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十卷总55期 自然辩证法通讯 Vol.10,SumNo 55 1988第3期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63,1988 ·科学技术史· 从“格致”到“科学” 樊洪业 一切概念都是在历史中流动的,其流向和“流城”皆受制于不同历吏时期的文化一社会 条件。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西言,“松致”不是科学,而它终于演变为“科学”,是在开放 的条件下不断接受孙来文化冲击的结果。 一、作为道德修养方法的“格物致知” 秦汉之际的儒家著作《礼记》中有一篇《大学,相传其核心内容为孔子之言,其余为 曾子的闸述文字。被认定为是孔圣人的话中有这样一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 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原文中缺少“欲致其知者”这样的过渡性文字,似乎出现了逻辑上的中断。至于为什么 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在被认定是曾参阐释的后文中也唯独缺少这一部 分。这给后人留下了遗撼,也给后人留出了“代圣人立言”的宽阔余地。当然,各家自有各 家言,许多纷争也缘此而起。 关于“格物”,东汉郑玄的注释:“格,来也,物,犹事也。”①北宋的程颐则说: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矣。”© 关于“致知”,程颐说:“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也,而致知必有道。”③ 南宋的朱熹上承程颐之说,但他不以注释为满足,乃断定曾参阐述格物致知的文字是佚 失掉了,因此就“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补文的第一句话:“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 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④这里有两个妙处,一是用“欲致吾之知”使原文中的“欲 …,先…”得以完善,二是把“格物”破解为“即物穷理”。朱熹原把“格”注为 “至”,它兼含“来”和“穷”的双重含意。释为“即物穷理”,这里的“即”是“接近” 的意思,吸收了郑玄的释义。实质上可以认为,程、朱是在格物与致知之间加进了“穷理”, 它是从格物通向致知的中介(程颐直接用过“格物穷理”)。只是因为先圣们没有说格物 ①《十三经注琥,中华书局影印版,第1673页。 ⑧ 《遗书》卷十八。 ③ 《遗书》卷二十五。 ⊙ 《大学章句》。 -39-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 十 卷 总 漪 期 第 期 · 科学技术史 · 官 然 辩 证 法 通 讯 , 掩 汽 摊 , 从 “ 格致 ” 到 “ 科学 ” 类 洪 业 一切概念都是在历 史中流动的 , 其流向和 “ 流域 ” 皆受制于不 同历史 时 期的文化 一 社会 条件 。 就 中国传 统文化本身而言 , “ 格致 ” 不是科学 , 而它终于演变为 “ 科学 ” , 是在开放 的条件下 不断接 受外来文 化冲击的结果 。 一 、 作为道德修养方法的 “ 格物致知 ” 秦汉之际的儒家著作 记 》 中有一篇 《 大 学 》 , 相传其核心 内容为孔子 之言 , 其余为 曾子的阐述 文 字 。 被认定为是孔圣人的话 中有这样一段 古之 欲 明明德于天 下者 , 先治其国 欲 治其国者 , 先齐其家 , 欲 齐其家 者 , 先 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 先正 其心 欲正 其 心 者 ,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 先致其知 致 知在格物 。 物格 而后知至 , ” … 。 原文 中缺少 “ 欲致其知者 ” 这样的过渡性文字 , 似乎出现 了逻辑上的 中断 。 至千为什 么 说 “ 致知在格物 ” 、 “ 物格而后知至 ” 在被认定是 曾参阐释 的后文 中 也 唯 独缺少这 一部 分 。 这给后人 留下 了遗憾 , 也给后人 留出了 “ 代圣人立言 ” 的宽阔余地 。 当然 , 各家 自有各 家言 , 许多纷争也缘此而起 。 关于 “ 格物 ” , 东 汉郑玄的注释 “ 格 , 来也 , 物 , 犹事也 。 ” ①北宋 的 程 颐 则说 “ 格 , 犹穷也 物 , 犹理也 。 犹 日 穷其理而已矣 。 ” ⑧ 关于 “ 致 知 ” , 程 颐说 “ 知者 , 吾之所 固有 , 然不致则不能得也 , 而致知必有道 。 ” ③ 南宋的朱熹上承程颐之说 , 但他不以注释为满足 , 乃断定 曾参阐述格物致知的文 字是佚 失掉了 , 因此就 “ 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 ” 。 补文的第一句话 “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 言欲致 吾之知 , 在 即物而穷其理也 ” 。 ④这 里 有两个妙处 , 一是用 “ 欲致吾 之知 ” 使原文 中的 “ 欲 “ 一 , 先“ 一 ” 得以完善 , 二是把 “ 格物 ” 破 解 为 “ 即 物 穷 理 ” 。 朱 熹 原 把 “ 格 ” 注 为 “ 至 ” , 它兼含 “ 来 ” 和 “ 穷 ” 的双重含意 。 释为 ,’ 物穷理 ” , 这里 的 “ 即 ” 是 “ 接近 ” 的意思 , 吸收了郑玄的释义 。 实质上可 以认为 , 程 、 朱是在格物与致知 之 间加进 了 “ 穷理 ” , 它是从格物通 向致知的 中介 程 颐直接用过 “ 格物穷理 ” 。 只是 因 为 先 圣们 没有说格物 《 十三经注疏 , , 中华书局 影印版 , 第 页 。 《 遗书 , 卷十八 。 ‘ 遗 书 》 卷二十五 。 。 大学章句 , 。 昏⑧④ 一 一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