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国》一书,有以宾衬主之妙,如将叙桃园兄弟三人,先叙黄巾兄弟三人,桃园其主也,黄巾其宾也。将叙中山 靖王之后,先叙鲁恭王之后,中山靖王其主也,鲁恭王其宾也。将叙何进,先叙陈蕃、窦武,何进其主也,陈蕃 窦武其宾也。叙刘、关、张及曹操、孙坚之出色,并叙各镇诸侯之无用,刘督、曹操、孙坚其主也,各镇诸侯其宾 也。刘备将遇诸葛亮而先遇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诸人,诸葛亮其主也,司马徽诸人其宾也。诸葛亮 历事两朝,乃又有先来即去之徐庶、晚来先死之庞统,诸葛亮其主也,而徐庶、庞统又其宾也。赵云先事公孙瓒, 黄忠先事韩玄,马超先事张鲁,法正、严颜先事刘璋,而后皆归刘督,备其主也,公孙瓒、韩玄、张鲁、刘璋其宾 也。太史慈先事刘繇,后归孙策,甘宁先事黄祖,后归孙权,张辽先事吕布,徐晃先事杨奉,张郃先事袁绍,贾诩 先事李傕、张绣,而后皆归曹操,孙、曹其主也,刘繇、黄祖、吕布、杨奉等诸人其宾也。代汉当涂之谶,本应在 魏,而袁公路谬以自许,魏其主也,袁公路其宾也。三马同槽之梦,本应在司马氏,而曹操误以为马腾父子,司马 氏其主也,马腾父子其宾也。受禅台之说,李肃以赚董卓,而曹丕即真焉,司马炎又即真焉,曹丕、司马炎其主 也,董卓其宾也。且不独人有宾主也,地亦有之,献帝自洛阳迁长安,又自长安迁洛阳,而终乃迁于许昌,许昌其 主也,长安、洛阳皆宾也。刘备失徐州而得荆州,荆州其主也,徐州其宾也;及得两川而复失荆州,两川其主也, 而荆州又其宾也。孔明将北伐中原,而先南定蛮方,意不在蛮方,而在中原,中原其主也,蛮方其宾也。抑不独地 有宾主也,物亦有之,李儒持鸩酒短刀白练以贻帝辩,鸩酒其主也,短刀白练其宾也;许田打围,将叙曹操射鹿, 先叙玄德射兔,鹿其主也,兔其宾也。赤壁鏖兵,将叙孔明借风,先叙孔明借箭,风其主也,箭其宾也。董承受玉 带,陪之以锦袍,带其主也,袍其宾也。关公拜受赤兔马,而陪之以金印红袍诸赐,马其主也,金印等其宾也。曹 操掘地得铜雀,而陪之以玉龙金凤,雀其主也,龙凤其宾也。诸如此类,不可悉数,善读是书者,可于此悟文章宾 《三国》一书,有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不犯之而 求避之,无所见其避也,惟犯之而后避之,乃见其能避也。如纪宫掖,则写一何太后,又写一董太后;写一伏皇 后,又写一曹皇后;写一唐贵妃,又写一董贵人;写甘、糜二夫人,又写一孙夫人,又写一北地王妃;写魏之甄 后、毛后,又写一张后,而其间无一字相同。纪戚畹则何进之后,写一董承,董承之后,又写一伏完,写一魏之张 缉,又写一吴之钱尚,而其间亦无一字相同;写权臣则董卓之后,又写李傕、郭汜,傕、汜之后,又写曹操,曹操 之后,又写一曹丕,曹丕之后,又写一司马懿,司马懿之后,又并写一师、昭兄弟,师、昭之后,又继写一司马 炎,又旁写一吴之孙,而其间亦无一字相同。其他叙兄弟之事,则袁谭与袁尚不睦,刘琦与刘琮不睦,曹丕与曹植 亦不睦,而谭与尚皆死,琦与琮一死-不死,丕与植皆不死,不大异乎?叙婚姻之事,则如董卓求婚于孙坚,袁术 约婚于吕布,曹操约婚于袁谭,孙权结婚于刘备,又求婚于云长,而或绝而不许,或许而复绝,或伪约而反成,或 真约而不就,不大异乎?至于王允用美人计,周瑜亦用美人计,而一效一不效则互异;卓、布相恶,傕、汜亦相 恶,而一靖一不靖则互异;献帝有两番密诏,则前隐而后彰,马腾亦有两番讨贼,则前彰而后隐,此其不同者矣。 吕布有两番弑父,而前动于财,后动于色,前则以私灭公,后则假公济私,此又其不同者矣。赵云有两番救主,而 前救于陆,后救于水,前则受之主母之手,后则夺之主母之怀,此又其不同者矣。若夫写水不止一番,写火亦不止 一番曹操有下邳之水,又有冀州之水,关公有白河之水,又有罾口川之水;吕布有濮阳之火,曹操有乌巢之火,周郎 有赤壁之火,陆逊有猇亭之火,徐盛有南徐之火,武侯有博望、新野之火,又有盘蛇谷、上方谷之火。前后曾有丝 亳相犯否?甚者孟获之擒有七,祁山之出有六,中原之伐有九,求其一字之相犯而不可得,妙哉文乎!