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想改造”并与工农结合,既解决了思想统一问题,又解决了创作源泉和服务对象问题。应当 了解毛泽东在当时提出这种要,求的确出于革命现实的需要。其二,是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 重新阐释。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同时,要求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应首先 肯定这仍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问题思考的结果,有其必要与理 由,但“提法”上(尤其是关于批评标准)由于较多强调了服务政治,结果导致了简单化、概 念化。其三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文学遗产等问题,都有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 总之,学习与理解《讲话》,一要看到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正确性、权威性以及统一思想 的重要作用:二要看到其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对一些文艺理论基本命题的建立曾有过 和继续起着重大的作用;三是注意其有些属于政治策略性的提法不宜在其他历史条件下任意 引申。 三、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 (4)40年代文学论争多,固然与时代与政治的左右相关,但从另一层面看,则又是新文 学理论建设更深入的探讨与建树。应对几次比较重要的论争如何发生、议论的焦点是什么 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与理论探讨,等等,有知识性的了解。这几次论争,一是1940年以后 国统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二是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关于“文艺与政治”、“文 艺与生活”的关系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王实味文艺观点的批判:三是1945年国统区 围绕茅盾的话剧《清明前后》与夏衍的话剧《芳草天涯》的评论而引发的有关文学与政治关 系等问题的论争;四是《讲话》传到国统区之后,引起有关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的论争。 这次论争延续时间长,“理论含量”高,涉及一些基本的文艺理论命题,并在事实上突出了 胡风的理论,应作为重点考察。在了解上述诸次论争所涉及的重大命题时,都应当有史的眼 光,结合对新文学历史经验的总结去加以思考。 (5)胡风是三四十年代乃至当代最有影响又最有争议的文学理论批评家,近年来学术界 对胡风的研究空前地重视,并有新的成果。学习中应对胡风理论的形成、其基本框架与核心 观点,其引起争论的焦点与原因,以及应给胡风理论的历史定位,等等,都有较全面的了解。 可以把胡风的理论概括为“重体验的现实主义”,或能动的“反映论”。应把握其核心命题“主 观战斗精神”的内涵。了解胡风的关注点始终是从生活到作品的“中介”,特别是作者的主 体因素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还可以深入一步了解构筑胡风理论的三大支柱,或三个主要观 点: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即主张题材自由;二是“精神奴役创伤”说,反对以“民粹 主义”立场将人民理想化,也不赞同贬低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三是“世界进步文艺支 说,强调“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应当将胡风理论放到大的时代背景与论争的语想改造”并与工农结合,既解决了思想统一问题,又解决了创作源泉和服务对象问题。应当 了解毛泽东在当时提出这种要,求的确出于革命现实的需要。其二,是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 重新阐释。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同时,要求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应首先 肯定这仍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问题思考的结果,有其必要与理 由,但“提法”上(尤其是关于批评标准)由于较多强调了服务政治,结果导致了简单化、概 念化。其三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文学遗产等问题,都有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 总之,学习与理解《讲话》,一要看到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正确性、权威性以及统一思想 的重要作用;二要看到其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对一些文艺理论基本命题的建立曾有过 和继续起着重大的作用;三是注意其有些属于政治策略性的提法不宜在其他历史条件下任意 引申。 三、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 (4)40 年代文学论争多,固然与时代与政治的左右相关,但从另一层面看,则又是新文 学理论建设更深入的探讨与建树。应对几次比较重要的论争如何发生、议论的焦点是什么、 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与理论探讨,等等,有知识性的了解。这几次论争,一是 1940 年以后 国统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二是 1942 年延安整风时期关于“文艺与政治”、“文 艺与生活”的关系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王实味文艺观点的批判;三是 1945 年国统区 围绕茅盾的话剧《清明前后》与夏衍的话剧《芳草天涯》的评论而引发的有关文学与政治关 系等问题的论争;四是《讲话》传到国统区之后,引起有关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的论争。 这次论争延续时间长,“理论含量”高,涉及一些基本的文艺理论命题,并在事实上突出了 胡风的理论,应作为重点考察。在了解上述诸次论争所涉及的重大命题时,都应当有史的眼 光,结合对新文学历史经验的总结去加以思考。 (5)胡风是三四十年代乃至当代最有影响又最有争议的文学理论批评家,近年来学术界 对胡风的研究空前地重视,并有新的成果。学习中应对胡风理论的形成、其基本框架与核心 观点,其引起争论的焦点与原因,以及应给胡风理论的历史定位,等等,都有较全面的了解。 可以把胡风的理论概括为“重体验的现实主义”,或能动的“反映论”。应把握其核心命题“主 观战斗精神”的内涵。了解胡风的关注点始终是从生活到作品的“中介”,特别是作者的主 体因素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还可以深入一步了解构筑胡风理论的三大支柱,或三个主要观 点: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即主张题材自由;二是“精神奴役创伤”说,反对以“民粹 主义”立场将人民理想化,也不赞同贬低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三是“世界进步文艺支流” 说,强调“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应当将胡风理论放到大的时代背景与论争的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