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种基本含义是诚、实、专一不移、不欺等,朱熹 实无伪,斯可谓之忠信矣。”可(卷24)显然,这里 认为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3()。儒 的不欺”,即不虚情假意,强调的是内心态度:“不 家学说的仁、义、理、智、信这五常之一的信,就是 安”,即不妄说,不说谎强调的是外显言行。由 指这一含义。信的第二种含义和英文中的believe 此,信不过是忠的外显,两者的共同的本质是“良 相似,即当信与其他汉字连用指信任、信赖时,大 心之存,诚实无伪”。即维系“信”之载体在于人的 体是指相信、信行,即给予他人信任,不怀疑他人 心性,因此.对个体诚信的培养就理所当然地在心 的可信性。“信”的这种本质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就 性层面进行,反求自身,通过修身养性来实现。 是信任,如《论语·学而》所云:“与朋友交,言而有 儒家学说一贯将道德的学习和修养称之为 信。[9)任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使用或任 “为己之学”,这种学问的特点是“入乎耳,乎心”, 用,因此.‘信任表示相信和托付。汉字的 造就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德首先就是要有一颗 ‘赖意思是依赖?和依靠’,‘信赖意指信任 诚心,所谓诚,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毋自欺”,用现 和依赖?或信任他人,‘信任’和信赖'在强调人 在的话说就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不自欺欺人。 的可信性方面非常相似,两个词通常作为同一概 诚是一种精神的状态和境界,同时也是一个修习 念替换使用,只是信任比较具体,信赖比较抽象。 的过程。《大学》把诚意作为修德之要旨,朱熹《集 :信用的原意是指相信和使用,与信任相似, 注》说:“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言欲自修者知 但是这一用法在目前己少见,在日常生活中作为 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 名词使用,表示遵守诺言’、‘守信和信誉’… 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 和英文的credit意思比较接近。”[) 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 通过对“信”字的字意分析,我们概括出与信 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 密切的三个词:诚信、信任与信用。在三者之间, 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不能自 诚信是指个人的品性真实不欺:信任是指个人对 诚其意,修德就无从谈起。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又 他人的相信而敢于托付的程度:信用则是诚信与 决定了一个人修德所达到的程度。《中庸》说:“惟 信任之间的中介,一个人可以通过实践诚信而具 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有好的信用,从而获得别人的信任。不过,尽管在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 中英文中皆有三个具相似含义的词,但从中西文 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0“精诚所 明历史变迁与实践的角度,中西信任观的取意之 至,金石为开”,到了至诚的境界,自我高度统一, 重或侧重向度是不同的。中国的“信”着重于诚 自我的天然性就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最终达到 信,西方的信”突出“信用”,两者以此不同的向度 赞助天地化育的境界。可以说,只有修身养性.以 构建了不同的信任观。 诚待人,人才能形成诚信的人格,才会赢得人们的 其二,维系诚信的载体不同。在中国信任观 普遍信赖。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 的思想中,关注的重点是诚信,而诚信又源于良 人信之,这是人际交往的必然规律。可以说,在中 心,是与固于内心的忠”的德性密切相关,春秋时 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主要是被作为对人的基本评 期的《国语·晋语》说:“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 价尺度和人们应当遵循的基本生活信条,沿着道 也深矣,其为本也固矣,故不可扫也。1P6意 德层面,在心性之学的纬度中发展的。 思是说:忠发自内心,信是力行承诺,这样德行因 西方信任观的重点是注重信用的向度。信用 为有深厚的基础,才不会动摇。宋代学者陆九渊 体现为关系的层面,主要发生在人们的经济活动 也指出:“忠者何?不欺之谓也:信者何?不妄之 或经济领域的交往关系之中。《新帕尔格雷夫法 谓也。人而不欺,何往而非忠;人而不妄,何往而 经济大辞典》在信任(Tst)的词条中指出:“个人 非信。忠与信初非有二也。特由其不欺于中而言 之间信任关系的动机结构的最本质的说明是一种 之,则名之以忠:由其不妄于外而言之,则名之以 交易,这种交易不能当场完成而要求在一方履行 信。果且有忠而不信者乎?果且有信而不忠者 之后或者收益依赖于另一方履行的一方作出郑重 乎?名虽不同,总其实而言之,不过良心之存,诚 承诺之后,另一方也同样地履行。