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2017,wL39,No10 953 综述· 老年体质类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莫辛欣潘晓彦曾维轲张小芳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体质类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归纳出老年体质的 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中 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优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质:老年医学;相关因素;综述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al type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the elderly Mo Xinxin, Pan Xiaoyan, Zeng Weike, Zhang Xiaofang. School of Nurs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PanXiaoyanEmail570843418@gq.com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nstitutional type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the elderly. It sumed up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constitutional typ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stitution and the disease. This paper helped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 sooner, and to show the TCM advantages of abidance by triple pathogens (Key words] Body constitution; Aged; Geriatrics; Related factors; Review 体质是指在先天禀赋、后天获得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加快,通过判定老年人体质类型,找出影响偏颇体质的相 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关因素,对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慢病防控关口前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应移,充分发挥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优势,达到“未 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病先防”的目的。现将国内外老年人体质类型及相关因素 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即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性、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一般将体质分为平 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1国内研究进展 质、气郁质、特禀质9型口,除平和质外,其余8型称为1.1国内老年人偏颇体质多、平和质较少:王艳荣等的对 “偏颇体质”。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及北京某社区65岁以上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査。结果 以上人口为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表,平和质老年人仅占调查总数的13.8%,8种偏颇体质 上人口为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据联合国经者占862%熊水根等对1021例新建区中医院所辖社区 济及社会理事会资料显示,2030-205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和质者410例(40.2%) 龄化最快的时期,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偏颇体质者611例(598%):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阳虚 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与2014年相比,质、痰湿质多见。陈国姿等对深圳市龙岗区65岁以上常 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净增958万人,其中住社区人群进行健康体检调查。结果,气虚质构成比最高 65周岁及以上人口净增631万人B.。随着老龄化进程的(20.11%),其次为阳虚质(18.57%)、平和质(18:00%),基 本平和质偏颇质倾向及偏颇质倾向构成比最低。值得注意 DO:10.3760/ cma. . Issn.1673-4246.2017.10.0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7A160) 的是,气虛质、阳虛质、平和质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作者单位:41208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莫辛欣、学意义,与文献结果不一致。冯娟等进行5省市 潘晓彦、曾维轲、张小芳);422000阳学院护理学院(莫辛欣)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认为,一般人群中,平和质最多, 通信作者:潘晓彦,Email:570843418@qq.com 约占34.64%,8种偏颇体质共占65.36%体质禀受于先天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7, Vol. 39, No.10 ·953· ·综述· 老年体质类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莫辛欣 潘晓彦 曾维轲 张小芳 【摘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体质类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归纳出老年体质的 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中 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优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质;老年医学;相关因素;综述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al type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the elderly Mo Xinxin* , Pan