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不该,那就更错了,“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解释说,每天要反 省自己的三件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叫“自反”,他说:“友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也,必无礼也, 此物岂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孟子·离娄下》) 如果别人对我蛮横无理,那么君子一定要自我反省,看自己是不是有做错的地方,先从自己身上找 原因,先做自无批评。 “反身内省”的修养方法是历代思想家所推崇的基本方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 中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 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 才会一有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地方,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 用功,方能扫除廓清。”这是对“省察克治”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几乎达到了苛求的地步!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灵活地运用“反身内省”的修养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过电影”,即晚上 躺在床上,将白天经过的事情象演电影一样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演一边,从而明确哪些事做得对,应 该发扬,哪些事没做好,应该努力改进。这是难能可贵的,如能长期坚持,对人的成长进步十分有 益。 3、“慎独”的方法 《礼记·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是谨慎小心,“独”是单 独、独处,意思是当自己没有被人监视、监督、管理时,即人家对你的言行听不见、看不见时,也 要谨慎小心,严格要求自己,不放肆、不越轨、不纵欲。这实际上是“反身内省”方法的延伸,旨 在发挥人的自律性、自觉性,严于律己。这是一种比内省更深的修养功夫,道德的高度自觉性的表 现,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意志品质,同时也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 《大学》中同样也谈到了这样的道理,它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 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 其善。人之视之,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为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四书 集注》第11页)。是说道德修养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一个人内心如何,会在外表上表露出来 个人做了坏事,想掩盖是掩盖不了的,不能自欺欺人。有的人像掩盖自己的缺点而专门显示自已的 优点,但在别人看来,就象看透他的肺肝一样,对他的缺点一目了然。 4、“存心养性”的方法 存心养性”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人生来就存着“四心”,即“恻隐 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又叫“四端”,即“仁、义、礼、智”。这都 是人本来就有的,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故有之”。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保存与扩充 人性中所本有的善端,而不使它丧失。为不使“善端”丧失,孟子提出了“存心养性”的修养学说 要实现“存心养性”,孟子提出得三步走 第一步,“求其放心”。“放心”,是说在外界事物的引诱下,人性中固有的“善端”跑掉了,即 人的本心、善心被外界事物勾引走了,失掉了。也就是说,人本来好好的,经不起引诱变坏了。“求”, 就是寻找,找回。“求其放心”,就是把跑掉的“善端”重新找回来,恢复自己的本来的善的面目。 第二步,“养心”。把跑掉的善心找回来还不够,还必须得“养”住,不能再让它跑掉了。因为 外界的事物会不断地对你产生引诱,找回来了还有可能再次被引诱出去,再次跑掉,所以得“养心”。 第三步,“养浩然之气”。养住已有的“善端”,还不是目的,目的是把原来的“善端”扩而充 之,在自己身上发扬光大,成为自己现实的道德品质。 这种方法与“学习”、“内省”、“慎独”是一致的。实现“存心养性”的“三步走”,每一步都 离不开学习;“省”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相当于发现自己“放”跑了的“心”,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等于找回了自己失掉的“善端”;在独处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防止外界恶 的引诱,防止“善端”的丧失。因此,“存心养性”的修养方法是一种更深的修养功夫,达到的是8 不该,那就更错了,“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解释说,每天要反 省自己的三件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叫“自反”,他说:“友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也,必无礼也, 此物岂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孟子·离娄下》)。 如果别人对我蛮横无理,那么君子一定要自我反省,看自己是不是有做错的地方,先从自己身上找 原因,先做自无批评。 “反身内省”的修养方法是历代思想家所推崇的基本方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 中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 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 才会一有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地方,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 用功,方能扫除廓清。”这是对“省察克治”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几乎达到了苛求的地步!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灵活地运用“反身内省”的修养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过电影”,即晚上 躺在床上,将白天经过的事情象演电影一样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演一边,从而明确哪些事做得对,应 该发扬,哪些事没做好,应该努力改进。这是难能可贵的,如能长期坚持,对人的成长进步十分有 益。 3、“慎独”的方法 《礼记·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是谨慎小心,“独”是单 独、独处,意思是当自己没有被人监视、监督、管理时,即人家对你的言行听不见、看不见时,也 要谨慎小心,严格要求自己,不放肆、不越轨、不纵欲。这实际上是“反身内省”方法的延伸,旨 在发挥人的自律性、自觉性,严于律己。这是一种比内省更深的修养功夫,道德的高度自觉性的表 现,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意志品质,同时也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 《大学》中同样也谈到了这样的道理,它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 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 其善。人之视之,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为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四书 集注》第 11 页)。是说道德修养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一个人内心如何,会在外表上表露出来;一 个人做了坏事,想掩盖是掩盖不了的,不能自欺欺人。有的人像掩盖自己的缺点而专门显示自己的 优点,但在别人看来,就象看透他的肺肝一样,对他的缺点一目了然。 4、“存心养性”的方法 “存心养性”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人生来就存着“四心”,即“恻隐 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又叫“四端”,即“仁、义、礼、智”。这都 是人本来就有的,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故有之”。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保存与扩充 人性中所本有的善端,而不使它丧失。为不使“善端”丧失,孟子提出了“存心养性”的修养学说。 要实现“存心养性”,孟子提出得三步走。 第一步,“求其放心”。“放心”,是说在外界事物的引诱下,人性中固有的“善端”跑掉了,即 人的本心、善心被外界事物勾引走了,失掉了。也就是说,人本来好好的,经不起引诱变坏了。“求”, 就是寻找,找回。“求其放心”,就是把跑掉的“善端”重新找回来,恢复自己的本来的善的面目。 第二步,“养心”。把跑掉的善心找回来还不够,还必须得“养”住,不能再让它跑掉了。因为 外界的事物会不断地对你产生引诱,找回来了还有可能再次被引诱出去,再次跑掉,所以得“养心”。 第三步,“养浩然之气”。养住已有的“善端”,还不是目的,目的是把原来的“善端”扩而充 之,在自己身上发扬光大,成为自己现实的道德品质。 这种方法与“学习”、“内省”、“慎独”是一致的。实现“存心养性”的“三步走”,每一步都 离不开学习;“省”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相当于发现自己“放”跑了的“心”,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等于找回了自己失掉的“善端”;在独处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防止外界恶 的引诱,防止“善端”的丧失。因此,“存心养性”的修养方法是一种更深的修养功夫,达到的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