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确定负荷剂量 确定维持剂量 口药物一般在45个半衰期后才达到其稳态血药浓度 口负荷剂量的目的:使药物很快达到治疗浓度。 口若患者细胞外液量正常,其负荷量与胃功能正常者相同 Intermittent[C- DOSE/t 口一般来说,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药物负荷剂量和正常人相同 口由于胃功能不全病人细胞外液增多,常用理想体重估计其负荷剂量 Vd-药物分布容积可从参考书查得 药物的调整方案取决 E有身态血的浓童可从参专书意得 于药物的药动学、治 口同时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 疗指数和药效学 维持剂量的给法 口延长给药间期,每次剂量不变 口一般查询菂物表格时,会提供如下数据 ■适用于治疗窗较宽的药物 总体清除率、肾清除百分比、半衰期 分布容积、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子量 ■适用于半衰期 口一般认为 口减少每次剂量,给药间期不变 1)正常情况下,肾清除百分比大于30%的药物,肾衰竭后, ■适用于治疗窗较窄的药物 药物要减量,血透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必须调整。 2)分布容积达到0.7L/Kg的药物通过血诱或血滤清除较 适用于半衰期较短的药物 )血浆虿白结合率大于80%,表明大部分药物不能通过扩散 口同时改变给药间隔和每次剂量 也就是说:肾衰竭+血透或血滤时,药物还是维持原量 口 Rowland和Toze方法估算 例如:某药物肾排泄分数为85%,患者的cLcr为10 mUmin,则 Q=1-[1-KF mU'min)的比值 (10120 o BamSE pex: EXIESRxo 1-[0.85(092) 如果常用剂量为20qd,则该患者剂量为20°022=044gqd9 确定负荷剂量 负荷剂量=Vd(L/Kg)×体重(Kg)×Css  药物一般在4-5个半衰期后才达到其稳态血药浓度  负荷剂量的目的:使药物很快达到治疗浓度。  若患者细胞外液量正常,其负荷量与肾功能正常者相同  一般来说,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药物负荷剂量和正常人相同  由于肾功能不全病人细胞外液增多,常用理想体重估计其负荷剂量  Vd - 药物分布容积可从参考书查得  Css- 有效稳态血药浓度可从参考书查得  理想体重=身高-100 确定维持剂量  减少给药剂量  延长给药间隔  同时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 药物的调整方案取决 于药物的药动学、治 疗指数和药效学 Continuous Infusion: Intermittent Dosing: 维持剂量的给法 延长给药间期,每次剂量不变  适用于治疗窗较宽的药物  适用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 减少每次剂量,给药间期不变  适用于治疗窗较窄的药物  适用于半衰期较短的药物 同时改变给药间隔和每次剂量  一般查询药物表格时,会提供如下数据: 总体清除率、肾清除百分比、半衰期 分布容积、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子量  一般认为: 1)正常情况下,肾清除百分比大于30%的药物,肾衰竭后, 药物要减量,血透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必须调整。 2)分布容积达到0.7L/Kg的药物通过血透或血滤清除较少; 3)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80%,表明大部分药物不能通过扩散 或主动转运而被清除。 也就是说:肾衰竭+血透或血滤时,药物还是维持原量  Rowland和Tozer方法估算: Q=1- [fe(1-KF)] Fe :肾排泄分数; KF:患者的GFR与假定正常值(120 mL/min)的比值  每次剂量不变,延长用药间隔:用药间隔=正常间隔÷Q;  用药间隔不变,减少每次剂量:每次剂量=正常剂量Q;  同时改变用药间隔和用药剂量: 每次剂量=(正常剂量Q选定间隔)/正常间隔  方法假定:  CL和k的变化与CLcr变化成正比  肾脏疾病不改变药物的代谢  药物的代谢产物没有活性也没有毒性  药物经肾脏排泄的百分数(fe)不变  药物在肾内符合一级(线性)动力学模型,而且药物是完全符合单室模型的描述 例如:某药物肾排泄分数为85%,患者的CLcr为10 mL/min,则: Q=1- [fe(1-KF)] = 1 - {0.85[1 - (10/120)]} =1 - [0.85(0.92)] =1 - 0.78 =0.22 如果常用剂量为2.0 qd,则该患者剂量为2.0*0.22=0.44g qd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