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拥有某些价值观(第一条中所指的那些价值观)的个体接受某些经济行为的指向 Orientations 3.在个体身上的某些经济行为的指向(第二条中所言的那些指向)帮助一个社会中资本 主义经济组织的产生。(最重要的经济行为指向被韦伯描述为“反传统的”。) 新教的宗教教义 资本主义 价值观 济行为 图6.1 图6.1显示了一种将这种多层次的命题体系图表化的方式。上端的水平箭头代表宏观层 次的命题。从这同一点出发,下到一个较低层次,又向上回到终点的三个连在一起的箭头分别 代表标着1,2,3的三个相互联系的命题。 在这一套命题中,第三个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因为正是这第三个命题从个体层次回到了社 会层次。因此,与涂尔干关于自杀的著作—一其中我们最终感兴趣的现象可以被描述成个体的 行为一一相比,这里我们最终感兴趣的现象明显是宏观社会性质的,是描述整个社会的。然 而,正是在第三个命题中,韦伯的理论最薄弱,因为正是在这里个体有必要联合起来以造成 个宏观社会结果。一个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工人的行动指向与一个企业主的行动指向并不相同 但二者对企业都是必要的。开创这种企业所必需的行动指向与维持这个企业所必需的指向并不 样。简言之,资本主义经济组织是一个行动体系,要显示这个体系如何形成,或者甚至要显 示它一旦形成如何运作,光用人们价值指向的聚集( the aggregat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opulation)来说明是不够的 些人也许会这样来为韦伯辩护:他所要解释的不是资本主义的诞生,而只是资本主义 精神”的诞生。我相信这是一个相当无力的辩护,因为如果韦伯只是要试图解释资本主义精 神,那么它应该被视为一种社会的特征(即,一种被共享的规范),还是个体新教徒的信仰汇 集?如果是前者,那么韦伯就没有展示出个体信仰导致社会规范的过程(也没有说明这样一种 规范对资本主义的实际运作所具有的重要性)。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一定会问到底韦伯的功 绩是什么,因为在这种解释之下,他只是表明了宗教领域中的一套信仰与经济领域中的一套信 仰的一致性而己。 试图通过个体态度和指向的简单聚集来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这种情况的一个更现代 的例子可以在某些革命的理论中被找到。这些理论可以被概括地称之为“挫败理论 ("frustration theories 挫败理论所注意的问题是这样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为什么革命 常常发生在条件正普遍改善的社会变迁时期?挫败理论认为,社会中正在改善的条件在社会个 体成员的身上引起了挫败感,由此导致了革命。正如韦伯在新教伦理中的命题一样,这里也有 层相连的关系。第一层是从体系层面到个体层面:第二层全部在个体层面:第三层是从个体 层面到体系层面。图6.2展示了这些命题的图表形式。2 2.拥有某些价值观(第一条中所指的那些价值观)的个体接受某些经济行为的指向 (orientations)。 3.在个体身上的某些经济行为的指向(第二条中所言的那些指向)帮助一个社会中资本 主义经济组织的产生。(最重要的经济行为指向被韦伯描述为“反传统的”。) 新教的宗教教义 资本主义 价值观 经济行为 图 6.1 图 6.1 显示了一种将这种多层次的命题体系图表化的方式。上端的水平箭头代表宏观层 次的命题。从这同一点出发,下到一个较低层次,又向上回到终点的三个连在一起的箭头分别 代表标着 1,2,3 的三个相互联系的命题。 在这一套命题中,第三个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因为正是这第三个命题从个体层次回到了社 会层次。因此,与涂尔干关于自杀的著作——其中我们最终感兴趣的现象可以被描述成个体的 行为——相比,这里我们最终感兴趣的现象明显是宏观社会性质的,是描述整个社会的。然 而,正是在第三个命题中,韦伯的理论最薄弱,因为正是在这里个体有必要联合起来以造成一 个宏观社会结果。一个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工人的行动指向与一个企业主的行动指向并不相同, 但二者对企业都是必要的。开创这种企业所必需的行动指向与维持这个企业所必需的指向并不 一样。简言之,资本主义经济组织是一个行动体系,要显示这个体系如何形成,或者甚至要显 示它一旦形成如何运作,光用人们价值指向的聚集(the aggregat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opulation)来说明是不够的。 一些人也许会这样来为韦伯辩护:他所要解释的不是资本主义的诞生,而只是资本主义 “精神”的诞生。我相信这是一个相当无力的辩护,因为如果韦伯只是要试图解释资本主义精 神,那么它应该被视为一种社会的特征(即,一种被共享的规范),还是个体新教徒的信仰汇 集?如果是前者,那么韦伯就没有展示出个体信仰导致社会规范的过程(也没有说明这样一种 规范对资本主义的实际运作所具有的重要性)。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一定会问到底韦伯的功 绩是什么,因为在这种解释之下,他只是表明了宗教领域中的一套信仰与经济领域中的一套信 仰的一致性而已。 试图通过个体态度和指向的简单聚集来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这种情况的一个更现代 的例子可以在某些革命的理论中被找到。这些理论可以被概括地称之为“挫败理论” (“frustration theories”)。挫败理论所注意的问题是这样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为什么革命 常常发生在条件正普遍改善的社会变迁时期?挫败理论认为,社会中正在改善的条件在社会个 体成员的身上引起了挫败感,由此导致了革命。正如韦伯在新教伦理中的命题一样,这里也有 三层相连的关系。第一层是从体系层面到个体层面;第二层全部在个体层面;第三层是从个体 层面到体系层面。图 6.2 展示了这些命题的图表形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