Xiaoyan, Zeng Weike, Zhang Xiaofang. * School of Nurs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Pan Xiaoyan, Email: 570843418@qq.com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onstitutional type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the elderly. It sumed up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constitutional typ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stitution and the disease. This paper helped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 sooner, and to show the TCM advantages of "abidance by triple pathogens". 【Key words】 Body constitution; Aged; Geriatrics; Related factors; Review 体质是指在先天禀赋、后天获得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 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应 的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 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即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 性、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1] 。一般将体质分为平 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 质、气郁质、特禀质 9 型[2] ,除平和质外,其余 8 型称为 “偏颇体质”。据统计,截至 2015 年底,我国 60 周岁及 以上人口为 22 200 万人,占总人口的 16.1%;65 周岁及以 上人口为 14 386 万人,占总人口的 10.5%[3] 。据联合国经 济及社会理事会资料显示,2030—2050 年将是我国人口老 龄化最快的时期,预计到 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 超过 4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30%以上[4] 。与 2014 年相比, 2015 年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净增 958 万人,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净增 631 万人[3,5]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7.10.0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7A160) 作者单位:410208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莫辛欣、 潘晓彦、曾维轲、张小芳);422000 邵阳学院护理学院(莫辛欣) 通信作者:潘晓彦,Email: 570843418@qq.com 加快,通过判定老年人体质类型,找出影响偏颇体质的相 关因素,对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慢病防控关口前 移,充分发挥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优势,达到“未 病先防”的目的。现将国内外老年人体质类型及相关因素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国内研究进展 1.1 国内老年人偏颇体质多、平和质较少:王艳荣等[6] 对 北京某社区 65 岁以上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结果 表,平和质老年人仅占调查总数的 13.8%,8 种偏颇体质 者占 86.2%。熊水根等[7] 对 1 021 例新建区中医院所辖社区 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和质者 410 例(40.2%), 偏颇体质者 611 例(59.8%);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阳虚 质、痰湿质多见。陈国姿等[8] 对深圳市龙岗区 65 岁以上常 住社区人群进行健康体检调查。结果,气虚质构成比最高 (20.11%),其次为阳虚质(18.57%)、平和质(18.00%),基 本平和质偏颇质倾向及偏颇质倾向构成比最低。值得注意 的是,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8] ,与文献[9-11] 结果不一致。冯娟等[12] 进行 5 省市 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认为,一般人群中,平和质最多, 约占 34.64%,8 种偏颇体质共占 65.36%。体质禀受于先天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2017,Vol39No10 长养于后天,既有先天遗传,又有后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4老年偏颇体质致病的基因研究:偏颇体质之所以容易 先后天多种因素构成了影响体质的内外环境。老年人经发生体质相关性疾病,其原因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 历60年以上的生命过程,其脏腑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呈生致,这与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一致。国内的中医体 理性衰退,易受内外因素影响,形成表现为偏颇体质 质学研究者试图从基因研究的微观角度切入偏颇体质致 12国内老年人偏颇体质以兼夹体质为主:兼夹体质是指病的机制研究。钱岳晟等凹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与脂联 偏颇体质人群中,同时具备2种或2种以上偏颇体质特征素基因的相关硏究认为,具有rs182052G型等位基因的痰 的情况,又称复合体质。陈定华等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其左心室体积指数 (left ventricular mass 4074例老年人进行体质分析,结果,兼夹体质者占3849%, index, LVM)大于A型、AG型患者。脂联素基因rsl82052 其中兼有2种偏颇体质者占偏颇体质总数的40.51%,兼有G型可能是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遗传学标志 3种或以上体质者占34.23%郑晓辉和简振尧对之一。既往研究也表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 1657例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后认rs266729与我国汉族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相关 为,兼夹型偏颇体质约占50.21%(832例)。