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模式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即“内圣外王之道”。《易传》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 而治”(《说卦传》),“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頤·彖》)这显然是一副当代君王的形象。圣 人作为当代之君王,能够“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泰·彖》)划分社会 尊卑上下贵贱,使君臣上下各安其分,各守其道,最终建立起“上下志同”的和谐理想社会 最终达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 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理想境界。此处之圣人是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高的统治者, 他积极为民众创设良好的生活、生产条件,在此过程中也成为了人民所崇拜推崇的对象 《易传》把诸多功业都集中于圣人身上,既可以为一般人树立一个可以追求的理想目标,又 可以在较广泛的泛围内从思想上凝聚人们的力量,从而达到更顺利进行统治的目的。因 此,就像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的那样,无论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怎样美化圣人 怎样强化圣人经天纬地、弥纶天地之道的功能,但其有非常明确的功利目的,都是为现实 政治服务的 君子——刚健自强的象征 《易传》关于理想人格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对君子人格品行的探讨。《易传》全书共出现 君子”一词达125次之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在《象辞》中,有54卦的 《象辞》中提到了君子并对君子的形象特征做了描述,足见《易传》对君予的重视程胱。相 对于孔、孟、荀等儒学大师来说《易传》的君子观更带有时代特征,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具体说来,《易传》中的君子具有如下的人格特征:(1)德性深厚与崇德广业。《易传》用很 大筒幅“远憾”、“明德”、“滎德”等进行了撚述,足见德在君子道德修为中的重要地位。“象 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象日: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以上论述 明确地表达了君子所具有的深厚的德性特征,“崇德”应是君子首先要具备的素质,是其他 切道德修为的基础。德在此处具有“克己修身”与“建功立业”两方面的含义。从天、地、 人三材之道同出一源的角度讲,君子“崇德”的最大体现是对天地规律的效仿与遵循上, 如:“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象日: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 语,节饮食。”君子之德正体现了天地之道对人道的指导。(2)广业安人与积极有为。从伦 理学角度讲,“崇德”更多的是个体自我的道德体验,而这种内在道德体验最终要表现在外 在的事功之上。故而《易传》又提出了广业安人的观点。“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 上下,定民志。”“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象日:木上有水 井。君子以劳民劝相。”“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正是这样,他不以单 纯修己正心为目标,而是最终以安民、振民、建功广业为目的。正如《易传·文言》所言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内在修为达到一定高度就可以取得众人信 赖继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实现“振民育德”的理想目标,达到“安而不忘 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理想境界。实际上,修德与广业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二者互相促进,内在道德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外在事业的成功,而取信于民又能够巩固修 德正心的成果。《易传》这种以辨证修为为主的君子观正是对孟、荀君子观的补充和修订 孟子偏重于内心修为,强调修心的内圣之道;而荀子崇礼重法,鼓励外在约束的外王之道 《易传》结合两者之优点,提出既注重内又注重外的观点,超越了这种君子观从而为君子 人格在中国人心中的扎根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3)刚健自强与厚德载物。