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分,低水平学生得低分。区分度以D表示。D值的计算常用相关系 数法和得分率求差法。 (1)相关系数法 参加考试学生个体其总分的高低是由每一道试题得分的高低 决定的。总分高的学生,其相应每一题都应得到较高的分数,反 之亦然。这就是说,当考生在每道试题上的得分与其总分是正相 关时,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在该试题应得高分,说明该试题区分 度好。若正相关性越强,则表示试题区分度越髙。由积差相关公 式可得D值的计算公式 Iii-2Ii yi D= n∑x1-(乙 pn∑-(∑ 式中D为试题的区分度,n为考生总人数,Mi为该试题各个考 生的得分,Yi为对应于Xi考生的总分。应用相关系数法求得的D值 具有普遍意义:若D<0.2,则认为该试题的区分度较差,一般予 以删除;若0.2<D<0.4,则认为该试题的区分度一般,应加以 改进;若D>0.4,则认为该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2)得分率求差法 得分率求差法又称约翰逊法。其具体方法是将占参考总人数 27%的总分高的学生作为高分组,将27%总分较低的学生作为低分 组,该试题高分组学生平均得分率与低分组的平均得分率之差 就是该试题的区分度 区分度与难度有关系。一般难度值为0.3-0.8的试题区分度 较髙。试题难度值接近0.5时,试题的区分度值接近最大。区分度 相同的题目其难度值可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P值小的试题所能 区分的是高分组的学生,p值大的试题所能区分的是低分组的学 生。为了对全部参加考试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区分,需要试卷中全 部试题都有必要的区分度,且难度不同的题目比例也要适当。 5、差异量数(标准差) 组数据有围绕一中心位置的分布范围,规定这一分布范围 的统计量数称为差异量数。差异量数表明了众多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就是描述这一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的统计量数。标准差 符号为S,其计算公式如下13 分,低水平学生得低分。区分度以D表示。D值的计算常用相关系 数法和得分率求差法。 (1)相关系数法 参加考试学生个体其总分的高低是由每一道试题得分的高低 决定的。总分高的学生,其相应每一题都应得到较高的分数,反 之亦然。这就是说,当考生在每道试题上的得分与其总分是正相 关时,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在该试题应得高分,说明该试题区分 度好。若正相关性越强,则表示试题区分度越高。由积差相关公 式可得D值的计算公式: 式中D为试题的区分度,n为考生总人数,Xi为该试题各个考 生的得分,Yi为对应于Xi考生的总分。应用相关系数法求得的D值 具有普遍意义:若D <O.2,则认为该试题的区分度较差,一般予 以删除;若0.2< D <0.4,则认为该试题的区分度一般,应加以 改进;若D> 0.4,则认为该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2) 得分率求差法 得分率求差法又称约翰逊法。其具体方法是将占参考总人数 27%的总分高的学生作为高分组,将27%总分较低的学生作为低分 组,该试题高分组学生平均得分率与低分组的平均得分率之差, 就是该试题的区分度。 区分度与难度有关系。一般难度值为0.3一0.8的试题区分度 较高。试题难度值接近0.5时,试题的区分度值接近最大。区分度 相同的题目其难度值可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P值小的试题所能 区分的是高分组的学生,p值大的试题所能区分的是低分组的学 生。为了对全部参加考试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区分,需要试卷中全 部试题都有必要的区分度,且难度不同的题目比例也要适当。 5、差异量数(标准差) 一组数据有围绕一中心位置的分布范围,规定这一分布范围 的统计量数称为差异量数。差异量数表明了众多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就是描述这一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的统计量数。标准差 符号为S,其计算公式如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