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十三章新诗(三) 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 (1)所谓“同声歌唱”是指抗战初期,诗人们无论原属哪一派,全都真诚地为抗战、为 祖国的命运而歌唱,诗的民族化、大众化以及战斗性、宣传性受到空前重视。虽然艺术上可 能比较简陋粗糙,但毫无疑问也是——部淸新健朴的与民族命运血肉相连的诗史。对抗战时 期诗坛状况,宜做知识性的把握。其中对被称为“时代鼓手”的诗人田间的诗,及其带鼓动 性的特点,以及艺术上的“不完全”性,也要有所了解。 (2)这一节应较多关注七月诗派。这是艾青影响之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的青 年涛人群。可联系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五章有关胡风与艾青的内容,加深对这一诗振创作理 论背景的理解。应注意几点:一是七月诗派也属现实主义诗派,和此前中国诗歌会有承传又 不尽相同。七月诗派强调“突人现实”的底蕴,包括对深广的历史内容的理解与个人体验的 融人:二是追求作品的大气和“力”的风格,提倡散文美,将自由诗重新推向一个高峰。为 加深对七月诗派的了解,可以评析阿垅的《纤夫》和绿原的《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等诗, 注意体味他们诗中的思辨力量与比较成熟的情思。 二、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 (3)冯至是20年代成名的诗人,此前己多有评介,本节着重评析的是他的《十四行诗》。 要注意了解冯至诗中的“生命体验”如何转为智性的思考,达到知性与感性的融合,并以“有 法度的美”的诗歌体式得以表现。冯至的这些诗沉潜深奥,却也容易引起解读的兴味,还可 借此了解十四行诗“中国化”的课题 (4)穆旦与“中国新诗派”是本章的重点。必须先对这一诗派形成的渊源及其自然组成 的情况有知识性的了解。“综合”是这一诗派的核心观念,指的是现实、象征与玄学的综合 其中“现实”既是时代社会的,也是个人的,包括人的内心世界;“玄学”是指追求思想的 感性显现,象征则表现于暗示含蓄。此一诗派惯常将意象与思想凝合,传统的主观抒情让位 于戏剧性的客观化处理。这种概括比较难于理解。因此必须重点评析代表诗人穆旦。关键要 将穆旦与二三十年代的诗歌传统做比较,看其有何新创造:其一是穆旦诗中的“自我”不是 传统的主客融和的圆满,不是浪漫的扩张,也不是知识者的感伤自恋,而是现代式的困惑、 分裂、破碎,是排拒了中和与平衡的处于矛盾张力上的“自我”。其二,诗人对现代生活的第二十三章 新诗(三) 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 (1)所谓“同声歌唱”是指抗战初期,诗人们无论原属哪一派,全都真诚地为抗战、为 祖国的命运而歌唱,诗的民族化、大众化以及战斗性、宣传性受到空前重视。虽然艺术上可 能比较简陋粗糙,但毫无疑问也是——部清新健朴的与民族命运血肉相连的诗史。对抗战时 期诗坛状况,宜做知识性的把握。其中对被称为“时代鼓手”的诗人田间的诗,及其带鼓动 性的特点,以及艺术上的“不完全”性,也要有所了解。 (2)这一节应较多关注七月诗派。这是艾青影响之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的青 年涛人群。可联系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五章有关胡风与艾青的内容,加深对这一诗振创作理 论背景的理解。应注意几点:一是七月诗派也属现实主义诗派,和此前中国诗歌会有承传又 不尽相同。七月诗派强调“突人现实”的底蕴,包括对深广的历史内容的理解与个人体验的 融人;二是追求作品的大气和“力”的风格,提倡散文美,将自由诗重新推向一个高峰。为 加深对七月诗派的了解,可以评析阿垅的《纤夫》和绿原的《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等诗, 注意体味他们诗中的思辨力量与比较成熟的情思。 二、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 (3)冯至是 20 年代成名的诗人,此前已多有评介,本节着重评析的是他的《十四行诗》。 要注意了解冯至诗中的“生命体验”如何转为智性的思考,达到知性与感性的融合,并以“有 法度的美”的诗歌体式得以表现。冯至的这些诗沉潜深奥,却也容易引起解读的兴味,还可 借此了解十四行诗“中国化”的课题。 (4)穆旦与“中国新诗派”是本章的重点。必须先对这一诗派形成的渊源及其自然组成 的情况有知识性的了解。“综合”是这一诗派的核心观念,指的是现实、象征与玄学的综合。 其中“现实”既是时代社会的,也是个人的,包括人的内心世界;“玄学”是指追求思想的 感性显现,象征则表现于暗示含蓄。此一诗派惯常将意象与思想凝合,传统的主观抒情让位 于戏剧性的客观化处理。这种概括比较难于理解。因此必须重点评析代表诗人穆旦。关键要 将穆旦与二三十年代的诗歌传统做比较,看其有何新创造:其一是穆旦诗中的“自我”不是 传统的主客融和的圆满,不是浪漫的扩张,也不是知识者的感伤自恋,而是现代式的困惑、 分裂、破碎,是排拒了中和与平衡的处于矛盾张力上的“自我”。其二,诗人对现代生活的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