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谦谦君子!他又一次在为他毕生献身的传统文化经受苦难。在恩师百年后,我们终于明白 他为继承国宝绝学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继承我们的国宝绝学关系有多么重大!所以,我 们只有永志不忘把薪火传下去,才是对恩师最好的纪念 977年6月即荫亭师遇害11周年后六师作《华香园集·在介眉教授家过端午节并会见 苏渊雷、吴仲匡两诗人,赋此以别》一诗:“端阳今号诗人节,得会吟传亦夙因。东道高才 铭象骨,故人左海记珠尘。子瞻易学多玄览,季重书辞总轶伦。粟末松花风物好,何年再晤 此江滨。”可见六师虽说过诗人节却心境不佳。此时他仍然在为挚友的冤案尚未昭雪而沉痛 不已忧心如焚。 据黄高宪在《吟稿永存挚友情》一文提供:“故人左海记珠尘”句中,黄寿祺注云:亡 友永安黄荫亭曾樾,博览闽中先辈遗书著论六十五篇分为四卷,名曰《左海珠尘》,今遗稿 不知所在。荫亭与介眉渊雷,仲匡均雅故。 1978年慈竹居主人的冤案终于盼到了平反昭雪,六师挥泪为书写挽联: “念往岁,朝朝接席论文,见说故居犹存,忍过乌山觅慈竹 记当年,夜夜为书延寿,何期遗著不保,竞教左海失珠尘 (以上据2008年5月16日《纪念黄曾樾教授诞辰110周年研究会资料汇编辑》) 从挽联中,可见到《左海珠尘》的散佚已成为之六夫子的永远的心结。所以说冤案虽 昭雪,伤痛犹未了。这是时代的悲剧!是拥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礼义之邦异化为野蛮之邦的 惨痛教训!是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历尽毕生艰辛而终于痛莫能守的仁者对“史无前例 浩劫的血泪控诉! 三、尊师篇 力挺业师坚决抗争 之六夫子一生尊师、爱师的事迹是有口皆碑、感人肺腑的。他怀念、回忆和与业师的唱 和在《六庵诗选》中佔有很大比重,给杏坛留下珍贵的佳话。 1932年正在攻读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文学本科国学系一年级的六师就遭遇到一场大是大 非的考验。当时“白话之风盛行”,他的业师林公铎与胡适、钱玄同等针锋相对,反对“全 盘西化”,提出“撷新扩故”的主张。1934年4月胡适来北大当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林 公铎先生随之遭到解聘。 在《六庵诗选》中《北学集·瑞安林公铎先生辞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南归,赋此以送》: 妖风起幽蓟,沙石蔽苍冥,日月晦光彩,山嶽被羶腥。鸡群立孤鹤,翘首动哀吟,远怀云 外志,宁为众羽侵。吁嗟余小子,慷慨感知音,绵绵春草绿,远道为沾襟”。从诗中可见, 六师不畏权势、面对危机坚定不移地站在林公铎先生一边,同情他是鹤立鸡群的孤立,赞扬 他保护国故的高风亮节、高瞻远瞩;砰击那些排挤林老师、主张“全盘西化”派是“妖风” 是污染环境的“羶腥”、是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一点不含糊、不畏惧,旗帜鲜明地亮开自己 的观点。这也是六师把继承传统文化做为人生志向选择的第一次征战。业师林公铎先生给他 树立了榜样。为阅读方便特此绍介林公铎太师之简况: 林公铎(1891-1940)即林损,著名经史学家,国学大师。浙江瑞安人。五四运动期 间,他站在“以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国故》月刊派刘师培、黄侃一边,与马叙伦、黄节、 吴梅等一道被聘为特别编辑。他的著述不少,其中有《伦理正名论》、《老子通义》、《政理故 微》、《中国文学讲授发端》及《庄子微》、《辨墨》、《永嘉学派通论》和《瓯音变迁略论》等, 总集为《叔苴阁丛书》,但今已残缺不全。 苦竟讲稿《周易学说》 见《北学集·桐城马振彪先生示以<雪鸿游草>,读至‘思入风云皆妄想,心空天地亦微尘8 的谦谦君子!