战文翔等研祁丽丽等对代谢综合征中医体质与胰岛素抵抗、过氧化 究认为,在偏颇体质中,单一体质不足1/3,大部分为兼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夹体质。而偏颇体质的形成,与气血阴阳的虚损存在相关 receptor-r,PAR-y)的相关性研究表明,PPAR与痰湿质、 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均相关。 以上研究表明,平和质虽是理想的体质类型,但由于1.5老年体质分类标准的规范化探讨:国内对于中医体质 老年人普遍存在年龄大、生活环境复杂、多脏器功能生理分类标准,从《黄帝内经》始就有将体质按五行分为木型、 性衰退等因素,使其偏颇体质明显复杂化且兼夹情况较火型、土型、金型、水型的分类方法凹。后世医家在此基 多,呈现以兼夹体质为主的分布情况 础上,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如九分法、 13老年偏颇体质类型与疾病倾向性的关系:体质是众多六分法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 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着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发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此后,又有学者对《中 展倾向①。不同体质对同一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9种分类法从文献学、信息学、流 的倾向性不尽相同,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的倾向行病学、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讨论。但针对老年人的 性,并影响病机。病情可随体质而变化8。吴升伟等9体质分类标准研究较少,仅柳璇进行了《老年版中医体质 研究认为,偏颇体质的亚健康者随访转化为疾病者明显高分类与判定》量表研制与初步应用分析,并指出中华中医 于平和体质者(2603%:1492%,P=0.000,偏颇体质亚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口面向 健康者转化为疾病状态的危险度是平和体质者的2508倍的人群为18~60岁的成年人,对老年人群的针对性不强 (95%Cl=1.851~3.397,P=0000)。故认为偏颇体质是亚不能较完整的贴合老年人群的体质特征,不能完全符合老 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较难实现健康恢年人群的体质测量的需求0在此基础上,最终研制出《老 复,更易增加疾病的风险。多项研究表明,偏颇体质的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经2次测试、修改后 年人群是老年相关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老年人群体质的有效 等)的高危人群023。尉敏琦等对808例社区老年高血工具。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类标 压病患者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查 患者中,气虚质、阳准,仅进行了规范化研究的初步探索,还需要后续的诸多 虚质、阴虛质和痰湿质分别占28.59%、22.03%、17.70%研究加以完善。 和1621%。表明老年人的偏颇体质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密切相关,不同偏颇体质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倾向性, 2国外研究进展 颇体质是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总之,老年 国外体质类型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韩国四象体质 人的体质类型与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倾向性。 相关的研究。KimY指出,基于四象体质辨别的个体化
·954·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7, Vol. 39, No.10 长养于后天,既有先天遗传,又有后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先后天多种因素构成了影响体质的内外环境[13] 。老年人经 历 60 年以上的生命过程,其脏腑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呈生 理性衰退,易受内外因素影响,形成表现为偏颇体质。 1.2 国内老年人偏颇体质以兼夹体质为主:兼夹体质是指 偏颇体质人群中,同时具备 2 种或 2 种以上偏颇体质特征 的情况[14] ,又称复合体质。陈定华等[10]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 4 074 例老年人进行体质分析,结果,兼夹体质者占 38.49%, 其中兼有 2 种偏颇体质者占偏颇体质总数的 40.51%,兼有 3 种或以上体质者占 34.23%。郑晓辉和简振尧[15] 对 1 657 例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后认 为,兼夹型偏颇体质约占 50.21%(832 例)。战文翔等[9] 研 究认为,在偏颇体质中,单一体质不足 1/3,大部分为兼 夹体质。而偏颇体质的形成,与气血阴阳的虚损存在相关 性[16] 。 以上研究表明,平和质虽是理想的体质类型,但由于 老年人普遍存在年龄大、生活环境复杂、多脏器功能生理 性衰退等因素,使其偏颇体质明显复杂化且兼夹情况较 多,呈现以兼夹体质为主的分布情况。 1.3 老年偏颇体质类型与疾病倾向性的关系:体质是众多 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着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发 展倾向[17] 。不同体质对同一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 的倾向性不尽相同,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的倾向 性,并影响病机。病情可随体质而变化[18] 。吴升伟等[19] 研究认为,偏颇体质的亚健康者随访转化为疾病者明显高 于平和体质者(26.03% vs.14.92%,P=0.000),偏颇体质亚 健康者转化为疾病状态的危险度是平和体质者的 2.508 倍 (95% CI=1.851~3.397,P=0.000)。故认为偏颇体质是亚 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较难实现健康恢 复,更易增加疾病的风险。多项研究表明,偏颇体质的老 年人群是老年相关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 等)的高危人群[20-23] 。尉敏琦等[24] 对 808 例社区老年高血 压病患者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查,这些患者中,气虚质、阳 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分别占 28.59%、22.03%、17.70% 和 16.21%。