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1卷第3期(总第206期)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6ol.516.3(General No.206 心理韧性研究综述 李海垒,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心理韧性(resilience)研究为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处紫不利儿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范式。国内外研 究文献对心理韧性的概念及操作性界定进行了详细探讨,两个心理韧性理论模型以及此领域的研究范式为国内开 展心理韧性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心理韧性;理论模型,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6)03.0149.04 20世纪70年代,一批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开始关注 韧性研究不是先出现了抽象的理论,然后才进行实证研究, 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内部的发展结果的变异性问题,从而开始 而是研究者首先发现了现实中的现象,然后从现象入手展开 了有关心理韧性的研究。他们声称,对逆境中发展良好的儿 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因此,研究者切入心理韧性问题的 童进行研究有利于精神病理学中的病因学理论的发展,并且 角度不同,他们对心理韧性的理解也就不同。在大多数实证 能帮助我们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必要的干预四。他们的号 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把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体跨情境的一种稳 召引起了心理学者们普遍的关注,并激发了后来大量的研 定的心理品质,但近几年许多学者倾向于将心理韧性看作是 究,也引起了许多争论、评论及媒体关注四。本文拟就心理 一个动态的过程。 韧性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与心理韧性的概念复杂性相似,在操作性界定方面也是 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实证研究中心理韧性的操作性界定大 一、心理韧性的定义 概有三种观点。 对心理韧性的概念,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总 第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要具有心理韧性,必须符合两 结大量心理韧性的研究文献,主要存在三种定义:结果性定 个标准。第一,要经历严重危险的打击。如果个体发展过程 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 中从未遇到过严重危险,那么他就不具有心理韧性,具备心 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心理韧性。如,心理 理韧性的必要条件是个体在当前或过去经历过使自己的发 韧性是一类现象,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 展偏离正常轨道的危险。Masten和Coatsworth将危险因素 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成是一 界定为如下三种情况:(1)长期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如贫 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 穷、慢性疾病、家庭暴力等:(2)遭受创伤性事件或严重灾难」 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心理韧性表示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 如离婚、车祸、战争、地震等;(3)以上两种情况的结合。第 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 二,个体遭受打击后发展仍然良好。把这个方面作为判定一 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 个人是否具有心理韧性的标准之一,研究者没有任何争论 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如,心理韧 但对以什么标准并由谁来定义发展良好却争论颇多。许 性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 多发展心理学家按照社会或文化对儿童行为方面的期望来 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心理韧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 界定,只要儿童的发展符合这些期望,就被认为发展良好,这 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 些期望包括在毕业发展理论中所描述的突出发展任务、相应 研究者之所以对心理韧性的理解不同,关键的问题就是 的能力标准及文化上的年龄期望等”别。然而,另外一些研 该理论的研究不是沿着理论到实证的路线展开的。即心理 究者,特别是从事心理病理学和药物滥用预防工作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5-12-05 作者简介:李海垒(1981一),男,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文新(1962一),男,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49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t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6 年第 51 卷 第 3 期 (总第 206 期) 2006 Vol. 51 No. 3( General No. 206) 心理韧性研究综述 3 李海垒 ,张文新 (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 摘要 : 心理韧性(resilience) 研究为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范式。国内外研 究文献对心理韧性的概念及操作性界定进行了详细探讨 ,两个心理韧性理论模型以及此领域的研究范式为国内开 展心理韧性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 心理韧性 ;理论模型 ;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 : B84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5973(2006) 03 - 0149 - 04 3 收稿日期 :2005 - 12 - 05 作者简介 :李海垒(1981 — ) ,男 ,山东青州人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文新(1962 — ) ,男 ,山东青州人 ,山东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 世纪 70 年代 ,一批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开始关注 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内部的发展结果的变异性问题 ,从而开始 了有关心理韧性的研究。他们声称 ,对逆境中发展良好的儿 童进行研究有利于精神病理学中的病因学理论的发展 ,并且 能帮助我们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必要的干预[1 ] 。他们的号 召引起了心理学者们普遍的关注 ,并激发了后来大量的研 究 ,也引起了许多争论、评论及媒体关注[2 ] 。本文拟就心理 韧性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一、心理韧性的定义 对心理韧性的概念 ,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总 结大量心理韧性的研究文献 ,主要存在三种定义 :结果性定 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 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心理韧性。如 ,心理 韧性是一类现象 ,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 ,个体的 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3 ] 。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成是一 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如 ,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 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2 ] ;心理韧性表示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 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 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4 ] 。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 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 ,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如 ,心理韧 性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 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5 ] ;心理韧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 复过来 ,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6 ] 。 研究者之所以对心理韧性的理解不同 ,关键的问题就是 该理论的研究不是沿着理论到实证的路线展开的。即心理 韧性研究不是先出现了抽象的理论 ,然后才进行实证研究 , 而是研究者首先发现了现实中的现象 ,然后从现象入手展开 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因此 ,研究者切入心理韧性问题的 角度不同 ,他们对心理韧性的理解也就不同。在大多数实证 研究中 ,研究者一般把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体跨情境的一种稳 定的心理品质 ,但近几年许多学者倾向于将心理韧性看作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 与心理韧性的概念复杂性相似 ,在操作性界定方面也是 莫衷一是。归纳起来 ,实证研究中心理韧性的操作性界定大 概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一个人要具有心理韧性 ,必须符合两 个标准。第一 ,要经历严重危险的打击。如果个体发展过程 中从未遇到过严重危险 ,那么他就不具有心理韧性 ,具备心 理韧性的必要条件是个体在当前或过去经历过使自己的发 展偏离正常轨道的危险。Masten 和 Coatsworth[7 ] 将危险因素 界定为如下三种情况 : (1) 长期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中 ,如贫 穷、慢性疾病、家庭暴力等 ; (2) 遭受创伤性事件或严重灾难 , 如离婚、车祸、战争、地震等 ; (3) 以上两种情况的结合。第 二 ,个体遭受打击后发展仍然良好。把这个方面作为判定一 个人是否具有心理韧性的标准之一 ,研究者没有任何争论 , 但对以什么标准并由谁来定义发展良好却争论颇多[2 ] 。许 多发展心理学家按照社会或文化对儿童行为方面的期望来 界定 ,只要儿童的发展符合这些期望 ,就被认为发展良好 ,这 些期望包括在毕业发展理论中所描述的突出发展任务、相应 的能力标准及文化上的年龄期望等[7 ,8 ] 。然而 ,另外一些研 究者 ,特别是从事心理病理学和药物滥用预防工作的研究 941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