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2018级一班檀清清 【课程标准】 《齐民要术》: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的艺术成就。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最后一课。 不仅在教材编排顺序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其内容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 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在继承秦汉文化的基础上代谢更新,并为隋唐科技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单元前几课从政治、经济方面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江南地区开发,而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与该时代 的政治、经济正是互联互动、互为作用的。因此理解文化现象的本质内涵,看到 科技文化背后的时代作用力,需要进行单元的整体立意,以单元的视野更全面地 认识该时期地文化成就。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还处在对历史学习兴趣、历史辩证思维的初步培养阶段。作为丰富多 彩的文化课,学生对此具有较强的兴趣。经过前期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阅读教 材获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对于知道该时期科技文化的具体表现这一课 程标准要求,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辅以游戏环节较为轻松愉快地达成要求。但 理解该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分析文化现象与时代特征之间的辩证关 系,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深奥和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选取有效史料,引导学生合作 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渗透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和解释该时代文化发展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炼有效信息,归纳整合该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具 体表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史料解读,将史实、现象置于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获得较为全面的历史认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认识到中华文化延续不断的强韧生命力、创造力,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学习优秀先民刻苦钻研、务实进取、敢于创新的精
《第 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2018 级一班檀清清 【课程标准】 《齐民要术》;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的艺术成就。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最后一课。 不仅在教材编排顺序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其内容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 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在继承秦汉文化的基础上代谢更新,并为隋唐科技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单元前几课从政治、经济方面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江南地区开发,而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与该时代 的政治、经济正是互联互动、互为作用的。因此理解文化现象的本质内涵,看到 科技文化背后的时代作用力,需要进行单元的整体立意,以单元的视野更全面地 认识该时期地文化成就。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还处在对历史学习兴趣、历史辩证思维的初步培养阶段。作为丰富多 彩的文化课,学生对此具有较强的兴趣。经过前期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阅读教 材获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对于知道该时期科技文化的具体表现这一课 程标准要求,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辅以游戏环节较为轻松愉快地达成要求。但 理解该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分析文化现象与时代特征之间的辩证关 系,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深奥和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选取有效史料,引导学生合作 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渗透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和解释该时代文化发展的原因。(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炼有效信息,归纳整合该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具 体表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史料解读,将史实、现象置于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获得较为全面的历史认识。(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3、认识到中华文化延续不断的强韧生命力、创造力,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学习优秀先民刻苦钻研、务实进取、敢于创新的精
神。(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书法:顾恺之《女史箴 图》和《洛神赋图》 难点:分析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形态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分析科技、文 化与社会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有那些科技与文化?由此引出本课。 (设计意图)联系前面课程所学内容,便于学生知识点的衔接,构建完整的历史 框架。 二、讲授新课 (一)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1、展示中国古籍史料文字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 基本情况,通过原文解释“齐民要术”书名的含义。 “齐民”指平民百姓,泛指当时要向国家交纳租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的含义为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2、通过展示《齐民要术》的目录,使学生了解著作的主要涵盖范围与内容,借 著作序言部分内容说明《齐民要术》在农学史上的地位。 《齐民要术》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属于农业科学。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 一定现实意义。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7页材料研读《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 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 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生:… 师:强调了农业生产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的农学思想。 从西周以来,我国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在该书中都作了 总结性的叙述
神。(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书法;顾恺之《女史箴 图》和《洛神赋图》 难点:分析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形态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分析科技、文 化与社会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有那些科技与文化?由此引出本课。 (设计意图)联系前面课程所学内容,便于学生知识点的衔接,构建完整的历史 框架。 二、讲授新课 (一)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1、展示中国古籍史料文字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 基本情况,通过原文解释“齐民要术”书名的含义。 “齐民”指平民百姓,泛指当时要向国家交纳租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的含义为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2、通过展示《齐民要术》的目录,使学生了解著作的主要涵盖范围与内容,借 著作序言部分内容说明《齐民要术》在农学史上的地位。 《齐民要术》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属于农业科学。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 一定现实意义。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97 页材料研读《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 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 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生:...... 师:强调了农业生产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的农学思想。 