表明老年人的偏颇体质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密切相关,不同偏颇体质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倾向性,偏 颇体质是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总之,老年 人的体质类型与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倾向性。 1.4 老年偏颇体质致病的基因研究:偏颇体质之所以容易 发生体质相关性疾病,其原因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 致,这与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一致[25] 。国内的中医体 质学研究者试图从基因研究的微观角度切入偏颇体质致 病的机制研究。钱岳晟等[26] 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与脂联 素基因的相关研究认为,具有 rs182052 G 型等位基因的痰 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其左心室体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大于 A 型、AG 型患者。脂联素基因 rs182052 G 型可能是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遗传学标志 之一。既往研究也表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 rs266729与我国汉族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相关[27] 。 祁丽丽等[28] 对代谢综合征中医体质与胰岛素抵抗、过氧化 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的相关性研究表明,PPAR-与痰湿质、 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均相关。 1.5 老年体质分类标准的规范化探讨:国内对于中医体质 分类标准,从《黄帝内经》始就有将体质按五行分为木型、 火型、土型、金型、水型的分类方法[29] 。后世医家在此基 础上,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如九分法[1] 、 六分法[30] 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 年 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2] 。此后,又有学者对《中 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 9 种分类法从文献学、信息学、流 行病学、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讨论[31] 。但针对老年人的 体质分类标准研究较少,仅柳璇进行了《老年版中医体质 分类与判定》量表研制与初步应用分析,并指出中华中医 药学会 2009 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 面向 的人群为 18~60 岁的成年人,对老年人群的针对性不强, 不能较完整的贴合老年人群的体质特征,不能完全符合老 年人群的体质测量的需求[32] 。在此基础上,最终研制出《老 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经 2 次测试、修改后,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老年人群体质的有效 工具[32]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类标 准,仅进行了规范化研究的初步探索,还需要后续的诸多 研究加以完善。 2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体质类型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韩国四象体质 相关的研究。Kim JY[33] 指出,基于四象体质辨别的个体化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2017,wL39,No10 治疗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风险,提高疗效与机体的理、充实、完善,争取做到在较大范围达成共识,提高其 自我调节能力,可帮助预防易感的慢性疾病。该研究阐明作为体质辨识工具的准确度、可靠度。研发适合老年人体 了基于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的优势。DoJH改进了四象质的量表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及健康管理。此外,还应吸 体质的诊断标准,利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开发了基于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老年人体质类型及相关因素 面部、身体形态、声音和问卷调查的综合体质判定模式 方面的研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Jang e等③对四象体质辨别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这两 参考文献 项研究使四象体质判定更趋于规范化。而LeJ等报道, 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太阴体质类型,而太阴体质类型可[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 作为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Choi K等即研究认为, 药出版社,2009 四象体质类型可作为预测胰岛素抵抗发病率(IR)的独立 危险因素。 Nam HCho等③进一步研究认为,太阴体质类 2015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J].China 型是独立于肥胖水平之外,更高的一种2型糖尿病危险因[4]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素。 Cho Hs等研究认为,更年期妇女的热性症状表现 Population Ageing and Development 2012[M] York: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与少阳体质类型、太阴体质类型呈显著正相关;阴虚、阳 虚及血虚症状则与太阴体质类型、少阴体质类型呈显著正[5]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相关. Sunghee Lee等在24个韩国诊疗机构进行的研究[61王艳,宋月略,杨毅玲北京市朝阳区三里电社区老年人群 表明,太阴体质类型的风险程度与代谢综合征子元素的数 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光明中医,2016,31(10):1371-1372 量增加呈相关性。 Yokota M等1969名40~60岁的 DO1:10399510389142016100 [7]熊水根,刘春燕,胡亮明,等.新建区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 日本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认为,BM指数增加与血管舒缩 辨识分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3):32,35 症状程度呈正相关。这与香港SunY的研究结果相似 [8]陈国姿,周玉蒙,姚志城.