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义和现实的启迪作用。境界说的不足主要在于脱离开人的历史发展、脱离开社会实践 纯粹从人的主观方面讲人的觉解。 我曾认为,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在人们需要鼓舞斗志的时候,境界说却叫 人去乐天知命、素位而行;当敌人的炸弹在他身边不断炸响的时候,他还在思索入圣 域的门径。可见,境界说在当时的确是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的,其消极的社会作用是 显而易见的。境界说对于民族振兴有良好的愿望,却无实际的效果,这正是冯友兰纯 动机论的人生哲学的悲剧所在。 经过认真反复的再认识,特别是为写此传而了解到西南联大当时若干学子听了 人生境界说”之后的真实效果,我对境界说在此作出新的评说:冯友兰的境界说,尽 哲学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天职,明“哲学能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铺“言语路绝,心行道 断”之天路。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其最哲学的哲学,鼓动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理 论上自成一统,实践中功绩卓著 境界说在冯友兰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已被越来越多的冯学研究者所认识,已成 共识和定论。“实践中功绩卓著”也绝不是一句空话。从大处着眼,冯友兰于抗战期间 大讲民族哲学,使多少莘莘学子甚至学院同仁信心倍增,在精神上没有成为亡国奴。 就细小处看,我愿以几件小事说明其哲学有“无用之大用”。 吴讷孙(笔名鹿樵,60年代在台湾发表小说《未央歌》,反映抗战时期昆明西 南联大学生生活)曾对我说,他在联大上二年级时,有一个时期感到生命空虚,毫无 意义,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忽然想到要去拜访冯友兰先生,请教人生的真谛。经过 冯先生的劝导,吴讷孙改变了他的消极厌世的人生观,从此积极努力,发愤读书,后 来成为美术史专家 吴讷孙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当年在西南联大听过冯先生课的人,大多都愿意在自 己苦闷烦恼之时从他身上获得精神鼓舞。此节开头记录了冯友兰、金岳霖两位先生走 向课堂的生动场面的郑敏,也向我们透露了她的心迹: 冯先生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启发了我对此生生存目的的认识和追求。人来到地球 上一行,就如同参加一场越野障碍赛,在途中能支持你越过一次次障碍的精神力量 不是来自奖金或荣誉..…只有将自己与自然相混同,相参与,打破物我之间的隔阂 与自然对话,吸取它的博大与生机,也就是我所理解的天地境界,才有可能越过“得 失”这座最关键的障碍,以轻松的心态跑到终点 我的这些关于“天地境界”的想法,初始于西南联大的教室,日后伴我走过不少自 己的难关。 然后,她向我们列举了自己如何在1949年至1955年,在美国的麦卡锡反共政 策的高压下,靠着对天地境界的信念和一副奇怪的东方头脑,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学 业,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又如何靠这架天梯爬到云中,去熬过十年动乱那非人 的岁月。后来,她又将这一套被许多人视为愚不可及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让 他们也终身受用。她真诚地告诉人们:义和现实的启迪作用。境界说的不足主要在于脱离开人的历史发展、脱离开社会实践 纯粹从人的主观方面讲人的觉解。 我曾认为,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在人们需要鼓舞斗志的时候,境界说却叫 人去乐天知命、素位而行;当敌人的炸弹在他身边不断炸响的时候,他还在思索入圣 域的门径。可见,境界说在当时的确是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的,其消极的社会作用是 显而易见的。境界说对于民族振兴有良好的愿望,却无实际的效果,这正是冯友兰纯 动机论的人生哲学的悲剧所在。 经过认真反复的再认识,特别是为写此传而了解到西南联大当时若干学子听了 “人生境界说”之后的真实效果,我对境界说在此作出新的评说:冯友兰的境界说,尽 哲学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天职,明“哲学能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铺“言语路绝,心行道 断”之天路。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其最哲学的哲学,鼓动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理 论上自成一统,实践中功绩卓著。 境界说在冯友兰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已被越来越多的冯学研究者所认识,已成 共识和定论。“实践中功绩卓著”也绝不是一句空话。从大处着眼,冯友兰于抗战期间 大讲民族哲学,使多少莘莘学子甚至学院同仁信心倍增,在精神上没有成为亡国奴。 就细小处看,我愿以几件小事说明其哲学有“无用之大用”。 吴讷孙(笔名鹿樵,60 年代在台湾发表小说《未央歌》,反映抗战时期昆明西 南联大学生生活)曾对我说,他在联大上二年级时,有一个时期感到生命空虚,毫无 意义,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忽然想到要去拜访冯友兰先生,请教人生的真谛。经过 冯先生的劝导,吴讷孙改变了他的消极厌世的人生观,从此积极努力,发愤读书,后 来成为美术史专家。 吴讷孙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当年在西南联大听过冯先生课的人,大多都愿意在自 己苦闷烦恼之时从他身上获得精神鼓舞。此节开头记录了冯友兰、金岳霖两位先生走 向课堂的生动场面的郑敏,也向我们透露了她的心迹: 冯先生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启发了我对此生生存目的的认识和追求。人来到地球 上一行,就如同参加一场越野障碍赛,在途中能支持你越过一次次障碍的精神力量, 不是来自奖金或荣誉……只有将自己与自然相混同,相参与,打破物我之间的隔阂, 与自然对话,吸取它的博大与生机,也就是我所理解的天地境界,才有可能越过“得 失”这座最关键的障碍,以轻松的心态跑到终点。 我的这些关于“天地境界”的想法,初始于西南联大的教室,日后伴我走过不少自 己的难关。 然后,她向我们列举了自己如何在 1949 年至 1955 年,在美国的麦卡锡反共政 策的高压下,靠着对天地境界的信念和一副奇怪的东方头脑,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学 业,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又如何靠这架天梯爬到云中,去熬过十年动乱那非人 的岁月。后来,她又将这一套被许多人视为愚不可及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让 他们也终身受用。她真诚地告诉人们: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