譬犹树同是 树,枝同是枝,叶同是叶,花同是花,而其植根安蒂,吐芳结子,五色纷披,各成异采,读者于此,可悟文章有避 之一法,又有犯之一法也。 《三国》一书,有横云断岭,横桥锁溪之妙,文有宜于连者,有宜于断者,如五关斩将,三顾草庐,七擒孟获,此 文之妙于连者也。如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此文之妙于断者也。盖文之短者,不连叙则不贯串,文之长 者,连叙则惧其累坠,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乃错综尽变,后世稗官家鲜能及此。 《三国》一书,有将雪见霰,将雨闻雷之妙,将有一段正文在后,必先有一段闲文以为之引;将有一段大文在后 必先有一段小文以为之端。如将叙曹操濮阳之火,先叙糜竺家中之火一段闲文以启之;将叙孔融求救于昭烈,先叙 孔融通刺于李弘一段闲文以启之;将叙赤壁纵火一段大文,先写博望、新野两段小文以启之;将叙六出祁山一段大 文,先写七擒孟获一段小文以启之是也。“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頫宫。"9文章之妙,正复类是。 《三国》一书,有浪后波纹,雨后霡霂之妙10。凡文之奇者,文前必有先声,文后亦必有余势。如董卓之后,又 有从贼以继之;黄巾之后,又有余党以衍之;昭烈三顾草庐之后,又有刘琦三请诸葛一段文字以映带之;武侯出师 一段大文之后,又有姜维伐魏一段文字以荡漾之是也。诸如此类,皆他书中所未有。 三国》一书,有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如关公五关斩将之时,忽有镇国寺内遇普净长老一段文字;昭烈跃马 檀溪之时,忽有水镜庄上遇司马先生一段文字;孙策虎踞江东之时,忽有遇于吉一段文字;曹操进爵魏王之时,忽 有遇左慈一段文字;昭烈三顾草庐之时,忽有遇崔州平席地闲谈一段文字;关公水淹七军之后,忽有玉泉山月下点《三国》一书,有以宾衬主之妙,如将叙桃园兄弟三人,先叙黄巾兄弟三人,桃园其主也,黄巾其宾也。将叙中山 靖王之后,先叙鲁恭王之后,中山靖王其主也,鲁恭王其宾也。将叙何进,先叙陈蕃、窦武,何进其主也,陈蕃、 窦武其宾也。叙刘、关、张及曹操、孙坚之出色,并叙各镇诸侯之无用,刘备、曹操、孙坚其主也,各镇诸侯其宾 也。刘备将遇诸葛亮而先遇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诸人,诸葛亮其主也,司马徽诸人其宾也。诸葛亮 历事两朝,乃又有先来即去之徐庶、晚来先死之庞统,诸葛亮其主也,而徐庶、庞统又其宾也。赵云先事公孙瓒, 黄忠先事韩玄,马超先事张鲁,法正、严颜先事刘璋,而后皆归刘备,备其主也,公孙瓒、韩玄、张鲁、刘璋其宾 也。太史慈先事刘繇,后归孙策,甘宁先事黄祖,后归孙权,张辽先事吕布,徐晃先事杨奉,张郃先事袁绍,贾诩 先事李傕、张绣,而后皆归曹操,孙、曹其主也,刘繇、黄祖、吕布、杨奉等诸人其宾也。代汉当涂之谶,本应在 魏,而袁公路谬以自许,魏其主也,袁公路其宾也。三马同槽之梦,本应在司马氏,而曹操误以为马腾父子,司马 氏其主也,马腾父子其宾也。受禅台之说,李肃以赚董卓,而曹丕即真焉,司马炎又即真焉,曹丕、司马炎其主 也,董卓其宾也。且不独人有宾主也,地亦有之,献帝自洛阳迁长安,又自长安迁洛阳,而终乃迁于许昌,许昌其 主也,长安、洛阳皆宾也。刘备失徐州而得荆州,荆州其主也,徐州其宾也;及得两川而复失荆州,两川其主也, 而荆州又其宾也。孔明将北伐中原,而先南定蛮方,意不在蛮方,而在中原,中原其主也,蛮方其宾也。抑不独地 有宾主也,物亦有之,李儒持鸩酒短刀白练以贻帝辩,鸩酒其主也,短刀白练其宾也;许田打围,将叙曹操射鹿, 先叙玄德射兔,鹿其主也,兔其宾也。赤壁鏖兵,将叙孔明借风,先叙孔明借箭,风其主也,箭其宾也。董承受玉 带,陪之以锦袍,带其主也,袍其宾也。关公拜受赤兔马,而陪之以金印红袍诸赐,马其主也,金印等其宾也。曹 操掘地得铜雀,而陪之以玉龙金凤,雀其主也,龙凤其宾也。