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浦江黄福源 依然无根可寻和无情可系。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总是记得母乳的温暖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又总是记得不母乳的模样。 因为故乡的孕育,记忆中就有一个忽隐忽现的名为团风的地方。 书上说,团风是1949年春天那场叫渡江战役的最上游的曲击地。书上又说,团风是抗 日战争时期,国内两支本该同仇敌忾的军队,却同室操戈时常火并,必争之地。书上更说 团风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赤色政党中两位创党元老的深情故土、痴情故地 著书卷,立学说,想来至少不使后来者多费猜度。就像宋时苏轼,诗意地说一句,人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竟然变成多少年后惹是生非的源头。苏轼当然不知后来世上会有团风之地, 却断断不会不知鸟林之所在。苏轼时期的鸟林,在后苏轼时期,改名换姓成为团风。作为赤 壁大战关键所在,如果此鸟林一直成为鸟林,上溯长江几百公里,那个也叫鸟林的去处,就 没有机会将自己想象成孔明先生借来东风,助周公瑾大战曹盂德的英雄际会场所了 书上那些文字,在我心里是惶惑的。 童年的我,无法认识童年的自己。认识的只有从承载这些文字的土地上,走向他乡的长 辈。比如父亲,那位在一个叫刘下垸的小地方,学会操纵最原始的织布机的男人;比如爷爷, 那位在一个叫林家大垸的小地方,替一户后来声名显赫的林姓人家织了8年土布和洋布的男 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得到一些小命运和小小命运,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位早早为了生计 而少能认字的壮年男人,和另一位对生计艰难有着更深体会而累得脊背畸形的老年男人,同 那些辉煌于历史的大事伟人,作某种关联 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 首先是母亲。在母亲第九十九次讲述她的故事时,我曾经有机会在她所说的团风街上徘 徊很久,也问过不少人,既没有找到,也没有听到,在那条街的某个地方,有过某座祠堂 虽然旧的痕迹消失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生命初期的孤独凄苦。当年那些风雨飘摇的夜晚, 母亲搂着她的两个加起来不到三岁的孩子,陪着那些被族人用私刑冤毙的游魂。一盏彻夜不 灭的油灯,成了并非英雄母亲的虎胆,夜复一夜地盼到天亮,将害怕潜伏者抢劫的阴森祠堂, 苏醒成为翻身农民供应生活物资的供销社 其次是父亲。父亲的故事,父亲本人只说过一次。后来就不再说了。他的那个1948年 在汉口街上贴一张革命传单,要躲好几条街的故事,更是从1967年的大字报上读到的。那 一年,第一次跟在父亲身后,走在幻梦中出现过的小路上,听那些过分陌生的人冲着父亲表 达过分的热情,这才相信那个早已成为了历史的故事。相信父亲为躲避“文革”斗争,只身 逃回故乡,那些追逐而来的狂热青年,如何被父亲童年时的伙伴,一声大吼,喝退几百里 还有一个故事,它是属于我的。那一年,父亲在芭茅草丛生的田野上,找到一处荒芜土 丘,惊天动地地跪下去,冲着深深的土地大声呼唤自己的母亲。我晓得,这便是在我出生前 很多年就已经离开的奶奶。接下来,我的一跪,让内心有了重新诞生的感觉。所以,再往后 QQ:457873462浦江黄福源 QQ:457873462 依然无根可寻和无情可系。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总是记得母乳的温暖。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又总是记得不母乳的模样。 因为故乡的孕育,记忆中就有一个忽隐忽现的名为团风的地方。 书上说,团风是 1949 年春天那场叫渡江战役的最上游的曲击地。书上又说,团风是抗 日战争时期,国内两支本该同仇敌忾的军队,却同室操戈时常火并,必争之地。书上更说, 团风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赤色政党中两位创党元老的深情故土、痴情故地。 著书卷,立学说,想来至少不使后来者多费猜度。就像宋时苏轼,诗意地说一句,人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竟然变成多少年后惹是生非的源头。苏轼当然不知后来世上会有团风之地, 却断断不会不知鸟林之所在。苏轼时期的鸟林,在后苏轼时期,改名换姓成为团风。作为赤 壁大战关键所在,如果此鸟林一直成为鸟林,上溯长江几百公里,那个也叫鸟林的去处,就 没有机会将自己想象成孔明先生借来东风,助周公瑾大战曹盂德的英雄际会场所了。 书上那些文字,在我心里是惶惑的。 童年的我,无法认识童年的自己。认识的只有从承载这些文字的土地上,走向他乡的长 辈。比如父亲,那位在一个叫刘下垸的小地方,学会操纵最原始的织布机的男人;比如爷爷, 那位在一个叫林家大垸的小地方,替一户后来声名显赫的林姓人家织了 8 年土布和洋布的男 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得到一些小命运和小小命运,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位早早为了生计 而少能认字的壮年男人,和另一位对生计艰难有着更深体会而累得脊背畸形的老年男人,同 那些辉煌于历史的大事伟人,作某种关联。 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 首先是母亲。在母亲第九十九次讲述她的故事时,我曾经有机会在她所说的团风街上徘 徊很久,也问过不少人,既没有找到,也没有听到,在那条街的某个地方,有过某座祠堂。 虽然旧的痕迹消失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生命初期的孤独凄苦。当年那些风雨飘摇的夜晚, 母亲搂着她的两个加起来不到三岁的孩子,陪着那些被族人用私刑冤毙的游魂。一盏彻夜不 灭的油灯,成了并非英雄母亲的虎胆,夜复一夜地盼到天亮,将害怕潜伏者抢劫的阴森祠堂, 苏醒成为翻身农民供应生活物资的供销社。 其次是父亲。父亲的故事,父亲本人只说过一次。后来就不再说了。他的那个 1948 年 在汉口街上贴一张革命传单,要躲好几条街的故事,更是从 1967 年的大字报上读到的。那 一年,第一次跟在父亲身后,走在幻梦中出现过的小路上,听那些过分陌生的人冲着父亲表 达过分的热情,这才相信那个早已成为了历史的故事。相信父亲为躲避“文革”斗争,只身 逃回故乡,那些追逐而来的狂热青年,如何被父亲童年时的伙伴,一声大吼,喝退几百里。 还有一个故事,它是属于我的。那一年,父亲在芭茅草丛生的田野上,找到一处荒芜土 丘,惊天动地地跪下去,冲着深深的土地大声呼唤自己的母亲。我晓得,这便是在我出生前 很多年就已经离开的奶奶。接下来,我的一跪,让内心有了重新诞生的感觉。所以,再往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