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2018级三班李梓嘉 【课程标准】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三 课,是辛亥革命后的历史时期,这一课的内容对于理解辛亥革命后的影响和社会 现状具有重要的作用,学好这一课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民主与专制斗争 的艰难。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第九课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于辛亥革命的史实有了一 定的了解,第十课需要的是系统的学习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事实 对于同学们了解民主革命有更进一步的帮助,需要和第九课知识内容进行衔接和 迁移。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辩证看待中华民国的创建与发展: 2、史料实证:引用中华民国创建时期的大总统宣言书、大总统宣誓词进行证实: 3、时空观念:引用民国时期的地图和是时间上的史料: 4、历史解释:解读史料 5、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们认识到革命的艰难以及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难点:南京临时政府政权性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观看《建党伟业》电影片段,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初步了解知 识内容。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兴趣,增强趣味性。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师:请学生观察有关武昌起义的两幅图片,结合上节课“辛亥革命”所学 的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 教师: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根据革命形势的人发展,此时需要建立一个 统一的政府,所以“中华民国”应运而生
《第十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2018 级三班李梓嘉 【课程标准】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三 课,是辛亥革命后的历史时期,这一课的内容对于理解辛亥革命后的影响和社会 现状具有重要的作用,学好这一课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民主与专制斗争 的艰难。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第九课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于辛亥革命的史实有了一 定的了解,第十课需要的是系统的学习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事实, 对于同学们了解民主革命有更进一步的帮助,需要和第九课知识内容进行衔接和 迁移。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辩证看待中华民国的创建与发展; 2、史料实证:引用中华民国创建时期的大总统宣言书、大总统宣誓词进行证实; 3、时空观念:引用民国时期的地图和是时间上的史料; 4、历史解释:解读史料 5、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们认识到革命的艰难以及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难点:南京临时政府政权性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通过观看《建党伟业》电影片段,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初步了解知 识内容。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兴趣,增强趣味性。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师:请学生观察有关武昌起义的两幅图片,结合上节课“辛亥革命”所学 的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 教师: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根据革命形势的人发展,此时需要建立一个 统一的政府,所以“中华民国”应运而生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联系前文自然展开本课学习的内容,课程内容衔接得当。 2、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并完成下面这个表格 国名: 中华民国 时间: 19120101 首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副总统:黎元洪 纪元, 【设计意图】:理清中华民国基本事实信息,方便记忆 3、教师展示中华民国国旗,国歌,《大总统宣誓词》《临时大总统宜言书》以及 南京临时政府改革措施 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1)革命者们的社会理想 2)社会风俗变革在哪些方面 3)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国基本史实的学习。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展示课件内容向学生们介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过程、南北议和 2、通村河读材料和小组计论回答 1)孙中山为实现民主共和做出了哪些贡献 2)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通读教材引导同学们完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表格 内容 目的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否定主权在君 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出版,集否定封建专制 会等权利 参议陪行使立法权 防止专制独裁 国务员辅佐总统行使行政权 司法独立 2、引导学生总结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辛亥革命取得重大成果和教训 四、作业布置 每个小组搜集一个民国小故事下节课讲。 五、板书设计 建国 原因 中华民国的建立 过程 措施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结果 意义 时间 内容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联系前文自然展开本课学习的内容,课程内容衔接得当。 2、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并完成下面这个表格 国名: 中华民国 时间: 19120101 首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副总统: 黎元洪 纪元: 民国纪元 【设计意图】:理清中华民国基本事实信息,方便记忆 3、教师展示中华民国国旗,国歌,《大总统宣誓词》《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以及 南京临时政府改革措施 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1)革命者们的社会理想 2)社会风俗变革在哪些方面 3)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国基本史实的学习。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展示课件内容向学生们介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过程、南北议和 2、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回答 1)孙中山为实现民主共和做出了哪些贡献 2)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通读教材引导同学们完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表格 内容 目的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否定主权在君 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出版,集 会等权利 否定封建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国务员辅佐总统行使行政权。 司法独立 防止专制独裁 2、引导学生总结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辛亥革命取得重大成果和教训 四、作业布置 每个小组搜集一个民国小故事下节课讲。 五、板书设计 建国 原因 中华民国的建立 过程 措施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结果 意义 时间 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