于濒亡水生物建立 基因库;为了给人类提供优质丰富的蛋白质,在水库水域放养优质食用鱼种。应当看到,长江 鱼类种群逐年递减的主因是捕捞过量、水质污染加重和航运业增长对鱼类生存的干扰所致,并 非三峡水库建设造成的。同时,若因各种藻类失衡繁殖等有害水生物引起水华现象,必须采取 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治措施进行及时遏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