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后易引起苗瘟。但在黑龙江省分生孢子不能越冬。种子上的越冬病菌在黑龙江省因早春气温低, 般不发生苗瘟。所以黑龙江省叶瘟的初次侵染菌源主要来自越冬的病稻草,次为病秕谷或病 稻谷。在稻草上的菌丝体越冬后,当来年春季气温上升到15℃以上,相对湿度在93%以上, 遇雨湿便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不断地连续产生,直至病稻草完全腐烂为止,因此离病稻草 近的稻田,叶瘟发生得早而重。病稻谷尤其病秕谷,也可产生分生孢子,侵染水稻引起叶瘟。 所以病稻谷等虽然在黑龙江省不能引起苗瘟,但却是叶瘟的初次侵染来源之一。分生孢子传播 到叶片上萌发,形成压力胞,再长出侵入丝直接侵入组织。病菌也可从伤口侵入,但通常不从 气孔侵入。叶瘟发生后,病叶上产生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也可传病, 但是次要的),进行扩大再侵染。拔节后,病菌侵人茎节而引起节瘟。抽穗后,在穗颈处的分生 孢子发芽后从鳞片状的苞叶侵人;在枝梗上的分生孢子则从穗轴分枝点附近的长形细胞侵入, 引起穗颈瘟和谷粒瘟 (四)发病条件 稻瘟病是一种气流传播、具有多次再侵染、与环境和品种关系密切的病害。在一定栽培管理、 品种的条件下,稻瘟病的大发生决定因素是当年的温度、雨湿和日照。在黑龙江省稻瘟病有两 次发病高峰,一次是叶瘟,一次是穗颈瘟 1.品种抗病性 水稻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所以大面积种植品种的抗病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病害发生程度 有些品种过去表现抗病,因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有些年份发生较重;另外,有些常年种植的品 种,常常表现抗病,但由于大多为垂直抗性品种,如一旦生理小种变化,也丧失了抗病性,对 产量影响很大。 多数品种在大田推广后3-5年便失去抗性。原因有两方面,菌株致病性变异和品种抗病性退化。 病菌变异途径:1)突变。2)菌丝融合。3)准性重组。4)有性重组。5)迁移。6)寄主定向 选择。故对种植的品种应经常注意其抗病性变异问题 水稻生育期不同,抗病性也有明显差异。水稻四叶期至分蘖期以及抽穗期最易感病。稻叶对病 害的抵抗性因出叶日数増加而不断提髙,出叶当天最易感病,5天后抗病力迅速提高,所以水 稻分蘖盛期,新叶増长速度最髙时最易感病。穗颈瘟抗病力最弱是在抽穗始期,岀穗后一周抗 病性逐渐增强。易于感病的生育期,与适合发病气候条件相吻合,是构成病害流行的重要条件。 在不同类型的水稻中,籼稻较抗侵入,粳稻较抗扩展,但每一类型水稻的品种间抗病的差异很 大,存在着高抗至高感类型。 2.栽培管理 在栽培措施中与病害关系最密切的是施肥和灌水。 (1)施肥:在氮、磷、钾三种肥料中,一般是施用氮肥过多,可降低抗病力。因为氮肥施用过多 可使稻株矽化作用减弱,表皮细胞厚度变薄,植株生长柔弱易受感染,所以氮肥施用不当, 或过多偏施时极易诱发病害的发生和加重。 (2)灌、排水:灌水一方面影响田间小气候,另一方面又影响水稻的抗病性。长期深水灌溉,田 间湿度髙,有利病菌繁育和侵入,而且造成根部氧气不足,稻株生长不良,抗病力降低,会 加重发病 3).菌源 当年越冬菌量的多少及稻田离菌源供应地的距离,均直接影响到病害发生程度。一般菌源量大, 稻田距菌源近,病害发生重。田间发病后,离发病中心越近,病害也越重。 4).气象条件 多雨、寡照、温度低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因为上述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不利,使抗病性下降 但对病菌产生孢子、孢子萌发、侵入是有利的,所以多雨、寡照、温度低是促使黑龙江省稻瘟 病大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 (五)防治方法 防治稻瘟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高的防治效果后易引起苗瘟。