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2017,Vol39No10 长养于后天,既有先天遗传,又有后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4老年偏颇体质致病的基因研究:偏颇体质之所以容易 先后天多种因素构成了影响体质的内外环境。老年人经发生体质相关性疾病,其原因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 历60年以上的生命过程,其脏腑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呈生致,这与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一致。国内的中医体 理性衰退,易受内外因素影响,形成表现为偏颇体质 质学研究者试图从基因研究的微观角度切入偏颇体质致 12国内老年人偏颇体质以兼夹体质为主:兼夹体质是指病的机制研究。钱岳晟等凹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与脂联 偏颇体质人群中,同时具备2种或2种以上偏颇体质特征素基因的相关硏究认为,具有rs182052G型等位基因的痰 的情况,又称复合体质。陈定华等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其左心室体积指数 (left ventricular mass 4074例老年人进行体质分析,结果,兼夹体质者占3849%, index, LVM)大于A型、AG型患者。脂联素基因rsl82052 其中兼有2种偏颇体质者占偏颇体质总数的40.51%,兼有G型可能是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遗传学标志 3种或以上体质者占34.23%郑晓辉和简振尧对之一。既往研究也表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 1657例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后认rs266729与我国汉族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相关 为,兼夹型偏颇体质约占50.21%(832例)。战文翔等研祁丽丽等对代谢综合征中医体质与胰岛素抵抗、过氧化 究认为,在偏颇体质中,单一体质不足1/3,大部分为兼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夹体质。而偏颇体质的形成,与气血阴阳的虚损存在相关 receptor-r,PAR-y)的相关性研究表明,PPAR与痰湿质、 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均相关。 以上研究表明,平和质虽是理想的体质类型,但由于1.5老年体质分类标准的规范化探讨:国内对于中医体质 老年人普遍存在年龄大、生活环境复杂、多脏器功能生理分类标准,从《黄帝内经》始就有将体质按五行分为木型、 性衰退等因素,使其偏颇体质明显复杂化且兼夹情况较火型、土型、金型、水型的分类方法凹。后世医家在此基 多,呈现以兼夹体质为主的分布情况 础上,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如九分法、 13老年偏颇体质类型与疾病倾向性的关系:体质是众多六分法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 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着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发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此后,又有学者对《中 展倾向①。不同体质对同一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9种分类法从文献学、信息学、流 的倾向性不尽相同,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的倾向行病学、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讨论。但针对老年人的 性,并影响病机。病情可随体质而变化8。吴升伟等9体质分类标准研究较少,仅柳璇进行了《老年版中医体质 研究认为,偏颇体质的亚健康者随访转化为疾病者明显高分类与判定》量表研制与初步应用分析,并指出中华中医 于平和体质者(2603%:1492%,P=0.000,偏颇体质亚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口面向 健康者转化为疾病状态的危险度是平和体质者的2508倍的人群为18~60岁的成年人,对老年人群的针对性不强 (95%Cl=1.851~3.397,P=0000)。故认为偏颇体质是亚不能较完整的贴合老年人群的体质特征,不能完全符合老 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较难实现健康恢年人群的体质测量的需求0在此基础上,最终研制出《老 复,更易增加疾病的风险。多项研究表明,偏颇体质的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经2次测试、修改后 年人群是老年相关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老年人群体质的有效 等)的高危人群023。尉敏琦等对808例社区老年高血工具。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类标 压病患者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查 患者中,气虚质、阳准,仅进行了规范化研究的初步探索,还需要后续的诸多 虚质、阴虛质和痰湿质分别占28.59%、22.03%、17.70%研究加以完善。 和1621%。表明老年人的偏颇体质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密切相关,不同偏颇体质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倾向性, 2国外研究进展 颇体质是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总之,老年 国外体质类型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韩国四象体质 人的体质类型与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倾向性。 相关的研究。KimY指出,基于四象体质辨别的个体化·954·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7, Vol. 39, No.10 长养于后天,既有先天遗传,又有后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先后天多种因素构成了影响体质的内外环境[13] 。老年人经 历 60 年以上的生命过程,其脏腑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呈生 理性衰退,易受内外因素影响,形成表现为偏颇体质。 