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05CPA审计笔记第七章 第3页共8页 smiling-粟米令狐 二)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 适用范围:分析性复核程序对合并会计报表、附属公司和分部的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的单个要素都可以运用 注册会计师应运用专业判断对运用的程序、方法和层次做出选择 1.分析复核程序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三种用途: 适用过程 适用目的 适用情况 与第六 计划阶段帮助注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 必须使用 审计程序 的分类类 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任意选择 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 报告阶段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作最后的复核 必须使用 ①分析的目标 ②分析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实施阶段 ③被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其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③信息的相关性 多看看 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应考虑以下因素 ⑤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来源可靠性、可比性 ⑥相关内控的有效性 ⑦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2、分析性复核程序在计划阶段的运用 (1).目的: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得更好的了解 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风险的领域 确认资料间异常的关系和意外的波动。 通常被称为“以引起注意为目的”的分析性复核程序 (2).步骤: 第一步: 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及比较①绝对额比较:②共同比会计报表,也称垂直分析 ③比率分析:④趋势分析 第二步:估计期望值一—确定标准(比较基础) ①根据可比会计信息,并考虑已知的变化,估计期望值 通常由离级审计人员或项目经理完成P24②根据正式的预算和预测估计期望值 注意:会计和非会计信息均可用来估计期望值。③根据本期间内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 在所有的情况下,估计期望值时 ④根据同行业资料,估计期望值: 都必须考虑资料的可靠性和适当性 ⑤根据会计信息同相关的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 第三步:执行计算/比较比较 第四步: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一注师运用专业判断和根据重要性原则来确定差异的重要性 以决定是否对异常或意外的波动进行调查 第五步:调查重大的非预期差异——以获取审计证据 第六步: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对审计计划的影响。不能合理解释的重大差异为错报风险的增加信号。 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程度(1 1)分析项目的重要性 项目越重要越不能只依赖分析性复核来形成结论 的依赖取决于下列因素: (2)分析性复核结果与针对相同的审计目标 准确性较低不应过多依赖分析程序 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敦性 (3)分析性复核预期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程序可能证实也可能否认分析性复核的结果 (4)固有及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 风险高,注册会计师不能过多地依 分析性复核程序,应更为依赖详细测试05CPA 审计笔记 第七章 第 3 页 共 8 页 smilinghu-粟米令狐 (二)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 适用范围:分析性复核程序对合并会计报表、附属公司和分部的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的单个要素都可以运用。 注册会计师应运用专业判断对运用的程序、方法和层次做出选择。 1.分析复核程序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三种用途: 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实施阶段 多看看 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应考虑以下因素 2、分析性复核程序在计划阶段的运用 (1).目的: 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得更好的了解 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风险的领域 确认资料间异常的关系和意外的波动。 通常被称为“以引起注意为目的”的分析性复核程序。 (2).步骤: 第一步: 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及比较----- ① 绝对额比较; ② 共同比会计报表,也称垂直分析; ③ 比率分析; ④ 趋势分析 第二步:估计期望值——确定标准(比较基础) 通常由高级审计人员或项目经理完成 P124 注意:会计和非会计信息均可用来估计期望值。 在所有的情况下,估计期望值时, 都必须考虑资料的可靠性和适当性 第三步:执行计算/比较比较。 第四步: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注师运用专业判断和根据重要性原则来确定差异的重要性。 以决定是否对异常或意外的波动进行调查。 第五步:调查重大的非预期差异——以获取审计证据。 第六步: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对审计计划的影响 。不能合理解释的重大差异为错报风险的增加信号。 3、 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程度 项目越重要越不能只依赖分析性复核来形成结论 的依赖取决于下列因素: 准确性较低不应过多依赖分析程序 其他程序可能证实也可能否认分析性复核的结果。 风险高,注册会计师不能过多地依 分析性复核程序,应更为依赖详细测试 适用过程 适用目的 适用情况 计划阶段 帮助注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 必须使用 实施阶段 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 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 任意选择 报告阶段 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作最后的复核 必须使用 ① 分析的目标; ② 分析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③ 被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其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③ 信息的相关性; ⑤ 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来源可靠性、可比性; ⑥ 相关内控的有效性; ⑦ 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①根据可比会计信息,并考虑已知的变化,估计期望值 ②根据正式的预算和预测估计期望值 ③根据本期间内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 ④根据同行业资料,估计期望值; ⑤根据会计信息同相关的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 (1)分析项目的重要性 (2)分析性复核结果与针对相同的审计目标 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 (3) 分析性复核预期结果的准确性 (4) 固有及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 与第六章 审计程序 的分类类 似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