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 子教育思想的人,必须把《易传》与《论语》同样重视 4《周易是用符号文字表述的古代科学思想体系》,刘蕙孙著。载《周易纵橫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年11月出版)。此文讨论了《周易》一书的性质、内容、成书年代等三个问题,认为《周易》六十四卦是古人用以 悟会宇宙人生的符号逻辑体系,是通过符号象征的方法阐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提出六十四卦重卦至少应 始于先周,卦爻辞出商周间人之手,而《易传》当是春秋战国时的作品。 15《易经中之八卦循环新论》,沈持衡著。载《周易纵横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作者生 于1918年。1983年自台湾返居福建厦门,任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此文选述《易》学中“伏羲八卦”的方图及 圆图之由来,然后自创《八卦新序之圆图》《六十四新序之圆图》,旨在将二进位数及古代阳阴说法引入八卦 及六十四卦之排列法中,作为数理上的一种排列方式,以窥探其内在哲理。 16《周易研究论文集》,黄寿祺、张善文编。凡四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辑侧重考据学,1987 年9月出版第二辑侧重象数学,1989年8月出版;第三辑侧重义理学,1990年5月出版第四辑侧重以新观 点研究《周易》,1990年5月出版。全书共166万字,收入1908-1988年国内重要《易》学论文159篇,展示了 近八十间中国《周易》研究的大体趋向及成果特色 17《易经传入西方考略》,林金水著。载《文史》第二十九辑(中华书局1988年1月出版)。作者生于194 年福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历史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此文认为,《周 易》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经典之一。文章通过细密考证,列举了大量史料,指出《周易》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可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十七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是《周易》传入西方之始,第二阶段自十九世纪 七十年代至1949年,是《周易》在西方传播的兴盛时期。 18《易学群书平议》,黄寿祺著,张善文点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此书约12万字,大 旨在搜罗《四库全书》未收之《易》学著作,为之评价。原书大部分内容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系作者应民 国《续修四库全书提要》馆之约所撰文稿,1947年编定成帙,越40年重加修订出版。书中所评《易》学专著,自 汉魏至近代,凡134种,皆依《四库全书提要》旧例,每篇先述书名、卷数版本、著者爵里,次述全书内容,最后 论其是非得失,则为重点所在。尚秉和《序》称“凡解《易》之书经黄君商订解剖,其是非得失,判然立明,如镜 之鉴物,妍媸好丑,毫无遁形。学者筍由其说以求之,绝不至有面墙之叹,歧途之入也。”又有陈遵统《叙》,谓其 书“洵足以补《提要》之缺略,作后学之津粱。”此书曾获福建省晢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 19《试论古文献中的目录滥觞》,郭天沅著。载《图书馆学研究》1988年第4期。作者生于1954年,福安 人。福建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此文引据翔实的资料,推翻了目录学界关于《周易》的《序卦 传》为我国最早的目录之说,指出当六十四卦的卦形与卦爻辞相系编排之时,各卦的卦形便成了本卦的卦辞 爻辞的编目,目录的功用即显示其中,不必待后来《序卦传》的出现。文章得出六十四卦卦形是用符号表示而 具有象征意义的目录之结论,从而把中国古代文献目录的起源提前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易》六十四卦经 文诞生的西周之前 20《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此书十卷,52万字。卷首为《前 言》、《读易要例》《译注简说》,卷末附《主要引用书目》全书对《周易》经传进行了细密的注释,译为流畅的现 代汉语,并就三百八十四爻及《易传》诸多章节撰成五百多则《说明》,就六十四卦和《系辞传》之下五篇文字写 了六十九篇总论,是一部译、注、评三结合的研究《易》著述。书中博采众说,译善而从,对疑难辞义卦旨间有发 明。1992年6月由台湾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重印出版。此书曾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项目优 秀成果奖。又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三等奖,是全国获奖的117部书籍中唯一的一部《易》类著作。学 术界评曰:“《周易译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翻译《周易》经传本文,并对其要理进行系统阐释的高 水平的专著。”(廖名春、康学伟、粱韦弦《周易研究史》第七章,湖南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 2L《易理新研》,沈持衡著。台湾大行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此书约10万字,分十二章阐述《周易》哲 理对华夏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并涉及中西文化交流和人类发展前途等问题的探讨。书前《提纲代序》指出 全书大旨在于“简化《易经》,深研《易》理,并分析《易经》和儒家一贯思想的相关之处,以求能和现代思潮相结 28· 20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cnkiner©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子教育思想的人, 必须把《易传》与《论语》同样重视。 