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固,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里意思是,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我看和望的 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他们的旗怎样”,“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个表示完整概 念的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以A、C两项就错了。“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因此 B项才对。 例六、(邵阳市2005年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这里的“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 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例七、(厦门市205年中考题)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这里A项意思是“到了日中”,“日中”是中午的意思,不能分开:B项不是“子骂父”而 是“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应在“子”后停顿才对:C项“下车”与“拉他”两个动作间的 停顿,对了:D项是老朋友到日暮还没有来,“至暮”不能分开来,这项为错。 例八、(重庆2005年中考题)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这里“草木之花”、“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都是完整的短语,如果读断读碎,让人 不知所云,因此这里A、C、D三项为错。 (五)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停顿要使意思讲得通。 例九、(福州2005年课改题)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这里(1)项的意思是为了突出强调“即使千里”这么大的地方也不敢换,何况才五百里, 所以应在“千里”后停顿才对;(2)项意思是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秦王为了威吓唐雎, 用“天子之怒”来直接吓唬,那种气势、那种语气可想而知。所以在“公”后停顿一下,“闻” 后停顿一下,才能突出强调秦王那种骄横。 例十、(山西2005课改题).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 这里A项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幼时”后停顿是 对的:B项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后停顿才对, 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 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是对的:D项是突出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烨然”后停顿是对的 同学们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分析、多思考、多总结,就会找出规律来,自然形成 自己对文言文的语感,读准文言文内容,在考试中也不难对付这类的考题。2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里意思是,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我看和望的 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他们的旗怎样”,“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个表示完整概 念的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以 A、C 两项就错了。“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因此 B 项才对。 例六、(邵阳市 2005 年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2 分)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这里的“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 C 项错了,A 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 项 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D 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例七、(厦门市 2005 年中考题)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这里 A 项意思是“到了日中”,“日中”是中午的意思,不能分开;B 项不是“子骂父”而 是“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应在“子”后停顿才对;C 项“下车”与“拉他”两个动作间的 停顿,对了;D 项是老朋友到日暮还没有来,“至暮”不能分开来,这项为错。 例八、(重庆 2005 年中考题)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这里“草木之花”、“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都是完整的短语,如果读断读碎,让人 不知所云,因此这里 A、C、D 三项为错。 (五)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停顿要使意思讲得通。 例九、(福州 2005 年课改题).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 分) (l)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这里(1)项的意思是为了突出强调“即使千里”这么大的地方也不敢换,何况才五百里, 所以应在“千里”后停顿才对;(2)项意思是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秦王为了威吓唐雎, 用“天子之怒”来直接吓唬,那种气势、那种语气可想而知。所以在“公”后停顿一下,“闻” 后停顿一下,才能突出强调秦王那种骄横。 例十、(山西 2005 课改题).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 )(2 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这里 A 项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幼时”后停顿是 对的;B 项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 ”后停顿才对, 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 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 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是对的;D 项是突出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烨然”后停顿是对的。 同学们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分析、多思考、多总结,就会找出规律来,自然形成 自己对文言文的语感,读准文言文内容,在考试中也不难对付这类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