但在黑龙江省分生孢子不能越冬。种子上的越冬病菌在黑龙江省因早春气温低, 一般不发生苗瘟。所以黑龙江省叶瘟的初次侵染菌源主要来自越冬的病稻草,次为病秕谷或病 稻谷。在稻草上的菌丝体越冬后,当来年春季气温上升到 15℃以上,相对湿度在 93%以上,一 遇雨湿便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不断地连续产生,直至病稻草完全腐烂为止,因此离病稻草 近的稻田,叶瘟发生得早而重。病稻谷尤其病秕谷,也可产生分生孢子,侵染水稻引起叶瘟。 所以病稻谷等虽然在黑龙江省不能引起苗瘟,但却是叶瘟的初次侵染来源之一。分生孢子传播 到叶片上萌发,形成压力胞,再长出侵入丝直接侵入组织。病菌也可从伤口侵入,但通常不从 气孔侵入。叶瘟发生后,病叶上产生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也可传病, 但是次要的),进行扩大再侵染。拔节后,病菌侵人茎节而引起节瘟。抽穗后,在穗颈处的分生 孢子发芽后从鳞片状的苞叶侵人;在枝梗上的分生孢子则从穗轴分枝点附近的长形细胞侵入, 引起穗颈瘟和谷粒瘟。 (四)发病条件: 稻瘟病是一种气流传播、具有多次再侵染、与环境和品种关系密切的病害。在一定栽培管理、 品种的条件下,稻瘟病的大发生决定因素是当年的温度、雨湿和日照。在黑龙江省稻瘟病有两 次发病高峰,一次是叶瘟,一次是穗颈瘟。 1.品种抗病性 水稻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所以大面积种植品种的抗病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病害发生程度。 有些品种过去表现抗病,因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有些年份发生较重;另外,有些常年种植的品 种,常常表现抗病,但由于大多为垂直抗性品种,如一旦生理小种变化,也丧失了抗病性,对 产量影响很大。 多数品种在大田推广后 3-5 年便失去抗性。原因有两方面,菌株致病性变异和品种抗病性退化。 病菌变异途径:1)突变。2)菌丝融合。3)准性重组。4)有性重组。5)迁移。6)寄主定向 选择。故对种植的品种应经常注意其抗病性变异问题。 水稻生育期不同,抗病性也有明显差异。水稻四叶期至分蘖期以及抽穗期最易感病。稻叶对病 害的抵抗性因出叶日数增加而不断提高,出叶当天最易感病,5 天后抗病力迅速提高,所以水 稻分蘖盛期,新叶增长速度最高时最易感病。穗颈瘟抗病力最弱是在抽穗始期,出穗后一周抗 病性逐渐增强。易于感病的生育期,与适合发病气候条件相吻合,是构成病害流行的重要条件。 在不同类型的水稻中,籼稻较抗侵入,粳稻较抗扩展,但每一类型水稻的品种间抗病的差异很 大,存在着高抗至高感类型。 2.栽培管理 在栽培措施中与病害关系最密切的是施肥和灌水。 (1)施肥:在氮、磷、钾三种肥料中,一般是施用氮肥过多,可降低抗病力。因为氮肥施用过多, 可使稻株矽化作用减弱,表皮细胞厚度变薄,植株生长柔弱易受感染,所以氮肥施用不当, 或过多偏施时极易诱发病害的发生和加重。 (2)灌、排水:灌水一方面影响田间小气候,另一方面又影响水稻的抗病性。长期深水灌溉,田 间湿度高,有利病菌繁育和侵入,而且造成根部氧气不足,稻株生长不良,抗病力降低,会 加重发病。 3).菌源 当年越冬菌量的多少及稻田离菌源供应地的距离,均直接影响到病害发生程度。一般菌源量大, 稻田距菌源近,病害发生重。田间发病后,离发病中心越近,病害也越重。 4).气象条件 多雨、寡照、温度低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因为上述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不利,使抗病性下降, 但对病菌产生孢子、孢子萌发、侵入是有利的,所以多雨、寡照、温度低是促使黑龙江省稻瘟 病大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 (五)防治方法 防治稻瘟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高的防治效果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