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毛细血管内的流体静压大于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前者减 去后者的值就是有效流体静压。因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可导致有效滤过压增高(有效滤 过压等于有效流体静压减去有效胶体渗透压),它有利于毛细血管血浆的滤出而不利于组织间液 的回收。全身或局部的静脉压升高,是有效流体静压增高的主要成因。静脉压升高可逆向转递 到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静脉端,使后者的流体静压增高,有效流体静压便随之增高! 局部静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血栓阻塞静脉腔,肿瘤或瘢痕压迫静脉壁等;全身体循环静 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右心衰竭;而肺静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则是左心衰竭。 2.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和组织间液中都含有能产生渗透作用的物质,故血管内外都 有渗透压,渗透压有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之分,前者产自晶体物质尤其电解质;后者主要 产自蛋白质。由于晶体物质能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故对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影响不大。在血管 内外液体交换中,限制血浆液体由毛血细管向外滤出的主要力量,是有效胶体渗透压,它是血 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体渗透压的差值。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白蛋白的浓度,白蛋白比球蛋白有较大的渗透 压,每克可形成0.73kPa(5.5mmHg)的胶体渗透压,而每克球蛋白则仅形成0.19kP (1.4mmHg)的胶体渗透压。据以往统计,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3.33kPa(25mmHg), 而后来Cuyton所用的数据则按3.72kPa(28mmHg)计算。因组织间液的蛋白质含量很少,其 胶体渗透压仅约0.67kPa(5mmHg),故有效胶体渗透压约等于3.72-0.67=3.05kPa(28- 5=23mmHg)。这既是对抗血浆液体毛细血管滤出的主要力量,也是促进组织间液向毛细血管 回收的力量。因而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将导致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增多和静脉端回收减少,有 利于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以下三种基本情况可引起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当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浓度下降时,因血浆胶体渗透压相应下 降,有效胶体渗透压也随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水肿。引起水肿的血浆白蛋白临界浓度,有人 认为大约是2.0g%。但一般难确定,因往往不是单因素引起水肿。据报道,有的人即使血浆白 蛋白浓度降至0.5g%,也不出现水肿。血浆蛋白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蛋白质丢失:肾病 综合征时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蛋白质丢失性肠病时蛋白丢失于肠腔中而随粪排出;②合成 障碍:见于肝实质严重损害(如肝硬变)或营养不良;③大量钠水滞留或输入大量非胶体溶液 时使蛋白稀释。 (2)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正常毛细血管只容许微量血浆蛋白滤出,平均不超过5%,其 它微血管则完全不容许蛋白滤过,因而毛细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梯度很大。但当微血管壁通透 性增高时,血浆蛋白不仅可随液体从毛细血管壁滤出,也可从其它微血管尤其微静脉壁滤出, 其结果是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微静脉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则上升,使 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此时如淋巴回流不足以阻止组织间液积聚,就出现水肿。渗出性炎症 时,炎症区的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最曲型,故其水肿液所含蛋白质浓度较高,可达3~6g%。 (3)组织间液中蛋白积聚:正常组织间液只含小量蛋白质,平均0.4~0.6g%,但各器官 组织有较大差别。这些蛋白质通常由淋巴携带经淋巴管排入体静脉,故不致在组织间隙中积 1.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 毛细血管内的流体静压大于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前者减 去后者的值就是有效流体静压。因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可导致有效滤过压增高(有效滤 过压等于有效流体静压减去有效胶体渗透压),它有利于毛细血管血浆的滤出而不利于组织间液 的回收。全身或局部的静脉压升高,是有效流体静压增高的主要成因。静脉压升高可逆向转递 到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静脉端,使后者的流体静压增高,有效流体静压便随之增高。 局部静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血栓阻塞静脉腔,肿瘤或瘢痕压迫静脉壁等;全身体循环静 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右心衰竭;而肺静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则是左心衰竭。 2.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浆和组织间液中都含有能产生渗透作用的物质,故血管内外都 有渗透压,渗透压有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之分,前者产自晶体物质尤其电解质;后者主要 产自蛋白质。由于晶体物质能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故对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影响不大。在血管 内外液体交换中,限制血浆液体由毛血细管向外滤出的主要力量,是有效胶体渗透压,它是血 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体渗透压的差值。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白蛋白的浓度,白蛋白比球蛋白有较大的渗透 压 , 每 克 可 形 成 0.73kPa ( 5.5mmHg ) 的 胶 体 渗 透 压 , 而 每 克 球 蛋 白 则 仅 形 成 0.19kPa (1.4mmHg)的胶体渗透压。据以往统计,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3.33kPa(25mmHg), 而后来Cuyton所用的数据则按3.72kPa(28mmHg)计算。因组织间液的蛋白质含量很少,其 胶体渗透压仅约0.67kPa(5mmHg),故有效胶体渗透压约等于3.72-0.67=3.05kPa(28- 5=23mmHg)。这既是对抗血浆液体毛细血管滤出的主要力量,也是促进组织间液向毛细血管 回收的力量。因而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将导致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增多和静脉端回收减少,有 利于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以下三种基本情况可引起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1)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当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浓度下降时,因血浆胶体渗透压相应下 降,有效胶体渗透压也随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水肿。引起水肿的血浆白蛋白临界浓度,有人 认为大约是2.0g%。但一般难确定,因往往不是单因素引起水肿。据报道,有的人即使血浆白 蛋白浓度降至0.5g%,也不出现水肿。血浆蛋白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蛋白质丢失:肾病 综合征时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蛋白质丢失性肠病时蛋白丢失于肠腔中而随粪排出;②合成 障碍:见于肝实质严重损害(如肝硬变)或营养不良;③大量钠水滞留或输入大量非胶体溶液 时使蛋白稀释。 (2)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正常毛细血管只容许微量血浆蛋白滤出,平均不超过5%,其 它微血管则完全不容许蛋白滤过,因而毛细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梯度很大。但当微血管壁通透 性增高时,血浆蛋白不仅可随液体从毛细血管壁滤出,也可从其它微血管尤其微静脉壁滤出, 其结果是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微静脉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则上升,使 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此时如淋巴回流不足以阻止组织间液积聚,就出现水肿。渗出性炎症 时,炎症区的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最曲型,故其水肿液所含蛋白质浓度较高,可达3~6g%。 (3)组织间液中蛋白积聚:正常组织间液只含小量蛋白质,平均0.4~0.6g%,但各器官 组织有较大差别。这些蛋白质通常由淋巴携带经淋巴管排入体静脉,故不致在组织间隙中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