诸如此类,不可悉数,善读是书者,可于此悟文章宾 主之法。 《三国》一书,有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不犯之而 求避之,无所见其避也,惟犯之而后避之,乃见其能避也。如纪宫掖,则写一何太后,又写一董太后;写一伏皇 后,又写一曹皇后;写一唐贵妃,又写一董贵人;写甘、糜二夫人,又写一孙夫人,又写一北地王妃;写魏之甄 后、毛后,又写一张后,而其间无一字相同。纪戚畹则何进之后,写一董承,董承之后,又写一伏完,写一魏之张 缉,又写一吴之钱尚,而其间亦无一字相同;写权臣则董卓之后,又写李傕、郭汜,傕、汜之后,又写曹操,曹操 之后,又写一曹丕,曹丕之后,又写一司马懿,司马懿之后,又并写一师、昭兄弟,师、昭之后,又继写一司马 炎,又旁写一吴之孙,而其间亦无一字相同。其他叙兄弟之事,则袁谭与袁尚不睦,刘琦与刘琮不睦,曹丕与曹植 亦不睦,而谭与尚皆死,琦与琮一死一不死,丕与植皆不死,不大异乎?叙婚姻之事,则如董卓求婚于孙坚,袁术 约婚于吕布,曹操约婚于袁谭,孙权结婚于刘备,又求婚于云长,而或绝而不许,或许而复绝,或伪约而反成,或 真约而不就,不大异乎?至于王允用美人计,周瑜亦用美人计,而一效一不效则互异;卓、布相恶,傕、汜亦相 恶,而一靖一不靖则互异;献帝有两番密诏,则前隐而后彰,马腾亦有两番讨贼,则前彰而后隐,此其不同者矣。 吕布有两番弑父,而前动于财,后动于色,前则以私灭公,后则假公济私,此又其不同者矣。赵云有两番救主,而 前救于陆,后救于水,前则受之主母之手,后则夺之主母之怀,此又其不同者矣。若夫写水不止一番,写火亦不止 一番,曹操有下邳之水,又有冀州之水,关公有白河之水,又有罾口川之水;吕布有濮阳之火,曹操有乌巢之火,周郎 有赤壁之火,陆逊有猇亭之火,徐盛有南徐之火,武侯有博望、新野之火,又有盘蛇谷、上方谷之火。前后曾有丝 毫相犯否?甚者孟获之擒有七,祁山之出有六,中原之伐有九,求其一字之相犯而不可得,妙哉文乎!譬犹树同是 树,枝同是枝,叶同是叶,花同是花,而其植根安蒂,吐芳结子,五色纷披,各成异采,读者于此,可悟文章有避 之一法,又有犯之一法也。 《三国》一书,有横云断岭,横桥锁溪之妙,文有宜于连者,有宜于断者,如五关斩将,三顾草庐,七擒孟获,此 文之妙于连者也。如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此文之妙于断者也。盖文之短者,不连叙则不贯串,文之长 者,连叙则惧其累坠,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乃错综尽变,后世稗官家鲜能及此。 《三国》一书,有将雪见霰,将雨闻雷之妙,将有一段正文在后,必先有一段闲文以为之引;将有一段大文在后, 必先有一段小文以为之端。如将叙曹操濮阳之火,先叙糜竺家中之火一段闲文以启之;将叙孔融求救于昭烈,先叙 孔融通刺于李弘一段闲文以启之;将叙赤壁纵火一段大文,先写博望、新野两段小文以启之;将叙六出祁山一段大 文,先写七擒孟获一段小文以启之是也。“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9文章之妙,正复类是。 《三国》一书,有浪后波纹,雨后霡霂之妙10。凡文之奇者,文前必有先声,文后亦必有余势。如董卓之后,又 有从贼以继之;黄巾之后,又有余党以衍之;昭烈三顾草庐之后,又有刘琦三请诸葛一段文字以映带之;武侯出师 一段大文之后,又有姜维伐魏一段文字以荡漾之是也。诸如此类,皆他书中所未有。 《三国》一书,有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如关公五关斩将之时,忽有镇国寺内遇普净长老一段文字;昭烈跃马 檀溪之时,忽有水镜庄上遇司马先生一段文字;孙策虎踞江东之时,忽有遇于吉一段文字;曹操进爵魏王之时,忽 有遇左慈一段文字;昭烈三顾草庐之时,忽有遇崔州平席地闲谈一段文字;关公水淹七军之后,忽有玉泉山月下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