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1-1课程内容设计 《数字色彩》课程简介 《数字色彩》是一门基于计算机技术、突出计算机基础应用、面向视觉艺术类各专业开设的宽口径基础课程。 本课程吸收了计算机图形学和色彩学的新成果,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色彩系统和经典色彩系统的有机衔接,系统地 阐述了传统色彩理论和数字色彩理论:在色彩模型、色彩域、色彩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数字色彩与经典色彩的异 同:通过学习教师研发的数字化配色工具一-“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详细讲述一套科学、实用的数字色彩设计 方法,让原来复杂、无序、模糊不清的色彩搭配,变得比较简便、有序和层次分明 本课程是一门从理论体系到形式、内容全新的原创课程,它涵盖了传统的《色彩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有较大 幅度的提升,它与《色彩构成》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使用了全新的色彩思维和设计方法。它是一门真正的数字 化课程,而不是“计算机软件十传统色彩”的简单拼凑,不依赖于计算机应用软件而独立存在。同时,《数字色 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本课程是主讲教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核心内容,它居于数字艺术的学科前沿,是目前国内数字 艺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填补了国内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教学的一项空白。本课程通过6年多的数字化建设,自主开发了 别具一格的网络课程“数字色彩专题学习网”,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网上互动平台 《数字色彩》课程可作为大学本科的美术学、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 术、广告学、摄影、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建筑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等10多个与视觉艺术相关的专业基础课 程。 校内历史沿革 本课程2000年由主讲教师田少煦创建,至今已历时8年时间,深圳大学是国内第一个开设此课程的高校。《数字 色彩》是一门计算机科学在设计艺术中应用的新型基础课程,本课程与传统艺术色彩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建 立在计算机科学基础之上、又与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它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以及艺术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完 善和发展 课程开设初期,我们主要以计算机色彩理论和计算机软件为基础,融合艺术学的“色彩构成”原理进行教学, 把课程名称命名为《计算机艺术色彩学》。由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计算机艺术领域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其学术 名称没有统一的界定,本课程也是随着这样的变化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并与学术界同行 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原来的课程名称不十分准确。到了2002年至2003年,我们对《数字色彩》的教学研究和理论研 究项目得到了广东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的科研立项(2002年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项目立项:2003年教育部人 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在此基础上我们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充实课程内容,撰写课程教材,并把课程名称改用 学术界较认同的《数字色彩》。我们的探索得到了广东省教育厅和教育部专家们的认可,《数字色彩》被评为2005 年度深圳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网站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优秀项目,并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高 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151工程”项目“一等奖”,教材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数字色彩》课程在我校经历了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文科):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艺术设 计(文科)、艺术设计学(文科)、工业设计(工科)、服装设计与工程(工科)、动画专业(文科):传播学院 的广告学(文科)、传播学(文科)专业八个专业的教学实践,它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及不断发 展、完善的过程,它体现了一种务实、与时俱进的求索精神 课程定位 深圳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建设成一所与深圳率先实现现代化相适应、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有特色的综 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本课程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本科教育大众化的教育思想,努力践行“有教无类、因材2-1-1 课程内容设计 《数字色彩》课程简介 《数字色彩》是一门基于计算机技术、突出计算机基础应用、面向视觉艺术类各专业开设的宽口径基础课程。 本课程吸收了计算机图形学和色彩学的新成果,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色彩系统和经典色彩系统的有机衔接,系统地 阐述了传统色彩理论和数字色彩理论;在色彩模型、色彩域、色彩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数字色彩与经典色彩的异 同;通过学习教师研发的数字化配色工具――“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详细讲述一套科学、实用的数字色彩设计 方法,让原来复杂、无序、模糊不清的色彩搭配,变得比较简便、有序和层次分明。 本课程是一门从理论体系到形式、内容全新的原创课程,它涵盖了传统的《色彩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有较大 幅度的提升,它与《色彩构成》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使用了全新的色彩思维和设计方法。它是一门真正的数字 化课程,而不是“计算机软件 +传统色彩”的简单拼凑,不依赖于计算机应用软件而独立存在。同时,《数字色 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本课程是主讲教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核心内容,它居于数字艺术的学科前沿,是目前国内数字 艺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填补了国内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教学的一项空白。本课程通过6年多的数字化建设,自主开发了 别具一格的网络课程“数字色彩专题学习网”,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网上互动平台。 《数字色彩》课程可作为大学本科的美术学、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 术、广告学、摄影、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建筑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等10多个与视觉艺术相关的专业基础课 程。 校内历史沿革 本课程2000年由主讲教师田少煦创建,至今已历时8年时间,深圳大学是国内第一个开设此课程的高校。《数字 色彩》是一门计算机科学在设计艺术中应用的新型基础课程,本课程与传统艺术色彩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建 立在计算机科学基础之上、又与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它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以及艺术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完 善和发展。 课程开设初期,我们主要以计算机色彩理论和计算机软件为基础,融合艺术学的“色彩构成”原理进行教学, 把课程名称命名为《计算机艺术色彩学》。由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计算机艺术领域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其学术 名称没有统一的界定,本课程也是随着这样的变化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并与学术界同行 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原来的课程名称不十分准确。到了2002年至2003年,我们对《数字色彩》的教学研究和理论研 究项目得到了广东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的科研立项(2002年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项目立项;2003年教育部人 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在此基础上我们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充实课程内容,撰写课程教材,并把课程名称改用 学术界较认同的《数字色彩》。我们的探索得到了广东省教育厅和教育部专家们的认可,《数字色彩》被评为2005 年度深圳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网站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优秀项目,并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高 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151工程”项目“一等奖”,教材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 《数字色彩》课程在我校经历了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文科);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艺术设 计(文科)、艺术设计学(文科)、工业设计(工科)、服装设计与工程(工科)、动画专业(文科);传播学院 的广告学(文科)、传播学(文科)专业八个专业的教学实践,它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及不断发 展、完善的过程,它体现了一种务实、与时俱进的求索精神。 课程定位 深圳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建设成一所与深圳率先实现现代化相适应、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有特色的综 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本课程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本科教育大众化的教育思想,努力践行“有教无类、因材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