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面面去考核一部作品的真伪。这对于能否正确地评价作品、描述 历史和总结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小说辨伪研究滥觞 于《汉书·艺文志》,其后随着伪书的不断出现,辨伪工作也日 趋精细,特别是明、清以后,成绩斐然。由于古代小说的作伪主 要出现在文言小说中,又考虑到小说研究早期的代表性问题,故 本章所述,主要是有关文言小说的辨伪研究。但这不等于说白话 小说中就不存在作伪现象和辨伪的研究。晚明以后,有些书贾为 了牟利,也有冒称小说作者是施耐庵、罗贯中,或者评点者是李 卓吾、钟惺、金圣叹、李渔等现象。由于这方面的辨伪工作已非 是后一阶段小说研究中的主流,故不再专列章节予以论述。 在文献学的小说研究中,包括汇集和辑佚在内的汇辑工作 起步相对较慢。前言《虞初周说》有九百余篇,只是个人的小说 作品集。假如有人将他人的小说作品予以摘编、选刊、汇总,乃 至刊印丛书等等,则是一种汇集型的小说研究。汇集者选什么? 从什么角度选?用什么标准选?这自始至终都是在一定的小说观 点和研究方法指导下进行的,更何况有的汇集者还要对人选作 品予以一定的校勘和整理。因此,自唐陈翰的《异闻集》,特别 是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以后,历来对于小说的汇集 都比较重视,出现了一批卷軼浩繁、选录精当的小说集丛,保存 了丰富的小说资料,为后来者欣赏、评价、辑佚、校勘、考证等 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正是在大量的小说汇集本的基础上,再利 用了某些注本的征引文字等,才出现了小说的辑佚工作。到清 代,小说的辑佚随着整个辑佚工作的繁荣而受人注目。其中如马 国翰的规模宏大的《玉函山房辑佚书》就收罗了相当数量的古小 说。后来鲁迅的《古小说钩沉》又把这一工作推向成熟。由于小 说辑佚的对象往往是一些较古的文言作品,其分类也一般尊重 传统的划分方法,并强调忠于原始材料,偏重于文献学的研究,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