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早期应用,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3.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不良反应】应用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一旦发生,停用肝素,注射带有阳电荷的鱼精蛋白(protamine),每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 肝素。部分病人应用肝素2~14天期间可出现血小板缺乏,与肝素引起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 肝素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但妊娠妇女应用可引起早产及胎儿死亡。 连续应用肝素3~6月,可引起骨质疏松,产生自发性骨折。肝素也可引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质、消化性 溃疡、严重高血压患者、孕妇都禁用。 香豆素类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有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 (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等。它们的药理作用相同。 OH H OH CICOCH 双香豆索 华法林 香豆素类化学结肉 【药理作用】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剂,在肝脏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响含有谷氨酸 残基的凝血因子Ⅱ、VI、Ⅸ、X的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对已形成的上述因子无抑制作 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一般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天达到高峰,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双香豆素抗凝作用慢而持 久,持续4~7天。华法林作用出现较快,持续2~5天。 【体内过程】华法林口服吸收完全,1小时后血浆中即能测到,2~8小时达高峰。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9%。t12为10~60小时。 主要在肝及肾中代谢。双香豆素吸收不规则。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9%。t12为10~30小时。醋硝香豆素t12为8小时,还原型代谢产物 仍有抗凝作用,t12为20小时。 【临床应用】用途与肝素同,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也可作为心肌梗塞辅助用药。口服有效,作用时间较长。但作用出现缓慢,剂量不 易控制。也用于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等手术后防止静脉血栓发生。 【不良反应】剂量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25~30秒(正常值12秒)进行调节。过量易发生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血 浆或全血。禁忌证同肝素。其他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过敏等。 【药物相互作用】①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使体内维生素K含量降低,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②阿司匹 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发生协同作用。③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可因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 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④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因诱导肝药酶,口服避孕药因增加凝血作用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 弱。 第二节抗血小板药 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血小板内cAMP浓度等机制而 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分泌功能。 阿司匹林能与环加氧酶活性部分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 栓烷A2(TXA2)的产生,使血小板功能抑制。环加氧酶的抑制,也抑制血管内皮产生前列环素(PG2),后者对血小板也有抑制作用。然而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中环加氧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只有当新的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才能恢复。而血管内皮细胞中环加氧酶因DNA合成而较快恢 复。因此,每天口服75g的阿司匹林就能引起最大抗血小板作用。现已明确,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功能亢进而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效果肯定。 对急性心肌梗塞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降低再梗塞率及死亡率:对一过性脑缺血也可减少发生率及死亡率。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 又名潘生丁(persantin),对血小板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增高,也能抑制腺苷摄取,进而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使 cAMP浓度增高。单独应用作用较弱。与华法林合用防止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血栓形成。 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l2) 能激活腺苷环化酶而使cAMP浓度增高。既能抑制多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与分泌,又能扩张血管,有抗血栓形成作用。PGI2极不稳 定,t12仅2~3分。采用静脉滴注,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外周闭塞性血管疾病等。 噻氯匹啶(ticlopidine) 为一强效血小板抑制剂,能抑制ADP、AA、胶原、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口服吸收良好,临床应用24~48小 时出现作用,3~5天达高峰,12为24~33小时.用于预防急性心肌再梗塞,一过性脑缺血及中风和治疗间歇性玻行,有稳定型心绞痛等。【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早期应用,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3.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不良反应】应用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一旦发生,停用肝素,注射带有阳电荷的鱼精蛋白(protamine),每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 肝素。部分病人应用肝素2~14天期间可出现血小板缺乏,与肝素引起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 肝素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但妊娠妇女应用可引起早产及胎儿死亡。 连续应用肝素3~6月,可引起骨质疏松,产生自发性骨折。肝素也可引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质、消化性 溃疡、严重高血压患者、孕妇都禁用。 香豆素类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有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 (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等。它们的药理作用相同。 【药理作用】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剂,在肝脏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响含有谷氨酸 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对已形成的上述因子无抑制作 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一般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天达到高峰,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双香豆素抗凝作用慢而持 久,持续4~7天。华法林作用出现较快,持续2~5天。 【体内过程】 华法林口服吸收完全,1小时后血浆中即能测到,2~8小时达高峰。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9%。t1/2为10~60小时。 主要在肝及肾中代谢。双香豆素吸收不规则。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9%。t1/2为10~30小时。醋硝香豆素t1/2 为8小时,还原型代谢产物 仍有抗凝作用,t1/2为20小时。 【临床应用】 用途与肝素同,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也可作为心肌梗塞辅助用药。口服有效,作用时间较长。但作用出现缓慢,剂量不 易控制。也用于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等手术后防止静脉血栓发生。 【不良反应】剂量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25~30秒(正常值12秒)进行调节。过量易发生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血 浆或全血。禁忌证同肝素。其他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过敏等。 【药物相互作用】 ①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使体内维生素K含量降低,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②阿司匹 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发生协同作用。③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可因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 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④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因诱导肝药酶,口服避孕药因增加凝血作用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 弱。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血小板内cAMP浓度等机制而 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分泌功能。 阿司匹林能与环加氧酶活性部分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 栓烷A2(TXA2)的产生,使血小板功能抑制。环加氧酶的抑制,也抑制血管内皮产生前列环素(PGI2),后者对血小板也有抑制作用。然而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中环加氧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只有当新的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才能恢复。而血管内皮细胞中环加氧酶因DNA合成而较快恢 复。因此,每天口服75mg的阿司匹林就能引起最大抗血小板作用。现已明确,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功能亢进而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效果肯定。 对急性心肌梗塞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降低再梗塞率及死亡率;对一过性脑缺血也可减少发生率及死亡率。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 又名潘生丁(persantin),对血小板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增高,也能抑制腺苷摄取,进而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使 cAMP浓度增高。单独应用作用较弱。与华法林合用防止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血栓形成。 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 能激活腺苷环化酶而使cAMP浓度增高。既能抑制多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与分泌,又能扩张血管,有抗血栓形成作用。PGI2极不稳 定,t1/2仅2~3分。采用静脉滴注,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外周闭塞性血管疾病等。 噻氯匹啶(ticlopidine) 为一强效血小板抑制剂,能抑制ADP、AA、胶原、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口服吸收良好,临床应用24~48小 时出现作用,3~5天达高峰,t1/2为24~33小时。用于预防急性心肌再梗塞,一过性脑缺血及中风和治疗间歇性跛行,有稳定型心绞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