(0《牛津法 994-2012 China Academie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第一种基本含义是诚、实、专一不移、不欺等, 朱熹 认为/ 诚者何? 不自欺、不妄之谓也0 [ 3] ( P2878) 。儒 家学说的仁、义、理、智、信这五常之一的信, 就是 指这一含义。信的第二种含义和英文中的 believe 相似, 即当信与其他汉字连用指信任、信赖时, 大 体是指相信、信行, 即给予他人信任, 不怀疑他人 的可信性。/ 信0的这种本质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就 是信任, 如5论语#学而6所云: / 与朋友交, 言而有 信。0 [ 4] ( P3) / -任. 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使用. 或-任 用. , 因此, -信任. 表示相信和托付。 ,,汉字的 -赖. 意思是-依赖. 和-依靠. , -信赖. 意指-信任. 和-依赖. 或信任他人, -信任. 和-信赖. 在强调人 的可信性方面非常相似, 两个词通常作为同一概 念替换使用, 只是信任比较具体, 信赖比较抽象。 ,,-信用. 的原意是指相信和使用, 与信任相似, 但是这一用法在目前已少见,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 名词使用, 表示-遵守诺言. 、-守信. 和-信誉. ,, 和英文的 credit 意思比较接近。0 [ 1] ( P68) 通过对/ 信0字的字意分析, 我们概括出与信 密切的三个词: 诚信、信任与信用。在三者之间, 诚信是指个人的品性真实不欺; 信任是指个人对 他人的相信而敢于托付的程度; 信用则是诚信与 信任之间的中介, 一个人可以通过实践诚信而具 有好的信用, 从而获得别人的信任。不过, 尽管在 中英文中皆有三个具相似含义的词, 但从中西文 明历史变迁与实践的角度, 中西信任观的取意之 重或侧重向度是不同的。中国的/ 信0 着重于诚 信, 西方的/ 信0突出/ 信用0, 两者以此不同的向度 构建了不同的信任观。 其二, 维系诚信的载体不同。在中国信任观 的思想中, 关注的重点是诚信, 而诚信又源于良 心, 是与固于内心的/ 忠0的德性密切相关, 春秋时 期的5国语#晋语6说: / 忠自中, 而信自身, 其为德 也深矣, 其为本也固矣, 故不可扌月也。0 [ 5] ( P464) 意 思是说: 忠发自内心, 信是力行承诺, 这样德行因 为有深厚的基础, 才不会动摇。宋代学者陆九渊 也指出: / 忠者何? 不欺之谓也; 信者何? 不妄之 谓也。人而不欺, 何往而非忠; 人而不妄, 何往而 非信。忠与信初非有二也。特由其不欺于中而言 之, 则名之以忠; 由其不妄于外而言之, 则名之以 信。果且有忠而不信者乎? 果且有信而不忠者 乎? 名虽不同, 总其实而言之, 不过良心之存, 诚 实无伪, 斯可谓之忠信矣。0 [ 6] (卷32, P374) 显然, 这里 的/ 不欺0, 即不虚情假意, 强调的是内心态度; / 不 妄0, 即不妄说, 不说谎, 强调的是外显言行。由 此, 信不过是忠的外显, 两者的共同的本质是/ 良 心之存, 诚实无伪0。即维系/ 信0之载体在于人的 心性, 因此, 对个体诚信的培养就理所当然地在心 性层面进行, 反求自身, 通过修身养性来实现。 儒家学说一贯将道德的学习和修养称之为 / 为己之学0, 这种学问的特点是/ 入乎耳, 乎心0, 造就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德首先就是要有一颗 诚心, 所谓诚, 用古人的话说就是/ 毋自欺0, 用现 在的话说就是实实在在, 真真切切, 不自欺欺人。 诚是一种精神的状态和境界, 同时也是一个修习 的过程。5大学6把诚意作为修德之要旨, 朱熹5集 注6说: / 诚其意者, 自修之首也, ,言欲自修者知 为善以去其恶, 则当实用其力, 而禁止其自欺, 使 其恶恶则如恶恶臭, 好善则如好好色, 皆务决去而 求必得之, 以自快足于己, 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 人也。然其实与不实, 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 知之者, 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0 [ 7] ( P7) 不能自 诚其意, 修德就无从谈起。诚意所达到的程度, 又 决定了一个人修德所达到的程度。5中庸6说: / 惟 天下至诚, 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 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 则能赞 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0 [ 8] ( P420) / 精诚所 至, 金石为开0, 到了至诚的境界, 自我高度统一, 自我的天然性就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最终达到 赞助天地化育的境界。可以说, 只有修身养性, 以 诚待人, 人才能形成诚信的人格, 才会赢得人们的 普遍信赖。自尊者人尊之, 自敬者人敬之, 自信者 人信之, 这是人际交往的必然规律。可以说, 在中 国传统文化中, 诚信主要是被作为对人的基本评 价尺度和人们应当遵循的基本生活信条, 沿着道 德层面, 在心性之学的纬度中发展的。 西方信任观的重点是注重信用的向度。信用 体现为关系的层面, 主要发生在人们的经济活动 或经济领域的交往关系之中。5新帕尔格雷夫法 经济大辞典6在信任(Trust) 的词条中指出: / 个人 之间信任关系的动机结构的最本质的说明是一种 交易, 这种交易不能当场完成而要求在一方履行 之后或者收益依赖于另一方履行的一方作出郑重 承诺之后, 另一方也同样地履行。0 [ 9] ( P700) 5牛津法 10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