14.《周易是用符号文字表述的古代科学思想体系》, 刘蕙孙著。载《周易纵横录》(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11 月出版)。此文讨论了《周易》一书的性质、内容、成书年代等三个问题, 认为《周易》六十四卦是古人用以 悟会宇宙人生的符号逻辑体系, 是通过符号象征的方法阐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提出六十四卦重卦至少应 始于先周, 卦爻辞出商周间人之手, 而《易传》当是春秋战国时的作品。 15.《易经中之八卦循环新论》, 沈持衡著。载《周易纵横录》(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11 月出版)。作者生 于 1918 年。1983 年自台湾返居福建厦门, 任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此文选述《易》学中“伏羲八卦”的方图及 圆图之由来, 然后自创《八卦新序之圆图》、《六十四新序之圆图》, 旨在将二进位数及古代阳阴说法引入八卦 及六十四卦之排列法中, 作为数理上的一种排列方式, 以窥探其内在哲理。 16.《周易研究论文集》, 黄寿祺、张善文编。凡四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辑侧重考据学, 1987 年 9 月出版; 第二辑侧重象数学, 1989 年 8 月出版; 第三辑侧重义理学, 1990 年 5 月出版; 第四辑侧重以新观 点研究《周易》, 1990 年 5 月出版。全书共 166 万字, 收入 1908—1988 年国内重要《易》学论文 159 篇, 展示了 近八十间中国《周易》研究的大体趋向及成果特色。 17.《易经传入西方考略》, 林金水著。载《文史》第二十九辑(中华书局 1988 年 1 月出版)。作者生于 1946 年福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 历史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此文认为,《周 易》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经典之一。文章通过细密考证, 列举了大量史料, 指出《周易》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可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十七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是《周易》传入西方之始; 第二阶段自十九世纪 七十年代至 1949 年, 是《周易》在西方传播的兴盛时期。 18.《易学群书平议》, 黄寿祺著, 张善文点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6 月出版。此书约 12 万字, 大 旨在搜罗《四库全书》未收之《易》学著作, 为之评价。原书大部分内容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 系作者应民 国《续修四库全书提要》馆之约所撰文稿, 1947 年编定成帙, 越 40 年重加修订出版。书中所评《易》学专著, 自 汉魏至近代, 凡 134 种, 皆依《四库全书提要》旧例, 每篇先述书名、卷数、版本、著者爵里, 次述全书内容; 最后 论其是非得失, 则为重点所在。尚秉和《序》称:“凡解《易》之书经黄君商订解剖, 其是非得失, 判然立明, 如镜 之鉴物, 妍媸好丑, 毫无遁形。学者苟由其说以求之, 绝不至有面墙之叹, 歧途之入也。”又有陈遵统《叙》, 谓其 书“洵足以补《提要》之缺略, 作后学之津粱。”此书曾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 19.《试论古文献中的目录滥觞》, 郭天沅著。载《图书馆学研究》1988 年第 4 期。作者生于 1954 年, 福安 人。福建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此文引据翔实的资料, 推翻了目录学界关于《周易》的《序卦 传》为我国最早的目录之说, 指出当六十四卦的卦形与卦爻辞相系编排之时, 各卦的卦形便成了本卦的卦辞、 爻辞的编目, 目录的功用即显示其中, 不必待后来《序卦传》的出现。文章得出六十四卦卦形是用符号表示而 具有象征意义的目录之结论, 从而把中国古代文献目录的起源提前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易》六十四卦经 文诞生的西周之前。 20.《周易译注》, 黄寿祺、张善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5 月出版。此书十卷, 52 万字。卷首为《前 言》、《读易要例》、《译注简说》, 卷末附《主要引用书目》。全书对《周易》经传进行了细密的注释, 译为流畅的现 代汉语, 并就三百八十四爻及《易传》诸多章节撰成五百多则《说明》, 就六十四卦和《系辞传》之下五篇文字写 了六十九篇总论, 是一部译、注、评三结合的研究《易》著述。书中博采众说, 译善而从, 对疑难辞义卦旨间有发 明。1992 年 6 月由台湾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重印出版。此书曾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项目优 秀成果奖。又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三等奖, 是全国获奖的 117 部书籍中唯一的一部《易》类著作。学 术界评曰:“《周易译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翻译《周易》经传本文, 并对其要理进行系统阐释的高 水平的专著。”(廖名春、康学伟、粱韦弦《周易研究史》第七章, 湖南出版社 1991 年 7 月出版) 21.《易理新研》, 沈持衡著。台湾大行出版社 1989 年 8 月出版。此书约 10 万字, 分十二章阐述《周易》哲 理对华夏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 并涉及中西文化交流和人类发展前途等问题的探讨。书前《提纲代序》指出: 全书大旨在于“简化《易经》, 深研《易》理, 并分析《易经》和儒家一贯思想的相关之处, 以求能和现代思潮相结 ·28· 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6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