他又一次在为他毕生献身的传统文化经受苦难。在恩师百年后,我们终于明白 他为继承国宝绝学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继承我们的国宝绝学关系有多么重大!所以,我 们只有永志不忘把薪火传下去,才是对恩师最好的纪念。 1977 年 6 月即荫亭师遇害 11 周年后六师作《华香园集·在介眉教授家过端午节并会见 苏渊雷、吴仲匡两诗人,赋此以别》一诗:“ 端阳今号诗人节,得会吟传亦夙因。东道高才 铭象骨,故人左海记珠尘。子瞻易学多玄览,季重书辞总轶伦。粟末松花风物好,何年再晤 此江滨。”可见六师虽说过诗人节却心境不佳。此时他仍然在为挚友的冤案尚未昭雪而沉痛 不已忧心如焚。 据黄高宪在《吟稿永存挚友情》一文提供:“故人左海记珠尘”句中,黄寿祺注云: 亡 友永安黄荫亭曾樾,博览闽中先辈遗书著论六十五篇分为四卷,名曰《左海珠尘》,今遗稿 不知所在。荫亭与介眉渊雷,仲匡均雅故。 1978 年慈竹居主人的冤案终于盼到了平反昭雪,六师挥泪为书写挽联: “念往岁,朝朝接席论文,见说故居犹存,忍过乌山觅慈竹; 记当年,夜夜为书延寿,何期遗著不保,竟教左海失珠尘。” (以上据 2008 年 5 月 16 日 《纪念黄曾樾教授诞辰 110 周年研究会资料汇编辑》) 从挽联中,可见到《左海珠尘》的散佚已成为之六夫子的永远的心结。所以说冤案虽 昭雪,伤痛犹未了。这是时代的悲剧!是拥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礼义之邦异化为野蛮之邦的 惨痛教训!是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历尽毕生艰辛而终于痛莫能守的仁者对“史无前例” 浩劫的血泪控诉! 三、尊师篇 力挺业师 坚决抗争 之六夫子一生尊师、爱师的事迹是有口皆碑、感人肺腑的。他怀念、回忆和与业师的唱 和在《六庵诗选》中佔有很大比重,给杏坛留下珍贵的佳话。 1932 年正在攻读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文学本科国学系一年级的六师就遭遇到一场大是大 非的考验。当时“白话之风盛行”,他的业师林公铎与胡适、钱玄同等针锋相对,反对“全 盘西化”,提出“撷新扩故”的主张。1934 年 4 月胡适来北大当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林 公铎先生随之遭到解聘。 在《六庵诗选》中《北学集•瑞安林公铎先生辞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南归,赋此以送》: “妖风起幽蓟,沙石蔽苍冥,日月晦光彩,山嶽被羶腥。鸡群立孤鹤,翘首动哀吟,远怀云 外志,宁为众羽侵。吁嗟余小子,慷慨感知音,绵绵春草绿,远道为沾襟”。从诗中可见, 六师不畏权势、面对危机坚定不移地站在林公铎先生一边,同情他是鹤立鸡群的孤立,赞扬 他保护国故的高风亮节、高瞻远瞩;砰击那些排挤林老师、主张“全盘西化”派是“妖风”、 是污染环境的“羶腥”、是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一点不含糊、不畏惧,旗帜鲜明地亮开自己 的观点。这也是六师把继承传统文化做为人生志向选择的第一次征战。业师林公铎先生给他 树立了榜样。为阅读方便特此绍介林公铎太师之简况: 林公铎(1891-1940)即林损,著名经史学家,国学大师。浙江瑞安人。五四运动期 间,他站在“以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国故》月刊派刘师培、黄侃一边,与马叙伦、黄节、 吴梅等一道被聘为特别编辑。他的著述不少,其中有《伦理正名论》、《老子通义》、《政理故 微》、《中国文学讲授发端》及《庄子微》、《辨墨》、《永嘉学派通论》和《瓯音变迁略论》等, 总集为《叔苴阁丛书》,但今已残缺不全。 苦覔讲稿《周易学说》 见《北学集•桐城马振彪先生示以<雪鸿游草>,读至‘思入风云皆妄想,心空天地亦微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