深圳市龙岗区社区老年人群中医体 质状况调查分析[J.新中医,2016,48(2):108-12 此外,对老年人营养素和维生素等摄入平衡情况进行的调[9]战文翔申芳芳,沈伟,等.36486例中老年人中医体质分类研 查认为,足量的蛋白质摄入和维持氮平衡对于维护老年人 究[.中国临床研究,2014,27(9):150-1152 DO:10.13429 cnki cjcr201409.046 的健康至关重要。可见,国外体质研究主要集中于韩医[10]陈定华,张明,瞿正万,等.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老年人中医 象体质方面,一方面改进了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体质 体质情况调查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3):9-12. 相关疾病的研究对象以中年、更年期妇女为主,暂未见关1]杨仕年喻衫成都市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辨识与分析D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4):139-150 于老年人的体质研究 [12]冯娟,宫玉艳,李好勋,等.全国五省市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 行病学调查[刀.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0(11):47224725 [13]孙理军.中医解读人的体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3小结 通过对老年人体质类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回顾[14]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中华 可知,①国内的体质研究以调查型居多:②老年人的体质 中医药杂志,2012,27(1):40-42 [15]郑晓辉,简振尧.广州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调查分析D 类型以偏颇体质为主,且存在兼夹性:③研究者正在借助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4):277279 基因研究进行中医体质研究:④我国老年体质分类标准还 [16] Kim J, Ku B, Kim K H. Validation of the qi blood deficiency, questionnaire on chronic fatigue[J].Chin 要进一步完善:⑤国外以四象医学研究为近年来的热 Med,2016,ll(1):1-1lDOl:l0.186/s13020-0160092-y 点:⑥相比国外对于体质辨别的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国内[17]郝俏也,姜华郭小龙等中医体质学说与心身疾病[.中 国卫生产业,2016,13(3):196-198 的相关领域还有待完善:⑦国外基于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18]王琦.中医体质三论U].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 的优势值得参考和借鉴 31(10):653-655.DO:10.321/iss:1006-21572008.10.001 中华中医药学会虽正式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 [19]吴升伟,孙晓敏,吴六国,等.中医偏颇体质与亚健康状态转 化关系[门.中国公共卫生,2015,31(6:723-726 定》,但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对各家学说的系统性整 20]张惠敏,李英帅,王济,等.基于“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的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7, Vol. 39, No.10 ·955· 治疗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风险,提高疗效与机体的 自我调节能力,可帮助预防易感的慢性疾病。该研究阐明 了基于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的优势。Do JH[34] 改进了四象 体质的诊断标准,利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开发了基于 面部、身体形态、声音和问卷调查的综合体质判定模式。 Jang E 等[35] 对四象体质辨别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这两 项研究使四象体质判定更趋于规范化。而 Lee J 等[36] 报道, 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太阴体质类型,而太阴体质类型可 作为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hoi K 等[37] 研究认为, 四象体质类型可作为预测胰岛素抵抗发病率(IR)的独立 危险因素。Nam HCho 等[38] 进一步研究认为,太阴体质类 型是独立于肥胖水平之外,更高的一种 2 型糖尿病危险因 素。Cho HS 等[39] 研究认为,更年期妇女的热性症状表现 与少阳体质类型、太阴体质类型呈显著正相关;阴虚、阳 虚及血虚症状则与太阴体质类型、少阴体质类型呈显著正 相关。Sunghee Lee 等[40] 在 24 个韩国诊疗机构进行的研究 表明,太阴体质类型的风险程度与代谢综合征子元素的数 量增加呈相关性。Yokota M 等[41] 对 1 969 名 40~60 岁的 日本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认为,BMI 指数增加与血管舒缩 症状程度呈正相关。这与香港 Sun Y 的研究结果相似[42] 。 此外,对老年人营养素和维生素等摄入平衡情况进行的调 查认为,足量的蛋白质摄入和维持氮平衡对于维护老年人 的健康至关重要[43] 。可见,国外体质研究主要集中于韩医 四象体质方面,一方面改进了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体质 相关疾病的研究对象以中年、更年期妇女为主,暂未见关 于老年人的体质研究。 3 小结 通过对老年人体质类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回顾 可知,①国内的体质研究以调查型居多;②老年人的体质 类型以偏颇体质为主,且存在兼夹性;③研究者正在借助 基因研究进行中医体质研究;④我国老年体质分类标准还 需要进一步完善;⑤国外以四象医学研究为近年来的热 点;⑥相比国外对于体质辨别的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国内 的相关领域还有待完善;⑦国外基于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 的优势值得参考和借鉴。 中华中医药学会虽正式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 定》,但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对各家学说的系统性整 理、充实、完善,争取做到在较大范围达成共识,提高其 作为体质辨识工具的准确度、可靠度。研发适合老年人体 质的量表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及健康管理。