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期 张善文:福建周易研究述略 合,而达到能被实用,而又能勾划出人类未来归向。” 22《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江国粱著。鹭江出版社1990年2月出版。作者生于1941年,福州人。福建 省福州市汽车运输公司职工。此书38万字,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先后天图象与阴阳之道》,下编为《参伍以变 与天地数》,旨在结合《周易》象数之学与古代术数之学中的诸多概念,参合辨析,以阐发其间所蕴含的中国古 代科技思想的因素。书前潘雨延《序》云:“粗略观之,知其言有所见,于传统的象数能兼收并蓄而近反诸身,惟 尚有乱而未萃之感。” 23《周易入门》,张善文著。香港学林书店1990年11月出版。此书9万字,凡十三章,涉及《周易》的内容 特色、命名之义、经传作者、读《易》条例、《周易》性质、八卦象征、六十四卦拟象及排列顺序、《乾》《坤》大义 《易》筮原理、《太极图》旨趣、《易》学流派、治《易》方法等方面问题。全书旨在分析《易》学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以示读《易》的入门之径 24《试论周易与中国辞书的起源》,黄高宪著。载《辞书研究》1991年第6期。作者1948年生,霞浦人。福 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福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副教授。此文根据中国辞书的起源、《周易》经传特点 等方面资料,论证了辞书学界一些学者关于“《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辞书”之说并不成立。在指出《周易》不 具备辞书性质的同时,也阐述了《周易》在中国辞书编纂的滥觞阶段的客观地位和影响。 25《阴符经与周易》,詹石窗著。载《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香港道教学院主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年 8月出版)。作者生于1954年,同安人 学宗教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哲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 所副教授。此文指出,道教经典《阴符经》沿着先秦老庄思想的路线,不仅用了《周易》的天人相应说、革故鼎新 说等辨证法观念,而且强调了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问题。 26《易学与道教文化的融通关系略论》,詹石窗著。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8期。此文认为,《易》学为道 教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模式,《易》学的发展启迪了道教文化的发展,同时,道教的方术活动又丰富了 《易》学的象数语言,道教的玄想又影响了《易》学哲理观念的开拓。文中指出,《易》学与道教文化相互融通、相 互促进、不断推展,将给未来的气功学及生命科学的发展以重要的启示。 27《周易辞典》,张善文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此书120万字,是有关《周易》学说的专 题性辞书。共收入词目4608条,包括《周易》经传要语、《易》学知识、《易》派《易》例、《易》辞衍用、治《易》名家、 《易》学要籍等六部分内容。书首列《词目表》及历代重要《易》学图表29幅,书后附《分类词目表》《词目汉语 拼音索引》黄寿祺《序》称此书各方面内容“条分缕析,商订解剖,无不微显阐幽,判然明畅。学者敬能缘此书 以求之,不虞经传之难解,众说之纷歧也!”孙绍振《在经学的迷宫中走出新路》评曰:此书“不愧为正宗的学术 巨著,表现出中国经学正而不邪,博而不杂的优良风范。” 28《象数与义理》,张善文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此书20万字,凡十章,是《国学从书》中 的一种。全书大旨,是在考析辨明《周易》的产生、内容、作者、特色等问题的基础上,着重针对历代《易》说中的 “象数派”与“义理派”详加论述,揭示这两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以及其学说对我国古代哲 学、思想、文化史产生的作用,并品评其历史的是非得失,最后归结当代的《易》学研究者所应持的正确认识 1993年3月于福州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o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rw.cnki.ner©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合, 而达到能被实用, 而又能勾划出人类未来归向。” 22.《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 江国粱著。鹭江出版社 1990 年 2 月出版。作者生于 1941 年, 福州人。福建 省福州市汽车运输公司职工。此书 38 万字, 分上下两编, 上编为《先后天图象与阴阳之道》, 下编为《参伍以变 与天地数》, 旨在结合《周易》象数之学与古代术数之学中的诸多概念, 参合辨析, 以阐发其间所蕴含的中国古 代科技思想的因素。书前潘雨延《序》云:“粗略观之, 知其言有所见, 于传统的象数能兼收并蓄而近反诸身, 惟 尚有乱而未萃之感。” 23.《周易入门》, 张善文著。香港学林书店 1990 年 11 月出版。此书 9 万字, 凡十三章, 涉及《周易》的内容 特色、命名之义、经传作者、读《易》条例、《周易》性质、八卦象征、六十四卦拟象及排列顺序、《乾》《坤》大义、 《易》筮原理、《太极图》旨趣、《易》学流派、治《易》方法等方面问题。全书旨在分析《易》学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以示读《易》的入门之径。 24.《试论周易与中国辞书的起源》, 黄高宪著。载《辞书研究》1991 年第 6 期。作者 1948 年生, 霞浦人。福 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福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副教授。此文根据中国辞书的起源、《周易》经传特点 等方面资料, 论证了辞书学界一些学者关于“《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辞书”之说并不成立。在指出《周易》不 具备辞书性质的同时, 也阐述了《周易》在中国辞书编纂的滥觞阶段的客观地位和影响。 25.《阴符经与周易》, 詹石窗著。载《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香港道教学院主办,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 8 月出版)。作者生于 1954 年, 同安人。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哲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 所副教授。此文指出, 道教经典《阴符经》沿着先秦老庄思想的路线, 不仅用了《周易》的天人相应说、革故鼎新 说等辨证法观念, 而且强调了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问题。 26.《易学与道教文化的融通关系略论》, 詹石窗著。载《哲学研究》1992 年第 8 期。此文认为,《易》学为道 教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模式,《易》学的发展启迪了道教文化的发展; 同时, 道教的方术活动又丰富了 《易》学的象数语言, 道教的玄想又影响了《易》学哲理观念的开拓。文中指出,《易》学与道教文化相互融通、相 互促进、不断推展, 将给未来的气功学及生命科学的发展以重要的启示。 27.《周易辞典》, 张善文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年 12 月出版。此书 120 万字, 是有关《周易》学说的专 题性辞书。共收入词目 4608 条, 包括《周易》经传要语、《易》学知识、《易》派《易》例、《易》辞衍用、治《易》名家、 《易》学要籍等六部分内容。书首列《词目表》及历代重要《易》学图表 29 幅, 书后附《分类词目表》、《词目汉语 拼音索引》。黄寿祺《序》称: 此书各方面内容“条分缕析, 商订解剖, 无不微显阐幽, 判然明畅。学者敬能缘此书 以求之, 不虞经传之难解, 众说之纷歧也! ”孙绍振《在经学的迷宫中走出新路》评曰: 此书“不愧为正宗的学术 巨著, 表现出中国经学正而不邪, 博而不杂的优良风范。” 28.《象数与义理》, 张善文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3 年 3 月出版。此书 20 万字, 凡十章, 是《国学丛书》中 的一种。全书大旨, 是在考析辨明《周易》的产生、内容、作者、特色等问题的基础上, 着重针对历代《易》说中的 “象数派”与“义理派”详加论述, 揭示这两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 以及其学说对我国古代哲 学、思想、文化史产生的作用, 并品评其历史的是非得失, 最后归结当代的《易》学研究者所应持的正确认识。 1993 年 3 月于福州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29· 第 2 期 张善文: 福建周易研究述略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