这是君子 所具有的一种伟大品质和海纳百川的高尚情怀,这种精神已经熔铸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人格模式可 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 即 “ 内圣外王 之道 ” 。 《易传 》说 “ 圣人南面而听天 下 , 向明 而治 ” 《说卦传 , “ 圣人养贤 以及万 民 。 ” 颐 · 象 这显 然 是 一 副 当代君王 的形 象 。 圣 人作为 当代之君 王 , 能够 “ 财成天地 之道 , 辅相天地之宜 , 以左右 民 。 ” 泰 · 象 》划分社会 尊卑上下贵贱 , 使君 臣上下各安其分 , 各守其道 , 最终建立起 “ 上下志 同 ”的和谐理想社会 , 最终达 到 “ 范 围天地之化 而不过 , 曲成万 物而不遗 ” 、 “ 与天地合其德 , 与 日月合其 明 , 与 四 时合其序 , 与鬼神合其吉 凶 ”的理想境界 。 此处 之圣 人是社 会 政 治 生 活 中最 高 的统治者 , 他积极 为 民众创设 良好 的生 活 、 生产条件 , 在 此 过程 中也成 为 了人 民所祟 拜 推崇 的对象 。 《易传 》把诸 多功业都集 中于圣 人身上 , 既可 以 为一般人树立一个 可 以追求的理想 目标 , 又 可 以在较广泛 的泛 围内从思想上凝 聚人们 的力 量 , 从 而 达 到更 顺 利进 行 统治 的 目的 。 因 此 , 就像我们在前面 已经指 出的那样 , 无论儒家文化 乃 至 中国传统 文 化 中怎样美化圣 人 , 怎样强化圣人经天纬地 、 弥纶天地之道 的功 能 , 但其有 非 常 明确 的功利 目的 , 都是 为现 实 政治服务 的 。 君 子 — 刚健 自强 的象征 《易传 》关 于理想人格 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对君子人格 品行的探讨 。 《易传 》全书共 出现 “ 君子 ”一词达 次之多 , 值得注意的是 , 其 中出现次数最 多的是 在《象辞 》中 , 有 卦 的 《象辞 》中提到 了君子并对君子 的形象特征做 了描述 , 足见《易传 》对君 子 的重 视程 度 。 相 对 于孔 、 孟 、 荀等儒学 大师来说 ,《易传 》的君 子 观更带有 时代特征 , 更 具有 实践指 导 意义 。 具体说来 ,《易传 》中的君子具有如下 的人格 特征 德 性 深厚 与崇德广 业 。 《易传 》用很 大篇幅 “ 进德 ” 、 “ 明德 ” 、 “ 崇德 ”等进行 了描述 , 足见德在君子道德修为 中的重要地位 。 “ 象 日 山上有水 , 赛 。 君子 以反身修德 。 ”“ ‘ 君 子终 日 乾乾 , 夕惕若 , 厉无咎 ’ 。 何谓也 子 日 ‘ 君子进德修业 。 忠信所 以进德也 。 ’洲象 曰 明出地 上 , 晋 。 君 子 以 自昭 明德 。 ” 以 上论 述 明确地 表达 了君子所具有 的深厚 的德性特征 , “ 祟德 ”应是君 子首先要具备的素质 , 是其他 一切道德修为的基础 。 德在此处具有 “ 克 己修身 ”与 “ 建功立业 ”两方面 的含义 。 从天 、 地 、 人三材 之 道 同出一 源 的角度讲 , 君 子 “ 崇 德 ” 的最 大体现是 对 天 地规律 的效仿与遵循 上 , 如 “ 象 曰 风 自火 出 , 家人 。 君子 以言有物 , 而行有恒 。 ’, “ 象 曰 山下有 雷 , 颐 。 君子 以慎言 语 , 节饮食 。 ”君子之德正体现 了天地 之道对人道 的指导 。 广业安人与积极有为 。 从伦 理学角度讲 , “ 崇德 ”更 多的是个体 自我 的道德体验 , 而这种 内在道德体验最终要表现在外 在 的事功之上 。 故而《易传 》又提 出了广 业安 人 的 观点 。 “ 象 曰 上 天下 泽 , 履 。 君 子 以 辩 上下 , 定 民志 。 ”“ 象 曰 泽 上 有 地 , 临 。 君子 以 教 思 无 穷 , 容保 民无 疆 。 ”“ 象 曰 木 上有 水 , 井 。 君子 以 劳 民劝相 。 ”“ 象 曰 山下有风 , 蛊 。 君子 以 振 民育德 。 ”君子正是这样 , 他不 以单 纯修 己 正心 为 目标 , 而是 最 终 少安 民 、 振 民 、 建 功广 业 为 目的 。 正如《易传 · 文 言 》所 言 “ 君子敬 以 直 内 , 义 以方外 , 敬义立而德不孤 。 ” 内在修为达 到一 定 高度 就可 以 取得 众 人信 赖 , 继而在社会政治生 活 中产生积极 的影 响 , 实现 “ 振 民育德 ”的理想 目标 , 达到 “ 安而不忘 危 , 存而不忘亡 , 治而不忘乱 ”的理想境界 。 实 际上 , 修德与广业 是相辅相 成 的两个方 面 , 二者互相促进 , 内在道德水平 的提高能够促进外在事业 的成功 , 而取信于 民又能够巩 固修 德正心 的成果 。 《易传 》这种 以辩证修为为 主的君子观正是对孟 、 荀君子观 的补充 和修订 。 孟子偏重于 内心修为 , 强调修心 的 内圣之道 而荀子崇礼重法 , 鼓励外在 约束的外王之道 , 《易传 》结合两者之优点 , 提 出既注重 内又 注 重外 的观点 , 超 越 了这 种 君子 观 , 从 而为君 子 人格在 中国人心 中的扎根奠定 了更为坚实 的基 础 。 刚健 自强 与厚 德 载物 。 这 是君 子 所具有 的一种伟大品质和海纳百川 的高 尚情 怀 , 这 种精 神 已 经熔 铸到 中华 民族的血 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