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路俊虎等:基于驻极体静电俘能器的优化设计与实验测试 ·493· load resistance,the output power and the half-power bandwidth increase at the beginning,then decrease.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is 0.188 mW when the load resistance is 90 MO.In addition,the half-power bandwidth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of 4.7Hz when the load resistance is 330 MO KEY WORDS electret;surface potential;air gap:load resistance: resonance frequency:frequency band width:experiment test 近年来,无线智能传感器及其网络技术在军事、 表1模型结构参数 医疗领域、能源等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传 Table 1 Parameters of the structure model 统化学电池存在各种缺点,且某些电子元器件的安 材料 参数 数值 装位置不宜更换电池,因此,从环境中获取振动能量 基底梁长度,L/mm 83 为这些低功耗电子元器件提供可持续的供能成为当 基底梁宽度,W/mm 8 今研究的热点- 基底梁厚度,HImm 0.3 基底梁(不锈钢) 驻极体静电俘能器根据振动方向可分为变面积 密度pL=/(kg°m3) 7900 和变间距两种工作方式.变面积驻极体静电俘能器 弹性模量,Ys/CPa 193 上电极的振动方向平行于驻极体表面:变间距 泊松比am 0.3 驻极体静电俘能器上电极的振动方向垂直于驻极体 质量块长度,l/mm 15 表面0山.变面积驻极体静电俘能器在上、下极板 质量块宽度,w/mm 15 没有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最大限度的降低初始空气间 质量块(陶瓷) 质量块厚度,h/mm 10 隙来增加电容变化量,以此获取更大的输出功率,但 密度p/(kgm3) 7775 是需要对驻极体进行图形化的处理,加工成本高 泊松比,4ae 0.32 变间距驻极体静电俘能器不需要对驻极体进行图形 化处理从而可以大大的降低加工成本,因此越来越 设计了双端固支梁驻极体静电俘能器的结构模型, 多的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变间距驻极体静电俘能器, 如图1所示. 并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其俘能特性. 本文建立了变间距驻极体静电俘能器的机电耦 合模型,由于耦合方程组无法得到解析解,通过 Matlab/Simulink动态数值优化技术对静电俘能器的 输出特性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外界激励加速度和驻 振动g。 极体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静电俘能器的 极体C 输出功率、谐振频率、半功率带宽与驻极体表面电 ++++◆◆+ 位、负载电阻以及空气间隙的关系.并对加工的俘 能样机进行相关的实验测试. 图1驻极体静电转换器 1结构设计及理论建模 Fig.1 Electrostatic converter using electret 目前研究人员设计的俘能器结构多种多样,主 被极化的聚丙烯(PP)驻极体薄膜与上、下电极 要有Z型梁、螺旋梁、圆盘梁、悬臂梁、双端固支梁 组成串联电容模型,通过导线和负载电阻构成闭合 等.其中Z型梁与螺旋梁结构可以在低频环境中获 回路.根据静电感应和电荷守恒原理可知: 得较大输出功率,但其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制作比较 Q=0:+0a (1) 困难.圆盘结构易于实现加工,但其谐振频率较高, 其中,Q是驻极体的表面电荷,Q.和Q分别是上、 只适用于高频环境之中.悬臂梁结构简单,但是其 下极电极板上的感应电荷.当上、下电极在外部激 可靠性不高,长时间工作后易出现弯曲,裂纹,甚至 励的作用下有相对运动时,电容值发生变化,上下电 断裂.而双端固支梁既可以在低频环境中保证较大 极板上的感应电荷通过导线在上下电极板间发生转 输出,又不容易出现疲劳损伤,可以在振动环境中进 移,进而产生电流。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 行长期稳定的工作.双端固支梁的尺寸参数及材料 如图2所示,U。是电容两极间的电压,V,是驻 属性如表1所示. 极体表面电位,上下电极间的电容C(1)是时间t的 综上所述,本文在考虑不同结构的优缺点以后, 函数,上下电极间的等效总电容,由串联电容的计算路俊虎等: 基于驻极体静电俘能器的优化设计与实验测试 load resistance,the output power and the half-power bandwidth increase at the beginning,then decrease.