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冲毒机理肉毒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装置的连接部和植物性神经末梢,尤其对 运动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有选择性作用,抑制神经末梢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因而肌肉发生弛缓性瘫痪。 但对知觉神经和交感神经无影响。 (2)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一7d,多数为2一3d,但也有长达60d的。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据报 道,潜伏期24h死亡率为84%,72h者死亡率为55%。 前驱症状为全身疲倦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走路不稳,少数志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 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典型症状以对称性颅神经损害的症状为特征,先出现视力模糊,眼验下垂,复视,眼 球震颜,障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同时或稍后出现舌硬,语言不清,咀嚼和吞咽困难,耳鸣耳聋,面肌 麻痹。最后可因呼吸肌神经麻痹引起呼吸衰竭或合并感染而死亡。体温一般正常,神志清楚,无感觉障碍, 各种病理反射均为阴性。 4诊断中毒食品多为家庭自制的发酵豆谷类食品,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 潜伏期一般为1~7,主要症状为头晕、无力、视力模糊、眼脸下垂、变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咽喉 阻塞感、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垂头等:从中毒食品或患者粪便、血液中检出型别相同的肉毒 毒素,即可确诊。肉毒梭菌及其毒素检验方法参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GB/T4789.12-2003)。 (十一)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曾称魏氏梭菌(C.welchif),是一种厌氧性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容易 污染食品,因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物中毒致病菌。特别是在美国和英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食物中毒致 病茵之一。美国每年由该菌引的食物中毒患者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30%左右,加之由C型菌引起的食 物中毒的病死率高,因而本菌食物中毒受到了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 1病原本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陈旧培养物中部分可变为阴性。厌氧菌,但对厌氧要求不甚严 格。本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和酶类,这与组织分解、坏死、水肿及全身中毒症状有关。根据各菌产生的 外毒素性质和致病性的不同,将本菌分为A、B、C、D、E、F6个型,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A型,其 次是C型。本菌产生的毒素可分为a、B、Y、δ、&、小、日、、K、、u、v等12种,其中a毒素是重要的 致病因子,具有致死和坏死的作用。 2流行病学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水、垃圾、昆虫、人和动物粪便及食品中 均可查出。引起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肉类、禽类、鱼类及乳类等动物性食品及其制品, 在制备过程中若被肠道病患者或带菌者污染,或被带有该菌的粪便、士壤、水或昆虫爬食所污染,然后在 适宜温度(20~45℃)环境中放置较长时间,食前不加热或加热时间短,温度低,食后即可引起中毒。特别 应注意的是,产气荚膜梭菌污染并大量繁殖的食品,并无明显腐败现象,因而使人丧失警惕,易于造成食 物中毒。本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炎热的夏秋季节。 3.症状 (1)急性胃肠炎型由A型菌产生的肠毒素引起,潜伏期一般为8一24h。90%以上的病人以腹痛、 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腹泻多为稀便或水样便,偶尔混有黏液和血液,恶心、呕吐者较少,一般体 温正常或有微热。病程短,预后好,病人多在1~2恢复。 (2坏死性肠炎型由C型菌产生的毒素引起,潜伏期一般为2一3h。症状为严重的下腹部疼痛,重度 14 14 (1)中毒机理 肉毒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装置的连接部和植物性神经末梢,尤其对 运动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有选择性作用,抑制神经末梢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因而肌肉发生弛缓性瘫痪。 但对知觉神经和交感神经无影响。 (2)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 1~7d,多数为 2~3d,但也有长达 60d 的。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据报 道,潜伏期 24h 死亡率为 84%,72h 者死亡率为 55%。 前驱症状为全身疲倦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走路不稳,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 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典型症状以对称性颅神经损害的症状为特征,先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眼 球震颤,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同时或稍后出现舌硬,语言不清,咀嚼和吞咽困难,耳鸣耳聋,面肌 麻痹。最后可因呼吸肌神经麻痹引起呼吸衰竭或合并感染而死亡。体温一般正常,神志清楚,无感觉障碍, 各种病理反射均为阴性。 4.诊断 中毒食品多为家庭自制的发酵豆谷类食品,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 潜伏期一般为 1~7d,主要症状为头晕、无力、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变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咽喉 阻塞感、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垂头等;从中毒食品或患者粪便、血液中检出型别相同的肉毒 毒素,即可确诊。肉毒梭菌及其毒素检验方法参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GB/T 4789.12—2003)。 (十一)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曾称魏氏梭菌(C.welchii),是一种厌氧性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容易 污染食品,因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物中毒致病菌。特别是在美国和英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食物中毒致 病菌之一。美国每年由该菌引的食物中毒患者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 30%左右,加之由 C 型菌引起的食 物中毒的病死率高,因而本菌食物中毒受到了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 1.病原 本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陈旧培养物中部分可变为阴性。厌氧菌,但对厌氧要求不甚严 格。本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和酶类,这与组织分解、坏死、水肿及全身中毒症状有关。根据各菌产生的 外毒素性质和致病性的不同,将本菌分为 A、B、C、D、E、F 6 个型,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 A 型,其 次是 C 型。本菌产生的毒素可分为 α、β、γ、δ、ε、η、θ、ι、κ、λ、μ、ν 等 12 种,其中 α 毒素是重要的 致病因子,具有致死和坏死的作用。 2.流行病学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水、垃圾、昆虫、人和动物粪便及食品中 均可查出。引起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肉类、禽类、鱼类及乳类等动物性食品及其制品, 在制备过程中若被肠道病患者或带菌者污染,或被带有该菌的粪便、土壤、水或昆虫爬食所污染,然后在 适宜温度(20~45℃)环境中放置较长时间,食前不加热或加热时间短,温度低,食后即可引起中毒。特别 应注意的是,产气荚膜梭菌污染并大量繁殖的食品,并无明显腐败现象,因而使人丧失警惕,易于造成食 物中毒。本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炎热的夏秋季节。 3.症状 (1)急性胃肠炎型 由 A 型菌产生的肠毒素引起,潜伏期一般为 8~24h。90%以上的病人以腹痛、 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腹泻多为稀便或水样便,偶尔混有黏液和血液,恶心、呕吐者较少,一般体 温正常或有微热。病程短,预后好,病人多在 1~2d 恢复。 (2)坏死性肠炎型 由 C 型菌产生的毒素引起,潜伏期一般为 2~3h。症状为严重的下腹部疼痛,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