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如果按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无论是相引相或相斥相的F2群体,紫花对红花:长花粉 粒对圆花粉粒的比例都接近3:1,表明各个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是受分离规律支配的。 第一个试验:紫花:红花=(4831+390):(1338+398)=5221:1731≈3:1 长花粉粒:圆花粉粒=(4831+393):(1338+ 390)≈3:1 第二个试验:紫花:红花=(226+95):(97+1)=321:98≈3:1 长花粉粒:圆花粉粒=(226+97):(95+1)= 323:96≈3:1 如果考虑到两对性状,无论是相引相或相斥相,F2的结果都不符合9:3:3:1的结果, 这预示着F1形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相等。下面是以玉米为试验材料按相引相和相斥相分别进行 的测交试验,以验证F1形成的配子数的情况。 以玉米有色、饱满的纯种与无色、凹陷的纯种杂交(相引相)获得F1,然后用双隐性纯合 体与F1测交,结果证实F1形成的四种配子比例为48.2:1.8:1.8:48.2,即亲本型的配子 (CSh和csh)数偏多为48.2%,而新组合的配子(Csh和csh)数偏少为1.8%。这表明,F1细胞内C 和Sh两个非等位基因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c和sh两个非等位基因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 倾向。 相斥相测交试验结果同样证实F1的四种配子数不等,P1的亲本型配子(Csh和cSh)数偏 多,各占48.5%。重组型配子(CSh和csh)偏少,各占1.5%。表明原来分别属于两个亲本的非 等位基因(C和sh、c和Sh)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然而,贝特生当时并未能对上述现象提出正确的解释,直到1912年才被摩尔根解释。摩尔 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在大量试验后认为:具有连锁关系的一些基因就是位于同一条染色 体上的那些非等位基因,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伴随该染色体一起遗传给后代,这种现 象称连锁遗传。由于基因连锁,造成亲子代之间性状连锁,因此杂交后代F2中,亲本型的 比例比自由组合的理论期望值大,而重组型的比例比自由组合的理论期望值小。 三、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在摩尔根的试验中,曾用灰身长翅的雌果蝇(BBVV)和黑身残翅的雄果蝇(bbvv)进行 杂交,然后用F1中的灰身长翅的雄果蝇和黑身残翅的雌果蝇进行测交,后代中只出现了两种 亲本类型,黑身残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 这是因为在果蝇中,雄性是完全连锁的,即基因B和V同处于一条染色体上,基因b和v 处于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F1杂合雄蝇(BbV)只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不产生重 组类型,所以用双隐性雌蝇测交的后代,只能有两种表现型。 如果在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在遗传时完全不分离在传递到下一代,叫做完全连锁。 在完全连锁时,F1自交或测交,其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只表现为亲本组合。 为了简单明确和书写方便,连锁基因常表示为BV/bv。 继上述试验,摩尔根用F1灰身长翅的雌果蝇和黑身残翅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了 四种类型: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而且两种亲本类型灰身长翅和黑身 残翅数日比较多,两种新类型灰身残翅、黑身长翅比较少,这是因为,在杂合子形成配子 时,同源染色体上连锁的非等位基因,少部分(在统计中)发生分离,产生重组配子,出现 了性状重组个体,这样的连锁遗传情况叫做不完全连锁。 四、不完全连锁的形成机制一一交换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