此外,还应吸 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老年人体质类型及相关因素 方面的研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王琦. 中医体质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2]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 北京:中国中医 药出版社,2009. [3] Statistical Communiqu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2015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J]. China Population Today,2016(2):21. [4]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Ageing and Development 2012[M]. New York: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2013:1-2. [5]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公报[J]. 中国统计,2015(3):6-14. [6] 王艳荣,宋月晗,杨毅玲.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社区老年人群 中医体质辨识分析[J]. 光明中医,2016,31(10):1371-1372.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0.009. [7] 熊水根,刘春燕,胡亮明,等. 新建区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 辨识分析[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3): 32,35. [8] 陈国姿,周玉蒙,姚志城. 深圳市龙岗区社区老年人群中医体 质状况调查分析[J]. 新中医,2016,48(2):108-112. [9] 战文翔,申芳芳,沈伟,等. 36486 例中老年人中医体质分类研 究 [J]. 中国临床研究,2014,27(9):1150-1152. DOI:10.13429/j.cnki.cjcr.2014.09.046. [10] 陈定华,张明,瞿正万,等.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老年人中医 体质情况调查分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3):9-12. [11] 杨仕年,喻衫. 成都市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辨识与分析[J].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4):139-150. [12] 冯娟,宫玉艳,李好勋,等. 全国五省市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 行病学调查[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0(11):4722-4725. [13] 孙理军. 中医解读人的体质[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8:45. [14] 朱燕波.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 中华 中医药杂志,2012,27(1):40-42. [15] 郑晓辉,简振尧. 广州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调查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4):277-279. [16] Kim J,Ku B,Kim K H. Validation of the qi blood yin yang deficiency,questionnaire on chronic fatigue[J]. Chin Med,2016,11(1):1-11. DOI:10.1186/s13020-016-0092-y. [17] 郝俏也,姜华,郭小龙,等. 中医体质学说与心身疾病[J]. 中 国卫生产业,2016,13(3):196-198. [18] 王 琦 . 中医体质三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31(10):653-655. DOI:10.3321/j.issn:1006-2157.2008.10.001. [19] 吴升伟,孙晓敏,吴六国,等. 中医偏颇体质与亚健康状态转 化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6):723-726. [20] 张惠敏,李英帅,王济,等. 基于“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的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2017,L.39NoI0 慢性病防控方法学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 [34] Do JH, Jang E, Ku B,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2070-2072 constitution diagnosis method using face, body oice and [21]吴小秋,罗玉韵,徐进华,等.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特点及与胰 questionnaire information[)]. BMC Complement Alterm 岛素抵抗、分泌的关系[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Med,2012,l2(1):557-562.DOl:l0.1186/1472-6882-12-85 30(3):312-315,319.DO1:10.3359 cnki.gzxbtcm201303.00 [35] Jang E, Kim JY, Lee H, et al. a study on the reliability of sasang [22]宓伟,王囡,练武,等.烟台市不同性别老年人肥胖与糖尿病 constitutional body trunk measurement [J].EvidBased 关系的分析研究[J].卫生研究,2016,45(1):29-34 Complement Altemat Med, 2012, 2012: 604842. DOI: 10.1155/ [23]虞晓含,朱燕波,王琦,等.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类型及相 012/604842 关危险因素关系的 Logistic回归分析[门.中华中医药杂36]LeeJ,LeeJ,LeeE,eta. The Sasang constitutional types can act 志,2015,30(10):3536-3539 a risk factor for hypertension [J]. Clin Exp Hypertens,2011 [24]尉敏琦,余峰,诸光花,等.808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 33(8):525-32.DOI:10.3109/10641963.2011.561901 体质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刀.