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十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分割并存”是对本时期文学潮流的总体概括。既要注意战争和政治制约下的三个 区域,即国统区、沦陷区与解放区文学发展的不同状况,又要注意不同区域文学的“共性” 尽可能依照不同阶段的先后来概览文坛的主潮与创作风貌,特别是那些唯战时所特有的文坛 现象。抗战初期国统区文学的基调是昂扬的英雄主义,“救亡”压倒一切,重视时代性、战 斗性;进入战争相持阶段后,创作则转为正视战争的残酷与艰难,面对现实中的黑暗,题材 更深入到民族生活的底蕴,揭露与批判现实,追求史诗格调,风格趋向凝重博大。抗战后期 到解放战争时期,文学再一次与民主运动结合,讽刺成了主调,许多创作都带上喜剧性的批 判色彩。 (2)与国统区创作不同的是,解放区创作基调是明朗朴素的,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 显出其特色。应大致了解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情况,并注意其在题材、主题与人物描写几方面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往新文学的特点。还应格外关注文学大众化、民族化特色的形成,包 括如何转向真诚地描写农民,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新文体,等等方面。可以从解 放区作家与农民“对话”与“寻根”的角度,去理解解放区文学如何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学形 态,又如何成为政治推动下单向突进式发展的运动;既要肯定解放区文学的特色,以及其对 新文学某些缺失的纠偏与补充,又要看到后来引发的一些负面影响。此外,对沦陷区文学也 应有常识性的了解。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此为本章重点。应对《讲话》的文学史地位有明确的认识,即背定其为“二战”以 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最有体系色彩且影响最大的论作之一,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历 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讲话》的政治策略性很强,所 讨论的问题大都是一些有关党如何领导文艺的问题,即所谓“外部关系”问题,这又必须顾 及特定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要求,才能理解《讲话》的意义与影响。把握《讲话》的内容,应 抓住“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这个核心命题,具体落实在“工农兵方向”上。毛泽东 的命题比“五四”以来新文学所一再提倡的平民化、大众化要具体得多,政治内涵非常突出, 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以从历史纵向发展的环节上去理解这个中心命题或口号。然后,可 着重从三方面去理解“如何为群众”的措施与要求:一是作家与艺术家的立场问题,要求“思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1)“分割并存”是对本时期文学潮流的总体概括。既要注意战争和政治制约下的三个 区域,即国统区、沦陷区与解放区文学发展的不同状况,又要注意不同区域文学的“共性”, 尽可能依照不同阶段的先后来概览文坛的主潮与创作风貌,特别是那些唯战时所特有的文坛 现象。抗战初期国统区文学的基调是昂扬的英雄主义,“救亡”压倒一切,重视时代性、战 斗性;进入战争相持阶段后,创作则转为正视战争的残酷与艰难,面对现实中的黑暗,题材 更深入到民族生活的底蕴,揭露与批判现实,追求史诗格调,风格趋向凝重博大。抗战后期 到解放战争时期,文学再一次与民主运动结合,讽刺成了主调,许多创作都带上喜剧性的批 判色彩。 (2)与国统区创作不同的是,解放区创作基调是明朗朴素的,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 显出其特色。应大致了解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情况,并注意其在题材、主题与人物描写几方面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往新文学的特点。还应格外关注文学大众化、民族化特色的形成,包 括如何转向真诚地描写农民,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新文体,等等方面。可以从解 放区作家与农民“对话”与“寻根”的角度,去理解解放区文学如何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学形 态,又如何成为政治推动下单向突进式发展的运动;既要肯定解放区文学的特色,以及其对 新文学某些缺失的纠偏与补充,又要看到后来引发的一些负面影响。此外,对沦陷区文学也 应有常识性的了解。 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此为本章重点。应对《讲话》的文学史地位有明确的认识,即肯定其为“二战”以 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最有体系色彩且影响最大的论作之一,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历 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讲话》的政治策略性很强,所 讨论的问题大都是一些有关党如何领导文艺的问题,即所谓“外部关系”问题,这又必须顾 及特定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要求,才能理解《讲话》的意义与影响。把握《讲话》的内容,应 抓住“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这个核心命题,具体落实在“工农兵方向”上。毛泽东 的命题比“五四”以来新文学所一再提倡的平民化、大众化要具体得多,政治内涵非常突出, 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以从历史纵向发展的环节上去理解这个中心命题或口号。然后,可 着重从三方面去理解“如何为群众”的措施与要求:一是作家与艺术家的立场问题,要求“思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