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白鼠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然后最终停止反应。至于消退 的时间,则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成正比,即如果原来反应非常牢固,那么消退的时 间较长,反之亦然。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 杠杆250次左右,而仅受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数为50次左右。 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 (四)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 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 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 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 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 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 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 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 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 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 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 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 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斯金纳强化理论 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 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 刺激。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 如鸽子啄键可得到食物。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 为。如鸽子用啄键来去除电击伤害。教学中的积极强化是教师的赞许等,消极强化是教师的 皱眉等。这两种强化都增加了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极强化与惩罚混为 一谈。他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 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 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 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 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斯金纳对惩罚的科学研究,对 改变当时美国和欧洲盛行的体罚教育起了一定作用 斯金纳用强化列联这一术语表示反应与强化之间的关系。强化列联由三个变量组成:辨 别刺激——行为或反应——强化刺激。刺激辨别发生在被强化的反应之前,它使某种行为得 到建立并在当时得到强化,学到的行为得到强化就是刺激辨别的过程。在一个列联中,在 个操作一反应过程发生后就出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再发生的强度就会增加。斯金纳认 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特定的强化列联。 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白鼠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 50~250 次之多,然后最终停止反应。至于消退 的时间,则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成正比,即如果原来反应非常牢固,那么消退的时 间较长,反之亦然。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 杠杆 250 次左右,而仅受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数为 50 次左右。 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 (四)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 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 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 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 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 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 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 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 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 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 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 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 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斯金纳强化理论 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 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 刺激。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 如鸽子啄键可得到食物。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 为。如鸽子用啄键来去除电击伤害。教学中的积极强化是教师的赞许等,消极强化是教师的 皱眉等。这两种强化都增加了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极强化与惩罚混为 一谈。他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 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 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 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 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斯金纳对惩罚的科学研究,对 改变当时美国和欧洲盛行的体罚教育起了一定作用。 斯金纳用强化列联这一术语表示反应与强化之间的关系。强化列联由三个变量组成:辨 别刺激──行为或反应──强化刺激。刺激辨别发生在被强化的反应之前,它使某种行为得 到建立并在当时得到强化,学到的行为得到强化就是刺激辨别的过程。在一个列联中,在一 个操作—反应过程发生后就出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再发生的强度就会增加。斯金纳认 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特定的强化列联。 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