中医杂志,2016,57(3):[37] Choi K,LeJ,YooJ,eta. Sasang constitutional types can act as a 228-232.DO:10.13288/-2166/t2016.03.013 risk factor for insulin resistance. [ l. Diabetes Res CI [25]张惠敏,王济.如何从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偏颇体质易 Pat2011,91(3):e57-60.DOl:10.l016 .sabres2010.11.017 发疾病的发病机制D].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0) [38] Nam HCho, Jong YK, Sung SK, et al. Predicting type 2 diabetes 3580-3582. using Sasang constitutional medicine[J]. JDiabetes [26]钱岳晟,王彦,杨龑,等.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高危 Investig,2014,5(5):525-532.DO:10.1lld.12189 风险与脂联素基因相关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39] Cho HS, Kim JW, Lee YT, et al. Analysis of Pathogenic Factors 01428(4):27-30.DOl:10.163061008861X2014.04.013 in the Menopausal Symptoms of Middle-aged Women in Relation [27] Liu F, He Z, Deng S, et al. Association of adiponectin gene l morphisms with the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in a Chinese Han 2014.352):60-68.DOl:10.13048/km14023. pulation[].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1, 38(3): 1983-1988. [40] Sunghee Lee, Seung KL, Jong Yeol K, et al. Sasang constitutional DOI:10.1007/s11033-0100320y pes for the risk predic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 a 14-year [28]祁丽丽,韩振翔,徐文彬,等。代谢综合征中医体质与胰岛素 longitudinal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 BMC Complement 抵抗、PPAR-的相关性研究[门.辽宁中医杂志,2015 Altern Med. 2017. 17: 438.DOI: 10.118 42(10):1835-1837DO:10.13192/jisn100-17192015.0.004 41] Yokota M, Makita K, Hirasawa A, et al. Symptoms and effects [29]王琦,李英帅,刘铜华.《黄帝内经》的体质养生思想[J].中 of physical factors in Japanese middle-aged women[J] 半中医药杂志,2011,26(10):2199-2202 016,23(9):974983.DOl:10.1097/GME0000000000 [30]匡调元.再论人体体质与气质及其分型[门].中华中医药学42]SunY,LuP, Zhao Y,etal. Characteristics of TCM constitutions 刊,201,26(7):1478-1481 of adult Chinese women in Hong Kong an [31] Wang J, Li YS, Ni C, et al. Cognition Research and Constitutional 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J].J Transl Classific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J]. Am J Chin, 2012, 39(4) Med,2014,12(1):1-1 651-660.DOI:10.1142/S0192415Xl1009093 [43] Dorothee Volkert, Lioba Pauly, Peter Stehle, et al. Prevalence of [32]柳璇,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J Malnutrition in Orally and Tube-Fed Elderly Nursing Home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5):300-304.DO1:10.3969 Residents in Germany and Its Relation to Health Complaints and jiss.1006-21572013.05.003 Dietary Intake [J]. 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1, 2011: 247315 [33] Kim JY, Pham DD. Sasang constitutional medicine as a holistic DOI:10.1155/201l/247315 tailored medicine [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收稿日期:2017-06-12) Med, 2009, Suppl 1: 11-19. DOI: 10.1093/ecam/nep100 (本文编辑:高荣慧) 欢迎在线注册投稿 口口
·956·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10月第39卷第10期 Int J Trad Chin Med, October 2017, Vol. 39, No.10 慢性病防控方法学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 2070-2072. [21] 吴小秋,罗玉韵,徐进华,等. 2 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特点及与胰 岛素抵抗、分泌的关系[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30(3):312-315,319. DOI:10.13359/j.cnki.gzxbtcm.2013.03.007. [22] 宓伟,王囡,练武,等. 烟台市不同性别老年人肥胖与糖尿病 关系的分析研究[J]. 卫生研究,2016,45(1):29-34. [23] 虞晓含,朱燕波,王琦,等. 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类型及相 关危险因素关系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 志,2015,30(10):3536-3539. [24] 尉敏琦,余峰,诸光花,等. 808 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 体质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医杂志,2016,57(3): 228-232. DOI:10.13288/j.11-2166/r.2016.03.013. [25] 张惠敏,王济. 