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增强,溶质原子会扩散离去,使稳定化作用下降甚至消失,称为反稳定化。这 个加热温度称为反稳定化温度 4影响热稳定化的因素 (1)等温温度。等温温度升高,C、N原子偏聚速度增大,达到最大稳定化时间 缩短,稳定化速度增大 (2)等温时间。等温时间延长,C、N原子偏聚量增加,奥氏体稳定化程度増加。 (3)化学成分。①C、N原子影响最重要,无C的Fe-N合金无热稳定化现象 C、N原子总量大于001%就产生稳定化现象。C%增加,稳定化作用增加。②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Ⅴ促进热稳定化作用;Nⅰ、Si等非碳化物形成元 素对热稳定化无影响。 二、奥氏体的机械稳定化 1定义:在M点以上温度对过冷奥氏体进行塑性变形,会使随后的马氏体转 变发生困难,M点下降,引起过冷奥氏体稳定化称为机械稳定化。 2产生机理:由于塑性变形引入缺陷(或使缺陷増加),破坏了母相与新相(或其 核坯)之间的共格关系,使马氏体转变时原子运动发生困难。 3影响机械稳定化因素: ①已转变马氏体量。已转变马氏体量增加,对周围奥氏体机械作用増强,奥氏 体切变阻力增大,机械稳定化程度增加。②马氏体相变会造成母相塑性变形引 入缺陷(或使缺陷増加),破坏了母相与新相(或其核坯)之间的共格关系,因而 产生机械稳定化 M点以下等温停留,热稳定化和机械稳定化往往同时产生, 第十三章:贝氏体相变 钢中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转变的产物,这由钢的冷却转变图(“C 曲线”或CCT曲线)得知。其转变温度位于珠光体温度和马氏体转变温度之间, 因此称为中温转变。这种转变的动力学特征和产物的组织形态,兼有扩散型转 变和非扩散型转变的特征,称为半扩散型相变 般将具有一定过饱和度的a相和Fe3C组成的非层状组织称为贝氏体 §13-1贝氏体转变的热力学增强,溶质原子会扩散离去,使稳定化作用下降甚至消失,称为反稳定化。这 个加热温度称为反稳定化温度。 4.影响热稳定化的因素: (1)等温温度。等温温度升高,C、N 原子偏聚速度增大,达到最大稳定化时间 缩短,稳定化速度增大。 (2)等温时间。等温时间延长,C、N 原子偏聚量增加,奥氏体稳定化程度增加。 (3)化学成分。①C、N 原子影响最重要,无 C 的 Fe-Ni 合金无热稳定化现象, C、N 原子总量大于 0.01%就产生稳定化现象。C%增加,稳定化作用增加。②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Cr、Mo、V 促进热稳定化作用;Ni、Si 等非碳化物形成元 素对热稳定化无影响。 二、奥氏体的机械稳定化 1.定义:在 Ms 点以上温度对过冷奥氏体进行塑性变形,会使随后的马氏体转 变发生困难,Ms 点下降,引起过冷奥氏体稳定化称为机械稳定化。 2.产生机理:由于塑性变形引入缺陷(或使缺陷增加),破坏了母相与新相(或其 核坯)之间的共格关系,使马氏体转变时原子运动发生困难。 3.影响机械稳定化因素: ①已转变马氏体量。已转变马氏体量增加,对周围奥氏体机械作用增强,奥氏 体切变阻力增大,机械稳定化程度增加。②马氏体相变会造成母相塑性变形引 入缺陷(或使缺陷增加),破坏了母相与新相(或其核坯)之间的共格关系,因而 产生机械稳定化。 Ms 点以下等温停留,热稳定化和机械稳定化往往同时产生。 第十三章:贝氏体相变 钢中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转变的产物,这由钢的冷却转变图(“C 曲线”或 CCT 曲线)得知。其转变温度位于珠光体温度和马氏体转变温度之间, 因此称为中温转变。这种转变的动力学特征和产物的组织形态,兼有扩散型转 变和非扩散型转变的特征,称为半扩散型相变。 一般将具有一定过饱和度的 α 相和 Fe3C 组成的非层状组织称为贝氏体。 §13-1 贝氏体转变的热力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