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2018级二班赵晴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 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十七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史实, 以“危机四伏一因时而变一功败垂成”为主线,构建出一幅国人寻求救国道路与 列强加剧侵略相交织的整体画面,有较清晰的时间线索。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己初步掌握本课的大部分史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尚未形成联系、整体的历史思维方式,很难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教师在教学中可呈现一些观点相冲突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 争事迹,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时的局限性,正确认识人类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 2、时空观念:通过史实的讲述、地图的展示,构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19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签订《马关条约》后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 潮之间的内在联系。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重大事件的相关史料,能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史 论结合的意识,运用史料的能力。 4、历史解释:能够从史料中分析社会各阶层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理解相关史料的历史解释的角度。 5、家国情怀:感受近代的中国人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 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的史实: 《第 17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2018 级二班 赵晴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 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十七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史实, 以“危机四伏一因时而变一功败垂成”为主线,构建出一幅国人寻求救国道路与 列强加剧侵略相交织的整体画面,有较清晰的时间线索。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初步掌握本课的大部分史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尚未形成联系、整体的历史思维方式,很难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教师在教学中可呈现一些观点相冲突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 争事迹,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时的局限性,正确认识人类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 2、时空观念:通过史实的讲述、地图的展示,构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签订《马关条约》后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 潮之间的内在联系。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重大事件的相关史料,能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史 论结合的意识,运用史料的能力。 4、历史解释:能够从史料中分析社会各阶层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理解相关史料的历史解释的角度。 5、家国情怀:感受近代的中国人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 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的史实;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