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兰的境界说认为,人生境界可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等几 个等级。中国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三、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辩证思维 中国古代逻辑分析薄弱,辩证综合能力很强。注重整体、对待、过程和动态 平衡。中国哲人观察宇宙人生,着眼于天地人我,肯定各系统、要素之内外的相 互依存、密切联系 2、直觉体悟 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和逻辑推理,只能靠直 觉和顿悟来把握。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 家的道德自觉、道家的艺术自觉、佛教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的高峰体验 推到及至。儒释道共通的、最高的智慧与境界,是彻悟最高的存在。 3、知行动态统和 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兴趣不在于构建抽象的理论体系,而在于言行一致,知行 统一,身体力行 第四节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1、人文取向与人道原则 儒家是最早对超越自然问题作出反省的学派之一。儒家认为自然是蒙昧状 态,应该通过自然的人文化,以达到文明。孔子指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 人之徒与而谁与”,并进而认为文明社会应以仁为价值观,“仁者爱人” 在天人关系上,墨家对自然的状态与人文的形态做了区分,认为通过劳动, 人超越了自然状态中的动物,建立起文明的社会生活,“赖其力则生,不赖其力 则不生”。只有兼爱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兼爱是无差别的爱,不同于儒家的有 差别的仁爱 2、“无以人灭天” 道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自然之上,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才是最高价值。“夫 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从自然状态的理想化这一基本前提出发, 道家对人文化持评判和否定的态度。“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老 子):“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老子);“牛马四足, 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无以人灭天。”(庄子) 3、力命之辨与人的自由 天人之辨内在地关联着力命关系问题。天的超验化便表现为命,所谓“天命”。 儒家认为自然的人化更多地指化天性为德性,一方面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努力, 另一方面又主张顺从天命。道家主张无为,接受外在环境,逍遥自在,“知其不 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墨家提出“非命论”,认为命是虚妄之 物,强调主体的努力,在法家看来,社会治乱,国家强弱,并非取决于天命, 而在于君主是否能正确运用法、术、势。 群己关系的定位 1、修己以安人 儒家是最早对君己关系作自觉反省的学派之一。按儒家的看法,每一个个体 都有自己的价值,蕴涵着完善自我的能力。而且在儒家看来,自我的完善并不具 有排他性质,相反,根据人道的原则,个体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应当尊重他人 自我实现的意愿。即人是社会性的,人的自我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的尊重与帮助,兰的境界说认为,人生境界可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等几 个等级。中国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三、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辩证思维 中国古代逻辑分析薄弱,辩证综合能力很强。注重整体、对待、过程和动态 平衡。中国哲人观察宇宙人生,着眼于天地人我,肯定各系统、要素之内外的相 互依存、密切联系。 2、直觉体悟 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和逻辑推理,只能靠直 觉和顿悟来把握。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 家的道德自觉、道家的艺术自觉、佛教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的高峰体验 推到及至。儒释道共通的、最高的智慧与境界,是彻悟最高的存在。 3、知行动态统和 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兴趣不在于构建抽象的理论体系,而在于言行一致,知行 统一,身体力行。 第四节 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1、人文取向与人道原则 儒家是最早对超越自然问题作出反省的学派之一。儒家认为自然是蒙昧状 态,应该通过自然的人文化,以达到文明。孔子指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 人之徒与而谁与”,并进而认为文明社会应以仁为价值观,“仁者爱人”。 在天人关系上,墨家对自然的状态与人文的形态做了区分,认为通过劳动, 人超越了自然状态中的动物,建立起文明的社会生活,“赖其力则生,不赖其力 则不生”。只有兼爱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兼爱是无差别的爱,不同于儒家的有 差别的仁爱 2、“无以人灭天” 道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自然之上,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才是最高价值。“夫 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从自然状态的理想化这一基本前提出发, 道家对人文化持评判和否定的态度。“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老 子);“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 (老子);“牛马四足, 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无以人灭天。”(庄子) 3、力命之辨与人的自由 天人之辨内在地关联着力命关系问题。天的超验化便表现为命,所谓“天命”。 儒家认为自然的人化更多地指化天性为德性,一方面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努力, 另一方面又主张顺从天命。道家主张无为,接受外在环境,逍遥自在,“知其不 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墨家提出“非命论”,认为命是虚妄之 物,强调主体的努力 ,在法家看来,社会治乱,国家强弱,并非取决于天命, 而在于君主是否能正确运用法、术、势。 二、群己关系的定位 1、修己以安人 儒家是最早对君己关系作自觉反省的学派之一。按儒家的看法,每一个个体 都有自己的价值,蕴涵着完善自我的能力。而且在儒家看来,自我的完善并不具 有排他性质,相反,根据人道的原则,个体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应当尊重他人 自我实现的意愿。即人是社会性的,人的自我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的尊重与帮助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