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2018级二班赵晴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 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十七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史实, 以“危机四伏一因时而变一功败垂成”为主线,构建出一幅国人寻求救国道路与 列强加剧侵略相交织的整体画面,有较清晰的时间线索。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己初步掌握本课的大部分史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尚未形成联系、整体的历史思维方式,很难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教师在教学中可呈现一些观点相冲突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 争事迹,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时的局限性,正确认识人类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 2、时空观念:通过史实的讲述、地图的展示,构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19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签订《马关条约》后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 潮之间的内在联系。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重大事件的相关史料,能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史 论结合的意识,运用史料的能力。 4、历史解释:能够从史料中分析社会各阶层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理解相关史料的历史解释的角度。 5、家国情怀:感受近代的中国人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 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的史实:
《第 17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2018 级二班 赵晴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 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十七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史实, 以“危机四伏一因时而变一功败垂成”为主线,构建出一幅国人寻求救国道路与 列强加剧侵略相交织的整体画面,有较清晰的时间线索。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初步掌握本课的大部分史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尚未形成联系、整体的历史思维方式,很难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教师在教学中可呈现一些观点相冲突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 争事迹,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时的局限性,正确认识人类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 2、时空观念:通过史实的讲述、地图的展示,构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签订《马关条约》后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 潮之间的内在联系。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重大事件的相关史料,能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史 论结合的意识,运用史料的能力。 4、历史解释:能够从史料中分析社会各阶层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理解相关史料的历史解释的角度。 5、家国情怀:感受近代的中国人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 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的史实;
2、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难点: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及其失败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侵略史,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列 强的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本节课开始之前,老师提供一段史 料,根据材料向同学提问,当时社会面对那双重危机。 我们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对于“数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占中国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最先感受到了 阵痛,因此他们积极开展救亡图存的实践。引导学生带着对于各阶级实践的问题, 开启新课。 设计意图:明晰本单元线索,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1、农民阶级一一太平天国运动 教师: 展示3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背景的史料,让学生分析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借助地图,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讲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评价。 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思考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然后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及其教训、影响。 学生:通过3段史料,与教师一起分析太平天国的背景。 分析地图结合教师的讲述了解太平天国的过程,掌握太平天国运动中所涉及的时 空观念。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局限性。 根据老师提供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 2、地主阶级一一洋务运动
2、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难点: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及其失败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侵略史,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列 强的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本节课开始之前,老师提供一段史 料,根据材料向同学提问,当时社会面对那双重危机。 我们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对于“数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占中国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最先感受到了 阵痛,因此他们积极开展救亡图存的实践。引导学生带着对于各阶级实践的问题, 开启新课。 设计意图:明晰本单元线索,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教师: 展示 3 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背景的史料,让学生分析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借助地图,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讲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评价。 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思考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然后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及其教训、影响。 学生:通过 3 段史料,与教师一起分析太平天国的背景。 分析地图结合教师的讲述了解太平天国的过程,掌握太平天国运动中所涉及的时 空观念。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局限性。 根据老师提供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教师: 1、由农民阶级的失败过渡到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并讲述当时的社会背景, 明确洋务运动与洋务派等概念。 2、通过表格讲解洋务运动时期的主要成果及其影响。 3、明确近代化(现代化)的概念,从工业、军事、教育现代化三方面来总结洋 务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4、展示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学生: 1、明确洋务运动的原因、时间、口号及洋务派代表人物。 2、通过表格从多角度感受洋务运动的成果。 3、结合书本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4根据史料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洋务运动的弊端。 【设计意图】 通过关键史料,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成果及影响。 (二)列强侵略的加 教师: 1、展示清代疆域图,分析在中国西北、西南、东南分别面临着哪些列强带来 的危机。 2、进术左完堂收复新疆的讨程 3、展示中法战争的地图,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填写焦点、战况、战果表 格。 4、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地图,就战争焦点、战况、战果等进行讲解。 5、简单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带来的危害,同 时简要讲述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等史实。 6、借助表格和地图介绍帝国主义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学生: 1、通过地图,对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有空间上的认识。 2、参与到对于中法战争的分析当中,加深印象。 3、结合地图与教师的讲解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感悟邓世昌等英雄人物 拼死抵抗、为国捐躯的无畏精神。 4、 探索三国干涉还辽和瓜分狂潮出现的背后的原因和背景。 【设计意图】 1、借助教材地图培养时空观念。 2、感受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和人民所展现出的爱国精神
教师: 1、由农民阶级的失败过渡到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并讲述当时的社会背景, 明确洋务运动与洋务派等概念。 2、通过表格讲解洋务运动时期的主要成果及其影响。 3、明确近代化(现代化)的概念,从工业、军事、教育现代化三方面来总结洋 务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4、展示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学生: 1、明确洋务运动的原因、时间、口号及洋务派代表人物。 2、通过表格从多角度感受洋务运动的成果。 3、结合书本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4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洋务运动的弊端。 【设计意图】 通过关键史料,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成果及影响。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1、边疆危机 2、瓜分狂潮 教师: 1、展示清代疆域图,分析在中国西北、西南、东南分别面临着哪些列强带来 的危机。 2、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 3、展示中法战争的地图,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填写焦点、战况、战果表 格。 4、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地图,就战争焦点、战况、战果等进行讲解。 5、简单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带来的危害,同 时简要讲述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等史实。 6、借助表格和地图介绍帝国主义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学生: 1、通过地图,对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有空间上的认识。 2、参与到对于中法战争的分析当中,加深印象。 3、结合地图与教师的讲解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感悟邓世昌等英雄人物 拼死抵抗、为国捐躯的无畏精神。 4、探索三国干涉还辽和瓜分狂潮出现的背后的原因和背景。 【设计意图】 1、借助教材地图培养时空观念。 2、感受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和人民所展现出的爱国精神
3、强调中国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三、课堂小结: 随着中国边疆危机的加剧,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级又会作何探索? 如何抗争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国家出路的探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 2、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二、列强侵略的加刷 1、边疆危机 2、瓜分狂潮 【教学反思】 本课是我教育实习以来上的第一节新授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和高一(6)班同学 的配合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次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仍然有 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首先,与学生互动较少,本节课只有一次史料探究和提问 生的参 与积极性较高,但是整节课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主 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其次,Ppt制作没有充分考虑后排同学,字体大小和排版 需要完善。最后,虽然课前进行了六七次试讲,但是课堂上未能控制好时间,语 速过快、学生学习情况超过预设等因素导致最后还剩两分钟留给学生整理笔记, 因提前预设这种情况的发生并规划好解决措施
3、强调中国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三、课堂小结: 随着中国边疆危机的加剧,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级又会作何探索? 如何抗争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第 17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1、边疆危机 2、瓜分狂潮 【教学反思】 本课是我教育实习以来上的第一节新授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和高一(6)班同学 的配合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次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仍然存 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首先,与学生互动较少,本节课只有一次史料探究和提问, 虽然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较高,但是整节课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主 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其次,ppt 制作没有充分考虑后排同学,字体大小和排版 需要完善。最后,虽然课前进行了六七次试讲,但是课堂上未能控制好时间,语 速过快、学生学习情况超过预设等因素导致最后还剩两分钟留给学生整理笔记, 因提前预设这种情况的发生并规划好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