1.2 国内老年人偏颇体质以兼夹体质为主:兼夹体质是指 偏颇体质人群中,同时具备 2 种或 2 种以上偏颇体质特征 的情况[14] ,又称复合体质。陈定华等[10]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 4 074 例老年人进行体质分析,结果,兼夹体质者占 38.49%, 其中兼有 2 种偏颇体质者占偏颇体质总数的 40.51%,兼有 3 种或以上体质者占 34.23%。郑晓辉和简振尧[15] 对 1 657 例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后认 为,兼夹型偏颇体质约占 50.21%(832 例)。战文翔等[9] 研 究认为,在偏颇体质中,单一体质不足 1/3,大部分为兼 夹体质。而偏颇体质的形成,与气血阴阳的虚损存在相关 性[16] 。 以上研究表明,平和质虽是理想的体质类型,但由于 老年人普遍存在年龄大、生活环境复杂、多脏器功能生理 性衰退等因素,使其偏颇体质明显复杂化且兼夹情况较 多,呈现以兼夹体质为主的分布情况。 1.3 老年偏颇体质类型与疾病倾向性的关系:体质是众多 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着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发 展倾向[17] 。不同体质对同一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 的倾向性不尽相同,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的倾向 性,并影响病机。病情可随体质而变化[18] 。吴升伟等[19] 研究认为,偏颇体质的亚健康者随访转化为疾病者明显高 于平和体质者(26.03% vs.14.92%,P=0.000),偏颇体质亚 健康者转化为疾病状态的危险度是平和体质者的 2.508 倍 (95% CI=1.851~3.397,P=0.000)。故认为偏颇体质是亚 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较难实现健康恢 复,更易增加疾病的风险。多项研究表明,偏颇体质的老 年人群是老年相关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 等)的高危人群[20-23] 。尉敏琦等[24] 对 808 例社区老年高血 压病患者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查,这些患者中,气虚质、阳 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分别占 28.59%、22.03%、17.70% 和 16.21%。表明老年人的偏颇体质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密切相关,不同偏颇体质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倾向性,偏 颇体质是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总之,老年 人的体质类型与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倾向性。 1.4 老年偏颇体质致病的基因研究:偏颇体质之所以容易 发生体质相关性疾病,其原因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 致,这与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一致[25] 。国内的中医体 质学研究者试图从基因研究的微观角度切入偏颇体质致 病的机制研究。钱岳晟等[26] 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与脂联 素基因的相关研究认为,具有 rs182052 G 型等位基因的痰 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其左心室体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大于 A 型、AG 型患者。脂联素基因 rs182052 G 型可能是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遗传学标志 之一。既往研究也表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 rs266729与我国汉族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相关[27] 。 祁丽丽等[28] 对代谢综合征中医体质与胰岛素抵抗、过氧化 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的相关性研究表明,PPAR-与痰湿质、 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均相关。 1.5 老年体质分类标准的规范化探讨:国内对于中医体质 分类标准,从《黄帝内经》始就有将体质按五行分为木型、 火型、土型、金型、水型的分类方法[29] 。后世医家在此基 础上,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如九分法[1] 、 六分法[30] 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 年 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2] 。此后,又有学者对《中 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 9 种分类法从文献学、信息学、流 行病学、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讨论[31] 。但针对老年人的 体质分类标准研究较少,仅柳璇进行了《老年版中医体质 分类与判定》量表研制与初步应用分析,并指出中华中医 药学会 2009 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 面向 的人群为 18~60 岁的成年人,对老年人群的针对性不强, 不能较完整的贴合老年人群的体质特征,不能完全符合老 年人群的体质测量的需求[32] 。在此基础上,最终研制出《老 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经 2 次测试、修改后,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老年人群体质的有效 工具[32]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类标 准,仅进行了规范化研究的初步探索,还需要后续的诸多 研究加以完善。 2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体质类型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韩国四象体质 相关的研究。Kim JY[33] 指出,基于四象体质辨别的个体化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