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就疑难语句交流释疑,完整翻译课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文本探究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 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岀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 景物,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 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 “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旳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幅幅生机勃勃、 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4.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 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 并非多此一举。这正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也 是作者作此记的缘由。 点出写作背景,辅助理解: 万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 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 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 试举例说明。 (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3、就疑难语句交流释疑,完整翻译课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文本探究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 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 l 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 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3.第 2 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 景物,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 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 “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 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4.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 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 并非多此一举。这正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也 是作者作此记的缘由。 点出写作背景,辅助理解: 万历 27 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 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 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 试举例说明。 (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