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122 心理科学进展 第19卷 效应,但安慰剂效应是否可以从痛觉预期到情绪 泳测验)也发现了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并进一步发 预期产生跨领域的迁移尚不清楚,这正是迁移性 现反映情绪激活水平的皮质酮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安慰剂效应研究的切入点。具体研究思路是:先 浓度显著下降(Guo et al.,2011),说明迁移性安慰 在痛觉中实施虚假治疗(安慰剂)对安慰剂的信念 剂效应是跨物种存在的现象。 进行先期强化,让被试体验到这种治疗(安慰剂) 可迁移的安慰剂效应范式是采用强化范式研 对痛觉的“治疗作用”,当痛觉刺激伴随安慰剂治 究安慰剂效应的一个重要补充,这种范式在很大 疗出现时,则秘密使用低强度的痛觉刺激:当痛 程度上模拟了一些社会现象。在某一特定的文化 觉刺激不伴随安慰剂治疗呈现时,则使用高强度 中,如果人们发现某个咒语或神灵在一种情境中 的痛觉刺激。但被试并不知道真实的情况,他会 灵验,就很容易在其它一些情境中相信它的作 认为疼痛的降低是安慰剂治疗引起的,从而通过 用。或者,一旦某个品牌的一种商品在消费者中 前期的条件反射训练强化了安慰剂预期的强度。 建立了信任,同一品牌的其他产品就很容易被 然后告诉被试这样的治疗也会对负性情绪的唤醒 接受。跨通道安慰剂效应的实验设计在很大程度 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被试在安慰剂条件和控制 上模拟了这些社会现象,即在一定条件下建立 条件下观看等值的负性图片,目的在于观察安慰 了稳固的信念,这种信念就可能在某些关联的 剂有效的信念是否会从痛觉向负性情绪中迁移。 场合发生迁移。我们的研究为这些现象的解释提 具体而言,我们收集了人类被试的行为、脑 供了依据。 电和功能磁共振的数据以及动物被试的行为和激 5.4安慰剂效应的脑机制 素水平数据,证明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确实存在。 随着人们对安慰剂效应认识的加深和脑成像 在研究一中,我们完成了两个行为实验和一个脑 技术的发展,关于安慰剂效应脑机制的研究受到 电实验,第一个行为实验发现单纯的言语性安慰 了研究者的关注。在这些研究中,实验设计大多 剂预期没有使被试的负性情绪体验发生显著变化, 采用言语预期或强化预期范式来探索安慰剂效应 而迁移性强化预期范式下,安慰剂预期使被试的 的作用机制。目前,安慰剂效应的机制研究主要 负性情绪体验显著降低(Zhang&Luo,2009);第 集中在安慰剂止痛领域,还有少量研究涉及帕金 二个行为实验,我们既检验特异的疼痛安慰剂效 森症、抑郁症和情绪研究(de la Fuente-Fernandez, 应,也检验迁移性的情绪安慰剂效应,结果表明 Schulzer,Stoessl,2004;Mayberg et al.,2002; 既诱发了显著的疼痛安慰剂效应,也诱发了显著 Petrovic et al.,2005). 的情绪安慰剂效应。实验三记录了脑电,结果发 一方面,研究发现,脑内的μ阿片系统可能 现,与控制条件相比,迁移性安慰剂条件下负性 参与安慰剂止痛,使用PET受体显像技术为此提 情绪图片诱发更低幅度的P2和更高幅度的N2, 供了直接的证据。Zubieta等人(2005)使用了PET 证明安慰剂效应在感觉信息的早期加工阶段 技术和"c芬太尼(carfentanil))一u-阿片样物质受 (300ms内)就己发生.在研究二中(Zhang,Qin,Guo, 体选择性示踪剂(μ-opioid receptor-selective &Luo,2011)筛选出安慰剂反应者进入核磁实验。 radiotracer),检验了预期止痛的安慰剂是否可以 结果发现,迁移性安慰剂条件下,与负性情绪加 激活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神经递质。实验中有两 工密切相关的杏仁核、脑岛、和背侧前扣带等脑 种实验条件:控制条件和安慰剂条件,观察内源 区的激活显著减弱,而膝下扣带表现为激活增 性阿片系统的激活和-阿片样突触受体的变化。 强。说明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确实缓解了负性情绪, 研究显示,安慰剂条件下与放射性示踪剂结合的 这种安慰剂调控可能是通过腹内侧前扣带进行 μ-阿片样突触受体(synapticμu-opioid receptors)可 的。这两个研究初步表明,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确 用性下降,说明安慰剂条件下内源性阿片系统表 实存在,可靠地诱发了行为、脑电和Bold信号等 现出更显著的激活:身体左侧(痛刺激的同侧)的 指标的变化。研究三中我们做了动物实验,使用 背外侧前额皮层、右侧膝前扣带回、右侧前脑岛 小鼠被试,检验痛觉到情绪的迁移性安慰剂效应 和左侧腹部纹状体等区域在安慰剂条件下表现出 是否存在。结果发现,前期在痛觉中建立安慰剂 更明显的阿片样物质激活.Wager,Scott和Zubieta 止痛,之后在抑郁行为测验中(悬尾测验和强迫游 (2007)使用同样的方法发现,安慰剂条件下,眶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1122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19 卷 效应, 但安慰剂效应是否可以从痛觉预期到情绪 预期产生跨领域的迁移尚不清楚, 这正是迁移性 安慰剂效应研究的切入点。