如何从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偏颇体质易 发疾病的发病机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0): 3580-3582. [26] 钱岳晟,王彦,杨龑,等. 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高危 风险与脂联素基因相关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4,28(4):27-30. DOI:10.16306/j.1008-861x.2014.04.013. [27] Liu F,He Z,Deng S,et al. Association of adiponectin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the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J].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2011,38(3):1983-1988. DOI:10.1007/s11033-010-0320-y. [28] 祁丽丽,韩振翔,徐文彬,等. 代谢综合征中医体质与胰岛素 抵抗、 PPAR-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5, 42(10):1835-1837.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5.10.004. [29] 王琦,李英帅,刘铜华. 《黄帝内经》的体质养生思想[J]. 中 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199-2202. [30] 匡调元. 再论人体体质与气质及其分型[J]. 中华中医药学 刊,2011,26(7):1478-1481. [31] Wang J,Li YS,Ni C,et al. Cognition Research and Constitutional Classific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J]. Am J Chin,2012,39(4): 651-660. DOI:10.1142/S0192415X11009093. [32] 柳璇,王琦.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5):300-304. DOI:10.3969/ j.issn.1006-2157.2013.05.003. [33] Kim JY,Pham DD. Sasang constitutional medicine as a holistic tailored medicine.[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09,Suppl 1:11-19. DOI:10.1093/ecam/nep100. [34] Do JH,Jang E,Ku B,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Sasang constitution diagnosis method using face,body shape,voice,and questionnaire information[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2,12(1):557-562. DOI:10.1186/1472-6882-12-85. [35] Jang E,Kim JY,Lee H,et al. A study on the reliability of sasang constitutional body trunk measurement.[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2,2012:604842. DOI:10.1155/ 2012/604842. [36] Lee J,Lee J,Lee E,et al. The Sasang constitutional types can act as a risk factor for hypertension.[J]. Clin Exp Hypertens,2011, 33(8):525-32. DOI:10.3109/10641963.2011.561901. [37] Choi K,Lee J,Yoo J,et al. Sasang constitutional types can act as a risk factor for insulin resistance.[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1(3):e57-60. DOI:10.1016/j.diabres.2010.11.017. [38] Nam HCho,Jong YK,Sung SK,et al. Predicting type 2 diabetes using Sasang constitutional medicine[J]. J Diabetes Investig,2014,5(5):525-532. DOI:10.1111/jdi.12189. [39] Cho HS,Kim JW,Lee YT,et al. Analysis of Pathogenic Factors in the Menopausal Symptoms of Middle-aged Women in Relation to Sasang Constitutional Type[J].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14,35(2):60-68. DOI:10.13048/jkm.14023. [40] Sunghee Lee,Seung KL,Jong Yeol K,et al. Sasang constitutional types for the risk predic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 a 14-year longitudinal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7,17:438. DOI:10.1186/s12906-017-1936-4. [41] Yokota M, Makita K,Hirasawa A,et al. Symptoms and effects of physical factors in Japanese middle-aged women[J]. Menopause, 2016,23(9):974-983. DOI:10.1097/GME.0000000000000660. [42] Sun Y,Liu P,Zhao Y,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CM constitutions of adult Chinese women in Hong Ko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a cross-sectional survey[J]. J Transl Med,2014,12(1):1-11. [43] Dorothee Volkert,Lioba Pauly,Peter Stehle,et al. Prevalence of Malnutrition in Orally and Tube-Fed Elderly Nursing Home Residents in Germany and Its Relation to Health Complaints and Dietary Intake[J]. Gastroenterol Res Pract,2011,2011: 247315. DOI: 10.1155/2011/247315. (收稿日期:2017-06-12) (本文编辑:高荣慧) 欢迎在线注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