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理论探索》2012年第5期(总第197期 科学社会主义 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通过探索“大部门体制”中央与地方所得税收入分享比例的通知,规定从 实行政府职能的有效统一,从而配置宏观调控部门2004年起该比例继续按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 职能、整合关键行业管理体制、加强民生相关部门40%行。其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2002 管理创新。此次机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在年12月,财政部制定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涉及 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层面上起到了部署任务、凝聚般性转移支付的目标及基本原则、一般性转移支付 思路、明确方向、汇集动力的作用,而且有效地推进额与标准财政收入的确定,明确“各地区标准财政收 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事权划分上形成科学、合理的入由地方本级标准财政收入、中央对该地区税收返 权力运行模式及利益分配格局。具体来看,各级地还和财力转移支付构成”。2008年,财政部在原有办 方政府根据中央改革精神与方向,既考虑事权划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 的整体特点,同时兼顾事权的纵向分配属性,进行支付测算办法,并对各项具体内容予以详细规定。总 了一系列因地、因时、因势的机构改革。截至2009年之,十六大以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的不断推 1月,包括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河南、宁夏、吉林进,从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角度规范了中央与地方 等在内的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政府机构的权责关系,为各级政府汲取社会资源、调整机构职 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其他省、市的机构改革方能、提供公共服务、缩小区域差距提供了必要的财力 案也陆续上报中央[9)。 保障机制。 (三)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不断推进。公共 财政作为权威性的社会资源分配活动,目的在于维 参考文 护公共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现代国家只有通过合 〔1])张贤明当代中国问责制度建设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理的财政手段才能实现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于政治学研究,2012,(1) 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财政不仅构成了政府活动的 〔2〕胡锦涛在参加政协少数民族界联组会上的讲话[N 重要内容,而且也围绕公共财政形成了复杂的经济 人民日报,2003-03-05 和政治关系。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使中央与地方政 〔3]张洪伦加强民族立法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DB/OL].中国恩施人大网,htp://www.esrd.gov.cn/ 府的收支、补助、结算等事项得到较为明确的划分, Html/GongzuoY anjiu/esrd shtml 1995年财政部出台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建立了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N〕人民日 比较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体系,这实际上在事权报,200-03-01 划分的基础上确立了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 〔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 入的财政管理体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与地方荣发展(N〕人民日报,2009-09-2 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分税制自身制度设计的特〔6〔英〕戴维·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M].邓正来,等,译 点以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长期以来形成了中央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 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较大且增 〔7〕陈俊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地方立法协调初探[ 幅快速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地方政府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 现财政资金不足甚至财政短缺的现象,地方改革发 〔8〕葛洪义地方法制的意义[〕学习与探索,2010,(1) 展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十六大以来,中央与地 〔9〕盛若蔚17省区市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获准(N〕 人民日报,2009-01-21 方财政关系的改革不断推进,具体主要围绕以下两 个方面开展:其一,中央与地方关于所得税收入的划 责任编辑杨在平 分更加明确,如2003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明确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理论探索》2012 年第 5 期(总第 197 期) 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通过探索“大部门体制” 实行政府职能的有效统一,从而配置宏观调控部门 职能、整合关键行业管理体制、加强民生相关部门 管理创新。此次机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在 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层面上起到了部署任务、凝聚 思路、明确方向、汇集动力的作用,而且有效地推进 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事权划分上形成科学、合理的 权力运行模式及利益分配格局。具体来看,各级地 方政府根据中央改革精神与方向,既考虑事权划分 的整体特点,同时兼顾事权的纵向分配属性,进行 了一系列因地、因时、因势的机构改革。截至 2009 年 1 月,包括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河南、宁夏、吉林 等在内的 1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政府机构 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其他省、市的机构改革方 案也陆续上报中央〔9〕。 (三)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不断推进。公共 财政作为权威性的社会资源分配活动,目的在于维 护公共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现代国家只有通过合 理的财政手段才能实现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于 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财政不仅构成了政府活动的 重要内容,而且也围绕公共财政形成了复杂的经济 和政治关系。1994 年实行的分税制使中央与地方政 府的收支、补助、结算等事项得到较为明确的划分, 1995 年财政部出台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建立了 比较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体系,这实际上在事权 划分的基础上确立了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 入的财政管理体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与地方 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分税制自身制度设计的特 点以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长期以来形成了中央 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较大且增 幅快速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地方政府出 现财政资金不足甚至财政短缺的现象,地方改革发 展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十六大以来,中央与地 方财政关系的改革不断推进,具体主要围绕以下两 个方面开展:其一,中央与地方关于所得税收入的划 分更加明确,如 2003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明确 中央与地方所得税收入分享比例的通知,规定从 2004 年起该比例继续按中央分享 60%、地方分享 40%执行。其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2002 年 12 月,财政部制定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涉及一 般性转移支付的目标及基本原则、一般性转移支付 额与标准财政收入的确定,明确“各地区标准财政收 入由地方本级标准财政收入、中央对该地区税收返 还和财力转移支付构成”。2008 年,财政部在原有办 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 支付测算办法,并对各项具体内容予以详细规定。总 之,十六大以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的不断推 进,从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角度规范了中央与地方 的权责关系,为各级政府汲取社会资源、调整机构职 能、提供公共服务、缩小区域差距提供了必要的财力 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张贤明.当代中国问责制度建设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 政治学研究,2012,(1). 〔2〕胡锦涛.在参加政协少数民族界联组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3-03-05. 〔3〕张洪伦.加强民族立法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DB/OL〕.中国恩施人大网,http://www.esrd.gov.cn/e￾Html/GongzuoYanjiu/esrd.shtml.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N〕.人民日 报,2005-03-01. 〔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 荣发展〔N〕.人民日报,2009-09-28. 〔6〕〔英〕戴维·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M〕.邓正来,等,译.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7〕陈 俊.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地方立法协调初探〔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8〕葛洪义.地方法制的意义〔J〕.学习与探索,2010,(1). 〔9〕盛若蔚.17 省区市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获准〔N〕. 人民日报,2009-01-21. 责任编辑 杨在平 科学社会主义 · ·39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