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波折,此事最终汞成。1879年,为加强海防,也是为了作一试验、探索,李鸿章于大 沽、北塘海口炮台试设电报以达夭津,效奡良好,增强了他架线设局的信心。此次中俄 伊犁交涉军情骤紧,李鸿章不失时机再次上奏,详陈必须立即架设电报线的理由。这些 理由,今日看来都是“常识”,但那时却是有待普及的“新知”。他并以正在俄国进行的 中俄谈判、以自己年前在天津做的试验、探索为例,具体说明架电报线的紧迫性与可行 性。李鸿章深知经费、经营管理方式与主权是朝廷最美心、最担心的问题,所以此折虽 短,但他仍在最后部分专门针对朝廷的疑虑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好的奏折确应如此提 出具体办法):“旱线”(即陆线)从天津到上海所需不过“十数万两”,可先从淮军军饷 项内拨款开办,等到办成后仿照轮船招商局的办法招募商股,分年缴还本银;经营方式 自然是“官督商办”;由于中国目前没有这方面人才不能不雇外国专家,但他明确提出 要设立电报学堂培养中国学生“自行经理”,“庶几权自我操,持久不敝”。 此折虽短,却有充足的理由、具体的事例与明确的办法;险恶的现实和李鸿章的透 彻分析,使清廷终于顾不得电线究竟“孝不孝”“忠不忠”,立即允准李鸿章着手办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