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方式 含义 实例 成及其比例为DD:Dd:dd=1:2:1,性状表现要看D对 d是否完全显性,若为完全显性,则为3:1:若为不完全显 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 AAXaa、AAXA 性,则F2中也可能会出现1:2:1的比例,D项不符合 互交配 题意。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间相 学以致用 自交 互交配。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 AAXAA、aaXaa 雌雄异花的同株传粉都属于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中() 自交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测交 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交配 AaXaa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多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的,对于雌雄 若甲(3)×乙 D.统计的样本越少越接近3:1 异体的生物来说,若将甲作为母 正交 答案B 本,乙作为父本的交配方式看作 (♀)为正交,则 与反交 甲(♀)×乙() 正交,则甲作为父本,乙作为母 解析孟德尔之后,科学家们在继续研究的过程中发 为反交 现,只有满足大样本,即实验群体足够多时,才能够实现孟德 本的交配方式为反交 尔统计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统计的样本越少,比例越偏 离3:1,越多越接近3:1。 ”情境体验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甲、乙两图为豌豆的杂交实验图解。请讨论解决下列 问题。 重难归纳 高茎 高茎×矮茎 1.孟德尔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决定高茎和矮茎 高茎矮茎 高茎矮茎 的遗传因子分别为D、d。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F1的体细胞 乙 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 (1)结合上述杂交实验,说明在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 性状中,哪一种是显性性状。 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F,产生配子的遗传因 提示通过甲组杂交实验可知,高茎豌豆自交,子代出 子组成及其比例为D:d=1:1。 现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有同学认为甲、乙两组杂交实验中均出现了性状分 2.遗传实验图解 离现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高茎 矮茎 高茎 高茎 提示性状分离现象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 D×(dd (Dd) Dd) 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因此,虽然甲、乙两组中的子代均出现 了高茎和矮茎,但乙组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 配子 (D) d) 配子(D)(d)(D)(d 典例剖析 F (Dd) F2 DD Dd)Dd(dd 某二倍体生物的某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遗 高茎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传因子控制。正常情况下,让一对具有该对相对性状的纯合 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由F1自交获得2。假设子代数量 L3:1 1 足够多且没有任何变异发生,下列对杂交结果的推测,一定 (1)F1的雌、雄配子的组合方式有4种。 与实际杂交结果相符的是() (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3种,分别为DD,Dd,dd,其比 AF1的性状表现一定与某个亲本的相同 例为1:2:1。 B.F,中的个体都为杂合子 (3)F,的性状表现有2种,分别为高茎、矮茎,其比例为 C.F2不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1。 D.F2中不同性状表现的比例为3:1 (4)上图亲本中的高茎(DD)或矮茎(dd)的遗传因子组 答案B 成相同,称为纯合子;F:的遗传因子组成(D)不同,称为杂 解析若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不是完全显隐性关 合子。 系,则F1的性状表现与两个亲本不相同,A项不符合题意。 一对纯合亲本杂交(DDX dd),获得的F1一定为杂合子 (D),F2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B项符合题意,C项不 符合题意。F,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F2遗传因子组! 3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方式 含义 实例 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 互交配 AA×aa、AA×Aa 自交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间相 互交配。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 雌雄 异 花 的 同 株 传 粉 都 属 于 自交 AA×AA、aa×aa 测交 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交配 Aa×aa 正交 与反交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的,对于雌雄 异体的生物来说,若将甲作为母 本,乙作为父本的交配方式看作 正交,则甲作为父本,乙作为母 本的交配方式为反交 若甲 (♂)× 乙 (♀)为 正 交,则 甲(♀)×乙(♂) 为反交 甲、乙两图为豌豆的杂交实验图解。请讨论解决下列 问题。 (1)结合上述杂交实验,说明在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 性状中,哪一种是显性性状。 提示 通过甲组杂交实验可知,高茎豌豆自交,子代出 现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 (2)有同学认为甲、乙两组杂交实验中均出现了性状分 离现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提示 性状分离现象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 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因此,虽然甲、乙两组中的子代均出现 了高茎和矮茎,但乙组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 典例剖析 某二倍体生物的某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遗 传因子控制。正常情况下,让一对具有该对相对性状的纯合 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由F1 自交获得F2。假设子代数量 足够多且没有任何变异发生,下列对杂交结果的推测,一定 与实际杂交结果相符的是( ) A.F1 的性状表现一定与某个亲本的相同 B.F1 中的个体都为杂合子 C.F2 不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D.F2 中不同性状表现的比例为3∶1 答案 B 解析 若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不是完全显隐性关 系,则F1 的性状表现与两个亲本不相同,A项不符合题意。 一对纯合亲本杂交(DD×dd),获得的 F1 一定为杂合子 (Dd),F2 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B项符合题意,C项不 符合题意。F1 自交,F2 出现性状分离现象,F2 遗传因子组 成及其比例为DD∶Dd∶dd=1∶2∶1,性状表现要看 D对 d是否完全显性,若为完全显性,则为3∶1;若为不完全显 性,则 F2 中也可能会出现1∶2∶1的比例,D 项不符合 题意。 学以致用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 中( )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多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 D.统计的样本越少越接近3∶1 答案 B 解析 孟德尔之后,科学家们在继续研究的过程中发 现,只有满足大样本,即实验群体足够多时,才能够实现孟德 尔统计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统计的样本越少,比例越偏 离3∶1,越多越接近3∶1。 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重难归纳 1.孟德尔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决定高茎和矮茎 的遗传因子分别为D、d。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F1 的体细胞 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 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F1 产生配子的遗传因 子组成及其比例为D∶d=1∶1。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实验图解 (1)F1 的雌、雄配子的组合方式有4种。 (2)F2 的遗传因子组成有3种,分别为DD、Dd、dd,其比 例为1∶2∶1。 (3)F2 的性状表现有2种,分别为高茎、矮茎,其比例为 3∶1。 (4)上图亲本中的高茎(DD)或矮茎(dd)的遗传因子组 成相同,称为纯合子;F1 的遗传因子组成(Dd)不同,称为杂 合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