从西周以来,我国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在该书中都作了 总结性的叙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农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还有科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 就。 (二)祖冲之与圆周率 1、展示《九章算术》原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关于刘徽“权限”思维的圆周率 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刘徽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祖冲之研究的基础 前提。 2、播放一段有关祖冲之与圆周率的视频,了解祖冲之的成就,并将之与刘微圆 周率研究加以对比,体现祖冲之的功勋卓著。 3、以史料记载为根据,说明祖冲之创制《大明历》,擅长机械制造等主要史实。 4、列举华罗庚等名人的评价以及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小行星,间接说明祖 冲之在科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为,在文学艺术领域 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三)书法 1、结合此前所学,通过图片材料,说明书法艺术兴起的原因与条件。 汉代以来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擦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汉书法逐渐成为 一门艺术 2、展示名家作品与史料记载,对曹魏锺繇、胡昭的书法成就加以说明,讲述书 法艺术在魏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钟藤和胡昭是曹魏著名的书法家,均遭长行书、草书、隶书,而钟靡独创楷书书法,后 世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3、介绍王羲之,展示《兰亭集序》书法文物,对书法作品进行赏析,讲述唐太 宗对《兰亭集序》的喜爱等轶事,说明作品的历史地位,并补充说明“天下三大 行书”的相关知识。 3、展示《张猛龙碑》等作品,说明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并结合世界文化 遗产评选,说明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地位。 师:在北魏时期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也很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很多的碑刻书体, 这些碑刻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过渡: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有突出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农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还有科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 就。 (二) 祖冲之与圆周率 1、展示《九章算术》原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关于刘徽“权限”思维的圆周率 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刘徽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祖冲之研究的基础 前提。 2、播放一段有关祖冲之与圆周率的视频,了解祖冲之的成就,并将之与刘徽圆 周率研究加以对比,体现祖冲之的功勋卓著。 3、以史料记载为根据,说明祖冲之创制《大明历》,擅长机械制造等主要史实。 4、列举华罗庚等名人的评价以及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小行星,间接说明祖 冲之在科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为,在文学艺术领域 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三)书法 1、结合此前所学,通过图片材料,说明书法艺术兴起的原因与条件。 汉代以来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汉书法逐渐成为 一门艺术。 2、展示名家作品与史料记载,对曹魏锺繇、胡昭的书法成就加以说明,讲述书 法艺术在魏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钟繇和胡昭是曹魏著名的书法家,均擅长行书、草书、隶书,而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后 世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3、介绍王羲之,展示《兰亭集序》书法文物,对书法作品进行赏析,讲述唐太 宗对《兰亭集序》的喜爱等轶事,说明作品的历史地位,并补充说明“天下三大 行书”的相关知识。 3、展示《张猛龙碑》等作品,说明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并结合世界文化 遗产评选,说明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地位。 师:在北魏时期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也很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很多的碑刻书体, 这些碑刻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过渡: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有突出成就
(四)绘画 1、联系此前所学关于佛教东传的历史,列举敦煌莫高窟壁画,说明在魏晋南北 朝时期宗教画的盛行。 2、介绍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在绘画方面堪称“三绝”的特点。 3、展示图片,欣赏顾恺之创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借诗歌与魏晋时期的山水图,说明山水诗与山水画形成的关系。 师:为什么会出现山水诗呢? 生:这一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无望的人选择归隐避世,沉浸于山 水田园之间。 (五)雕塑 1、展示秦汉时期雕塑艺术图片,请学生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兴盛发展 的方向与原因。 师:思考为什么大同与洛阳的石窟尤为著名呢? 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同和洛阳先后成为当时我 国北方政治、经济、军率、文化、佛教的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 为了摆脱现实苦难,信仰佛教,渴望精神寄托。统治者为巩固统治,稳定社会,也大力 支持,因而这一时期,佛教盛行。 2、展示图片,对北魏时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佛像雕塑艺术的发展加以说明。 师:两处雕塑的风格特点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生:云冈石窟风格较为粗犷雄伟,充满少数民族特色。龙门石窟更为精细,宗教 色彩更为浓厚。 师:两处雕塑修建时间不同,随着统治者受中原的影响的加深,雕塑风格也随之 发生变化。 三、课堂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回顾本科所学内容,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完成课后习题小练。 最后,教师宜布下课! 【板书设计】
(四)绘画 1、联系此前所学关于佛教东传的历史,列举敦煌莫高窟壁画,说明在魏晋南北 朝时期宗教画的盛行。 2、介绍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在绘画方面堪称“三绝”的特点。 3、展示图片,欣赏顾恺之创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借诗歌与魏晋时期的山水图,说明山水诗与山水画形成的关系。 师:为什么会出现山水诗呢? 生:这一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无望的人选择归隐避世,沉浸于山 水田园之间。 (五)雕塑 1、展示秦汉时期雕塑艺术图片,请学生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兴盛发展 的方向与原因。 师:思考为什么大同与洛阳的石窟尤为著名呢? 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同和洛阳先后成为当时我 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 为了摆脱现实苦难,信仰佛教,渴望精神寄托。统治者为巩固统治,稳定社会,也大力 支持,因而这一时期,佛教盛行。 2、展示图片,对北魏时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佛像雕塑艺术的发展加以说明。 师:两处雕塑的风格特点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生:云冈石窟风格较为粗犷雄伟,充满少数民族特色。龙门石窟更为精细,宗教 色彩更为浓厚。 师:两处雕塑修建时间不同,随着统治者受中原的影响的加深,雕塑风格也随之 发生变化。 三、课堂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回顾本科所学内容,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完成课后习题小练。 最后,教师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目标,基础史实的落实较为到位。课件制作精美,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 学整合度优。通过交互式等多媒体技术,动态进行每项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资 源多样化,文字材料、视频、图片等资源合理布局,提供史料和设置问题情境, 帮助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学 生参与课堂度较高、能够积极讨论思考并解决相应问题。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提问后,未留有充足时间供学生思考,教师急于学生给出正 确答案而多次引导学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目标,基础史实的落实较为到位。课件制作精美,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 学整合度优。通过交互式等多媒体技术,动态进行每项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资 源多样化,文字材料、视频、图片等资源合理布局,提供史料和设置问题情境, 帮助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学 生参与课堂度较高、能够积极讨论思考并解决相应问题。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提问后,未留有充足时间供学生思考,教师急于学生给出正 确答案而多次引导学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