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杜会变化》教学设计 2018级一班朱思源 【课程标准】 1,了解战国七雄, 2,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认识都江堰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是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介绍战国七 雄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学好这一课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理解当时的历史。 【学情分析】战国时期的这段历史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高中阶段的内容较初中更为丰富和复杂,要处理好学生知识的衔接问题,促 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 1.运用史料进行论证,介绍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 列举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理解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 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通过课前收集、复习比较、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理 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3.体会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感受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对中外文明的交流做 出的伟大贡献:认识到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 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国七雄的形成: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难点:商鞅变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回顾复习,在多媒体上展示课件并提问学生 (多媒体展示:西周和东周框架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2018 级一班朱思源 【课程标准】 1,了解战国七雄。 2,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认识都江堰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是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介绍战国七 雄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学好这一课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理解当时的历史。 【学情分析】战国时期的这段历史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高中阶段的内容较初中更为丰富和复杂,要处理好学生知识的衔接问题,促 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 1. 运用史料进行论证,介绍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 列举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理解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 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 通过课前收集、复习比较、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理 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3. 体会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感受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对中外文明的交流做 出的伟大贡献;认识到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 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国七雄的形成;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难点:商鞅变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教师:回顾复习,在多媒体上展示课件并提问学生 (多媒体展示:西周和东周框架图)
教师:西周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一一公元前771年,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 秋时间是公元前770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间是公元前475 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第7 课一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讲授新课 教师: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造福千秋的都 江堰,我们来依次学习。 教师首先展示一段有关诸侯国问题的视频,再出示课后问题的一个图表材料, 让学生了解到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随后出示各国的地图,学生概括出问题。 出示问题: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形成的顺序?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3分钟)将学生分成前后四人组进行讨论。 1、长平之战 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平之战,请同学进行朗读。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 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 言秦不怕廉频,怕的是赵括。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颠的防御部署及军规, 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 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 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教师:出示表格比较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 思考: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给同学们2分钟思考) 学生: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教师:展示战国时期的兵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 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提问: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
教师:西周时间是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 秋时间是公元前 770~前 476 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间是公元前 475~ 前 221 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讲授新课 教师: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造福千秋的都 江堰,我们来依次学习。 教师首先展示一段有关诸侯国问题的视频,再出示课后问题的一个图表材料, 让学生了解到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随后出示各国的地图,学生概括出问题。 出示问题: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形成的顺序?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3 分钟)将学生分成前后四人组进行讨论。 1、 长平之战 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平之战,请同学进行朗读。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 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 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括。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 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 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 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教师:出示表格比较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 思考: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给同学们 2 分钟思考) 学生: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教师:展示战国时期的兵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 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提问: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
成严重威胁。 教师:列表比较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历史影响 分别是什么? 学生:春秋争霸战争影响: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 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战国兼并战争影响: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如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长平之 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商鞅变法 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教材 教师:介绍商鞅其人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 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 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教师: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教师: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使秦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 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学生:(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4)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5)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成严重威胁。 教师:列表比较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历史影响 分别是什么? 学生:春秋争霸战争影响: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 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战国兼并战争影响: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如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长平之 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商鞅变法 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教材 教师:介绍商鞅其人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 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 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教师: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教师: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使秦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 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学生:(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4)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5)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下面进行本节课最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阅读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这一部分内容。 提问:都江堰是什么时候、由谁修建的? 学生: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 了都江堰。 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影响:天府之国: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三、随堂练习 1.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 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2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材料研读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 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4.课后活动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 期? 出自春秋时期的有: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 薪尝胆: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壁归赵、纸上谈兵 5.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 什么? 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 革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教师:下面进行本节课最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阅读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这一部分内容。 提问:都江堰是什么时候、由谁修建的? 学生:修建:公元前 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 了都江堰。 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影响:天府之国;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三、随堂练习 1.问题思考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 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⒉.材料研读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材料研读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 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4.课后活动 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 期? 出自春秋时期的有: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 薪尝胆;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 5.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 什么? 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 革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四、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 (2)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归纳: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 孝公的大力支持。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商鞅具有改 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五、课后作业 思考题:正是由于商鞅变法,才使秦国能够进入到鼎盛时期,为秦统一六国打下 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商鞅变法这一问题呢?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写 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你的观点,下节课课前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名称 著名战役 战争特点 商鞅变法:背景、目的 内容、作用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修建、构成 功能、影响
四、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 (2)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归纳: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 孝公的大力支持。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商鞅具有改 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五、课后作业 思考题:正是由于商鞅变法,才使秦国能够进入到鼎盛时期,为秦统一六国打下 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商鞅变法这一问题呢?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写 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阐述你的观点,下节课课前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第 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名称 著名战役 战争特点 商鞅变法:背景、目的 内容、作用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修建、构成 功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