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冷战史研究·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戴超武 提要: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一个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 对中苏分裂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是苏联 对印度政策发展变化和赫鲁晓夫推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自20 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后苏联和中国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及国际战略问题上所存 在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分歧的突出体现。这些矛盾和分歧成为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 和中苏分裂的重要起因及标志。 关键词:中印边界冲突苏联中国中苏分裂冷战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对中苏分裂的进程具有深远 的意义,长期以来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但对于事件发生期间苏联的反应和相关政策,学术界 则缺乏系统的研究。从己有的研究论著看,苏联官方的外交史著作很少甚至没有论及这一问 题①。俄罗斯学者从中苏关系的变化特别是导致中苏分裂的原因方面研究了1962年中印边界冲 突。他们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使用军事力量的方式开始缓慢地、但又不可避免地为苏联所 不能接受,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构成了苏联与中国关系破裂的基础。因此,中印边界冲突和古 巴导弹危机是中苏关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两国关系公开破裂的开始。②印度学者认 为,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使毛泽东相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地位应该从莫斯科转到北京, 应该从赫鲁晓夫转到毛泽东。为实现这一目标,毛泽东最先关注的地区就是那些同中国有着相 同经济和政治状况的亚非国家,首要的目标就选择了印度。“进攻和颠覆是毛的战略的第一步, 如果印度垮台了,印度共产党将夺取政权,亚洲其他国家将会纷纷效仿这一模式。”因此,苏联 *沈志华、梁思文(Steven I.Levine)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资料局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论著,谨致谢意。 ①安安葛罗米柯、鲍尼波诺马廖夫主编《苏联对外政策史》下卷(1945H980),韩正文、沈芜清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A.C.阿尼金等编《外交史》第5卷,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翻 译组译,三联书店,1983年。 M.Y.Prozumenschikov,The Sino-Indian Conflict,the Cuban Missile Crisis,and the Sino-Soviet Split,October 1962:New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 letin,Issues 8-9.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Winter 1996/ 1997,pp.251一257;谢冈察连柯:《中苏分裂的军事原因》,李丹慧编《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 对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58页。 ·5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冷战史研究·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Ξ 戴 超 武 提 要 : 1962 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一个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 , 对中苏分裂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 , 是苏联 对印度政策发展变化和赫鲁晓夫推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 , 是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以后苏联和中国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及国际战略问题上所存 在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分歧的突出体现。这些矛盾和分歧成为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 和中苏分裂的重要起因及标志。 关键词 : 中印边界冲突 苏联 中国 中苏分裂 冷战 Ξ 沈志华、梁思文 (Steven I. Levine) 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资料局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论著 , 谨致谢意。 ① 安·安·葛罗米柯、鲍·尼·波诺马廖夫主编《苏联对外政策史》下卷 (1945 —1980) , 韩正文、沈芜清等 译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89 年 ; A. C. 阿尼金等编《外交史》第 5 卷 , 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翻 译组译 , 三联书店 , 1983 年。 ② 参见 M. Y. Prozumenschikov , The Sino2Indian Conflict ,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 and the Sino2Soviet Split , October 1962 : New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 ul2 letin , Issues 8 —9. Washington , D. C: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 Winter 1996/ 1997 , pp. 251 —257 ; 谢·冈察连柯 :《中苏分裂的军事原因》, 李丹慧编《北京与莫斯科 : 从联盟走向 对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 年 , 第 258 页。 1962 年中印边界冲突是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 , 对中苏分裂的进程具有深远 的意义 , 长期以来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 ; 但对于事件发生期间苏联的反应和相关政策 , 学术界 则缺乏系统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论著看 , 苏联官方的外交史著作很少甚至没有论及这一问 题 ①。俄罗斯学者从中苏关系的变化特别是导致中苏分裂的原因方面研究了 1962 年中印边界冲 突。他们指出 ,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使用军事力量的方式开始缓慢地、但又不可避免地为苏联所 不能接受 ,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构成了苏联与中国关系破裂的基础。因此 , 中印边界冲突和古 巴导弹危机是中苏关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标志着两国关系公开破裂的开始。②印度学者认 为 , 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使毛泽东相信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地位应该从莫斯科转到北京 , 应该从赫鲁晓夫转到毛泽东。为实现这一目标 , 毛泽东最先关注的地区就是那些同中国有着相 同经济和政治状况的亚非国家 , 首要的目标就选择了印度。“进攻和颠覆是毛的战略的第一步 , 如果印度垮台了 , 印度共产党将夺取政权 , 亚洲其他国家将会纷纷效仿这一模式。”因此 , 苏联 ·58 ·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