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is 0. 188 mW when the load resistance is 90 MΩ. In addition,the half-power bandwidth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of 4. 7 Hz when the load resistance is 330 MΩ. KEY WORDS electret; surface potential; air gap; load resistance; resonance frequency; frequency band width; experiment test 近年来,无线智能传感器及其网络技术在军事、 医疗领域、能源等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3]. 传 统化学电池存在各种缺点,且某些电子元器件的安 装位置不宜更换电池,因此,从环境中获取振动能量 为这些低功耗电子元器件提供可持续的供能成为当 今研究的热点[4--6]. 驻极体静电俘能器根据振动方向可分为变面积 和变间距两种工作方式. 变面积驻极体静电俘能器 上电极的振动方向平行于驻极体表面[7--9]; 变间距 驻极体静电俘能器上电极的振动方向垂直于驻极体 表面[10--11]. 变面积驻极体静电俘能器在上、下极板 没有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最大限度的降低初始空气间 隙来增加电容变化量,以此获取更大的输出功率,但 是需要对驻极体进行图形化的处理,加工成本高. 变间距驻极体静电俘能器不需要对驻极体进行图形 化处理从而可以大大的降低加工成本,因此越来越 多的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变间距驻极体静电俘能器, 并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其俘能特性. 本文建立了变间距驻极体静电俘能器的机电耦 合模 型,由于耦合方程组无法得到解析解,通 过 Matlab / Simulink 动态数值优化技术对静电俘能器的 输出特性进行了优化设计. 在外界激励加速度和驻 极体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静电俘能器的 输出功率、谐振频率、半功率带宽与驻极体表面电 位、负载电阻以及空气间隙的关系. 并对加工的俘 能样机进行相关的实验测试. 1 结构设计及理论建模 目前研究人员设计的俘能器结构多种多样,主 要有 Z 型梁、螺旋梁、圆盘梁、悬臂梁、双端固支梁 等. 其中 Z 型梁与螺旋梁结构可以在低频环境中获 得较大输出功率,但其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制作比较 困难. 圆盘结构易于实现加工,但其谐振频率较高, 只适用于高频环境之中. 悬臂梁结构简单,但是其 可靠性不高,长时间工作后易出现弯曲,裂纹,甚至 断裂. 而双端固支梁既可以在低频环境中保证较大 输出,又不容易出现疲劳损伤,可以在振动环境中进 行长期稳定的工作. 双端固支梁的尺寸参数及材料 属性如表 1 所示. 综上所述,本文在考虑不同结构的优缺点以后, 表 1 模型结构参数 Table 1 Parameters of the structure model 材料 参数 数值 基底梁长度,L /mm 83 基底梁宽度,W/mm 8 基底梁( 不锈钢) 基底梁厚度,H/mm 0. 3 密度,ρbeam /( kg·m - 3 ) 7900 弹性模量,YS /GPa 193 泊松比,μbeam 0. 3 质量块长度,l /mm 15 质量块宽度,w/mm 15 质量块( 陶瓷) 质量块厚度,h /mm 10 密度,ρmass /( kg·m - 3 ) 7775 泊松比,μmass 0. 32 设计了双端固支梁驻极体静电俘能器的结构模型, 如图 1 所示. 图 1 驻极体静电转换器 Fig. 1 Electrostatic converter using electret 被极化的聚丙烯( PP) 驻极体薄膜与上、下电极 组成串联电容模型,通过导线和负载电阻构成闭合 回路. 根据静电感应和电荷守恒原理可知: Q = Qt + Qd ( 1) 其中,Q 是驻极体的表面电荷,Qt 和 Qd 分别是上、 下极电极板上的感应电荷. 当上、下电极在外部激 励的作用下有相对运动时,电容值发生变化,上下电 极板上的感应电荷通过导线在上下电极板间发生转 移,进而产生电流. 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 2 所示. 如图 2 所示,Uc 是电容两极间的电压,Vs 是驻 极体表面电位,上下电极间的电容 C( t) 是时间 t 的 函数,上下电极间的等效总电容,由串联电容的计算 · 394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