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在中印边界冲突中所采取的中立立场,便成为促成中苏分裂的重要原因。①西方特别是美国学界 一直认为中印边界冲突严重损害了中苏关系,苏联的行为损害了“中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和意识 形态方面的利益”②。而中国的研究普遍认为,“赫鲁晓夫试图以苏联支持中国在中印边界争端问 题上的立场来换取中国在加勒比危机中支持苏联…短时期内对中印边界冲突持观望态度。苏 美就加勒比危机达成妥协后,苏联立即恢复了过去偏袒印度的立场”③。不过也有学者对此持有 不同的论点,认为在中印边界冲突和古巴导弹危机中“中苏同盟仍在发挥作用,两国相互声援 对方”④。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界对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中的政策评价不一。本文试依据近年来解密 的苏联、美国外交档案文献以及中国和印度方面的相关资料,从更为广阔的国际史的视角,对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特别是苏联的反应和政策及其影响予以考察。 一从“两个阵营”到“和平共处”:冷战背景下的苏联对印度政策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以两大阵营来划分敌我,虽然苏联在1947年4月13日同印度建立了 外交关系,但对印度的外交明显包含了意识形态的因素⑤。苏联科学院的印度问题专家在1947 年6月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印度独立后的内外政策。与会代表基本同意,印度的分治是印度资 产阶级和地主同英国帝国主义交易和妥协的结果,印度资产阶级和国大党领导集团已完全倒向 反动和帝国主义阵营。印度目前的形势是“印度资产阶级贪婪和背叛的结果,它们为了自身的 利益不惜牺牲国家的独立”。©1947年12月的《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了苏联著名印度问题专 家茹科夫的文章,呼吁印度共产党通过结成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领导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尽管苏联领导人在公开宣布“两个阵营”的形成时认为印度至少是“同情”社会主义阵营的⑦, Rajesh Rajagopalan,The Sino Indian Border Conflict of 1962:A Study of Indias Strategy and Diplomacy. New Delhi: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Dissertation,1988;C.V.Ranganathan,Vinod C.Khanna, India and China:The Way ahead after "Maos India War".New Delhi:HarAnand Publications Pvt Ltd.,2000;Purnendu Kumar Banerjee,My Peking Memoirs of the Chinese Invasion of India.New Delhi: Clarion Books,1990. 2William E.Griffith,The Sino Soviet Rift.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1964;Raymond L.Garthoff (ed.)SinoSoviet Military Relations.New York:Frederick A.Praeger Publishers,1966; John W.Garver,Protracted Contest:Sino Indian Rival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1. ③参见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228229、249页: 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H995)》(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第203204页。 ④金春明主编《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37页。 5Robert H.Donaldson,Soviet Policy tow ard India:Ideology and Strateg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Surendra K.Gupta,Stalin's Policy tow ard India,1946-1953.Columbia,Mo.:South Asia Books,1988;Jyotsna Bakshi,Russia and India:From Ideology to Geopolitics,1947-1998.New Delhi: Dev Publication,1999,pp.1-6;Shri Ram Sharma,IndiUSSR Relations,1947-71:From Am- bivalence to Steadfastness.New Delhi:Discovery Publishing House,1999,pp.16-26. 6John H.Kautsky,Moscow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A Study in the Postw ar Evolution of Inter- national Communist Strategy.Westport,CT.: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1982,pp.24-28. Carol R.Saivetz,Sylvia Woodby,Sovier Thrid World Relations.Boulder,Colorado:Westview Press,Inc.,1985,p.24. ·5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在中印边界冲突中所采取的中立立场 , 便成为促成中苏分裂的重要原因。① 西方特别是美国学界 一直认为中印边界冲突严重损害了中苏关系 , 苏联的行为损害了“中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和意识 形态方面的利益”②。而中国的研究普遍认为 ,“赫鲁晓夫试图以苏联支持中国在中印边界争端问 题上的立场来换取中国在加勒比危机中支持苏联 ……短时期内对中印边界冲突持观望态度。苏 美就加勒比危机达成妥协后 , 苏联立即恢复了过去偏袒印度的立场”③。不过也有学者对此持有 不同的论点 , 认为在中印边界冲突和古巴导弹危机中“中苏同盟仍在发挥作用 , 两国相互声援 对方”④。 综上所述 , 国内外学界对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中的政策评价不一。本文试依据近年来解密 的苏联、美国外交档案文献以及中国和印度方面的相关资料 , 从更为广阔的国际史的视角 , 对 1962 年中印边界冲突特别是苏联的反应和政策及其影响予以考察。 一 从“两个阵营”到“和平共处”: 冷战背景下的苏联对印度政策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以两大阵营来划分敌我 , 虽然苏联在 1947 年 4 月 13 日同印度建立了 外交关系 , 但对印度的外交明显包含了意识形态的因素 ⑤。苏联科学院的印度问题专家在 1947 年 6 月举行特别会议 , 讨论印度独立后的内外政策。与会代表基本同意 , 印度的分治是印度资 产阶级和地主同英国帝国主义交易和妥协的结果 , 印度资产阶级和国大党领导集团已完全倒向 反动和帝国主义阵营。印度目前的形势是“印度资产阶级贪婪和背叛的结果 , 它们为了自身的 利益不惜牺牲国家的独立”。⑥ 1947 年 12 月的《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了苏联著名印度问题专 家茹科夫的文章 , 呼吁印度共产党通过结成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 , 领导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尽管苏联领导人在公开宣布“两个阵营”的形成时认为印度至少是“同情”社会主义阵营的 ⑦, ·59 ·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参见 Carol R. Saivetz , Sylvia Woodby , Soviet2Thrid World Relations. Boulder , Colorado : Westview Press , Inc. , 1985 , p. 24。 John H. Kautsky , Moscow and the Com m unist Party of India : A S tudy in the Postw ar Evolution of Inter2 national Com m unist S trategy . Westport , CT. :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 1982 , pp. 24 —28. 参见 Robert H. Donaldson , Soviet Policy tow ard India : Ideology and S trategy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74 ; Surendra K. Gupta , S talinπs Policy tow ard India , 1946 —1953. Columbia , Mo. : South Asia Books , 1988 ; J yotsna Bakshi , Russia and India : From Ideology to Geopolitics , 1947 —1998. New Delhi : Dev Publication , 1999 , pp. 1 —6 ; Shri Ram Sharma , India2USS R Relations , 1947 —71 : From A m2 bivalence to S teadf astness. New Delhi : Discovery Publishing House , 1999 , pp. 16 —26。 金春明主编《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湖北人民出版社 , 2001 年 , 第 337 页。 参见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 2 卷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98 年) 第 228 —229、249 页 ; 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 (1949 —1995) 》(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97 年) 第 203 —204 页。 参见 William E. Griffith , The Sino2Soviet Rif t. London :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 , 1964 ; Raymond L. Garthoff (ed. ) , Sino2Soviet Military Relations. New York : Frederick A. Praeger Publishers , 1966 ; John W. Garver , Protracted Contest : Sino2Indian Rival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 2001。 Rajesh Rajagopalan , The Sino2Indian Border Conf lict of 1962 : A S tudy of Indiaπs S trategy and Diplomacy . New Delhi : 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 Dissertation , 1988 ; C. V. Ranganathan , Vinod C. Khanna , India and China : The W ay ahead af ter“M aoπs India W ar”. New Delhi : Har2Anand Publications Pvt Ltd. , 2000 ; Purnendu Kumar Banerjee , My Peking Memoirs of the Chinese Invasion of India. New Delhi : Clarion Books , 199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