具体研究思路是:先 在痛觉中实施虚假治疗(安慰剂)对安慰剂的信念 进行先期强化, 让被试体验到这种治疗(安慰剂) 对痛觉的“治疗作用”, 当痛觉刺激伴随安慰剂治 疗出现时, 则秘密使用低强度的痛觉刺激; 当痛 觉刺激不伴随安慰剂治疗呈现时, 则使用高强度 的痛觉刺激。但被试并不知道真实的情况, 他会 认为疼痛的降低是安慰剂治疗引起的, 从而通过 前期的条件反射训练强化了安慰剂预期的强度。 然后告诉被试这样的治疗也会对负性情绪的唤醒 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 被试在安慰剂条件和控制 条件下观看等值的负性图片, 目的在于观察安慰 剂有效的信念是否会从痛觉向负性情绪中迁移。 具体而言, 我们收集了人类被试的行为、脑 电和功能磁共振的数据以及动物被试的行为和激 素水平数据, 证明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确实存在。 在研究一中, 我们完成了两个行为实验和一个脑 电实验, 第一个行为实验发现单纯的言语性安慰 剂预期没有使被试的负性情绪体验发生显著变化, 而迁移性强化预期范式下, 安慰剂预期使被试的 负性情绪体验显著降低(Zhang & Luo, 2009); 第 二个行为实验, 我们既检验特异的疼痛安慰剂效 应, 也检验迁移性的情绪安慰剂效应, 结果表明 既诱发了显著的疼痛安慰剂效应, 也诱发了显著 的情绪安慰剂效应。实验三记录了脑电, 结果发 现, 与控制条件相比, 迁移性安慰剂条件下负性 情绪图片诱发更低幅度的 P2 和更高幅度的 N2, 证明安慰剂效应在感觉信息的早期加工阶段 (300ms 内)就已发生。在研究二中(Zhang, Qin, Guo, & Luo, 2011)筛选出安慰剂反应者进入核磁实验。 结果发现, 迁移性安慰剂条件下, 与负性情绪加 工密切相关的杏仁核、脑岛、和背侧前扣带等脑 区的激活显著减弱, 而膝下扣带表现为激活增 强。说明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确实缓解了负性情绪, 这种安慰剂调控可能是通过腹内侧前扣带进行 的。这两个研究初步表明, 迁移性安慰剂效应确 实存在, 可靠地诱发了行为、脑电和 Bold 信号等 指标的变化。研究三中我们做了动物实验, 使用 小鼠被试, 检验痛觉到情绪的迁移性安慰剂效应 是否存在。结果发现, 前期在痛觉中建立安慰剂 止痛, 之后在抑郁行为测验中(悬尾测验和强迫游 泳测验)也发现了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并进一步发 现反映情绪激活水平的皮质酮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浓度显著下降(Guo et al., 2011), 说明迁移性安慰 剂效应是跨物种存在的现象。 可迁移的安慰剂效应范式是采用强化范式研 究安慰剂效应的一个重要补充, 这种范式在很大 程度上模拟了一些社会现象。在某一特定的文化 中, 如果人们发现某个咒语或神灵在一种情境中 灵验, 就很容易在其它一些情境中相信它的作 用。或者, 一旦某个品牌的一种商品在消费者中 建立了信任, 同一品牌的其他产品就很容易被 接受。跨通道安慰剂效应的实验设计在很大程度 上模拟了这些社会现象, 即在一定条件下建立 了稳固的信念, 这种信念就可能在某些关联的 场合发生迁移。我们的研究为这些现象的解释提 供了依据。 5.4 安慰剂效应的脑机制 随着人们对安慰剂效应认识的加深和脑成像 技术的发展, 关于安慰剂效应脑机制的研究受到 了研究者的关注。在这些研究中, 实验设计大多 采用言语预期或强化预期范式来探索安慰剂效应 的作用机制。目前, 安慰剂效应的机制研究主要 集中在安慰剂止痛领域, 还有少量研究涉及帕金 森症、抑郁症和情绪研究(de la Fuente-Fernandez, Schulzer, & Stoessl, 2004; Mayberg et al., 2002; Petrovic et al., 2005)。 一方面, 研究发现, 脑内的µ-阿片系统可能 参与安慰剂止痛, 使用 PET 受体显像技术为此提 供了直接的证据。Zubieta 等人(2005) 使用了 PET 技术和 11C 芬太尼(carfentanil)—µ-阿片样物质受 体选择性示踪剂 (µ-opioid receptor-selective radiotracer), 检验了预期止痛的安慰剂是否可以 激活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神经递质。实验中有两 种实验条件:控制条件和安慰剂条件, 观察内源 性阿片系统的激活和µ-阿片样突触受体的变化。 研究显示, 安慰剂条件下与放射性示踪剂结合的 µ-阿片样突触受体(synaptic µ-opioid receptors)可 用性下降, 说明安慰剂条件下内源性阿片系统表 现出更显著的激活; 身体左侧(痛刺激的同侧)的 背外侧前额皮层、右侧膝前扣带回、右侧前脑岛 和左侧腹部纹状体等区域在安慰剂条件下表现出 更明显的阿片样物质激活。Wager, Scott 和 Zubieta (2007)使用同样的方法发现, 安慰剂条件下, 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