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频数 频数 图2-2正偏态曲线 图2-3负偏态曲线 区分度 题目对受测者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称为区分度。它是题目对受测者心理属性进行区分能力 的指标。题目区分度的高低意味着测题对于能力强与弱的学生在测验分数上区分和鉴别度的高 低。因此,它是编制常模参照测验中筛选题目的主要指标 1.题目区分度的计算 根据测验题目和已经具备的数据资料可以确定题目的区分度 (1)分组法 将受测团体按某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PH 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PL,则该题的区分度为 D= PH-PL 当题目是0、1评分时,PH、PL分别是高、低分组在该题答对人数的比率;当题目是多值评 分时,PH、P分别是高、低分组在该题的得分率。 (2)相关法 当题目为0、1评分时,可以用二列相关系数rb和点二列相关系数rpb(见第二节二列相关法) 计算题目的区分度,其中,b,r均为区 分度,p、q是某题答对与答错的人数比率,2、z2分别是该题答对、 答错的受测者测验总分的平均数,St是所有受测者测验总分的标准差。 当题目为多值评分时,可以用受测者在某题上的得分与其测验总分之间的积差相关计算区 分度。 (3)方差法 我们知道,方差是反映一组受测者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标,题目得分的离散程度越高,区分 度也越高。 经统计分析可以知道积差相关系数r与方差S2之间有很高的一致性。在实际应用中,为了 选择区分度高的题目,用方差S2作为区分度指标较为恰当。这是由于:S2的计算是因题目而异 的,不受其他题目的影响;由研究得到的S2=b0+b1r与r=b′o+b′S2,表明b远大于b′1, 因而s2更能拉开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这对衡量区分度的高低给出了比r更精确的尺度;当r小 于a=0.05或α=0.01的临界值时,在统计意义上比较它们的大小都是没有显著性价值的,但 是对S2却无此顾虑,并且它的计算比较简单 (4)特征曲线法 用受测团体中受测者所得测验总分与他们在某题的得分率绘制的题目特征曲线,给出一种 简单形象的区分度分析方法。观察特征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清楚地区分该题目对哪一部分学 生的成绩具有考察功能。例如,抽取100个考生作为绘制题目特征曲线的样本,他们的测验总 分在某一分数段上的人数和在某一试题(该试题满分6分)上的得分率情况可列成表2-7。二、区分度 题目对受测者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称为区分度。它是题目对受测者心理属性进行区分能力 的指标。题目区分度的高低意味着测题对于能力强与弱的学生在测验分数上区分和鉴别度的高 低。因此,它是编制常模参照测验中筛选题目的主要指标。 1.题目区分度的计算 根据测验题目和已经具备的数据资料可以确定题目的区分度。 (1)分组法 将受测团体按某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 27%为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 PH; 低分人数的 27%为另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 PL,则该题的区分度为 D=PH-PL。 当题目是 0、1 评分时,PH、PL分别是高、低分组在该题答对人数的比率;当题目是多值评 分时,PH、PL分别是高、低分组在该题的得分率。 (2)相关法 当题目为 0、1 评分时,可以用二列相关系数 rb和点二列相关系数 rpbi(见第二节二列相关法) 计算题目的区分度,其中,rb,rpbi均为区 答错的受测者测验总分的平均数,St 是所有受测者测验总分的标准差。 当题目为多值评分时,可以用受测者在某题上的得分与其测验总分之间的积差相关计算区 分度。 (3)方差法 我们知道,方差是反映一组受测者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标,题目得分的离散程度越高,区分 度也越高。 经统计分析可以知道积差相关系数 r 与方差 S2之间有很高的一致性。在实际应用中,为了 选择区分度高的题目,用方差 S2作为区分度指标较为恰当。这是由于:S2的计算是因题目而异 的,不受其他题目的影响;由研究得到的 S2=b0+b1r 与 r=b′0+b′1S2,表明 b1远大于 b′1, 因而 S 2更能拉开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这对衡量区分度的高低给出了比 r 更精确的尺度;当 r 小 于α=0.05 或α=0.01 的临界值时,在统计意义上比较它们的大小都是没有显著性价值的,但 是对 S 2却无此顾虑,并且它的计算比较简单。 (4)特征曲线法 用受测团体中受测者所得测验总分与他们在某题的得分率绘制的题目特征曲线,给出一种 简单形象的区分度分析方法。观察特征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清楚地区分该题目对哪一部分学 生的成绩具有考察功能。例如,抽取 100 个考生作为绘制题目特征曲线的样本,他们的测验总 分在某一分数段上的人数和在某一试题(该试题满分 6 分)上的得分率情况可列成表 2-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