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國法律奥中國社會 加至小功①。舅本缌麻,唐大宗以舅之與姨親疏相似而服紀有殊, 理未爲得,始進爲小功②。 姑雖屬於本宗,但嫁後歸於異宗,所以出嫁便爲降服,而她的 子女與我們服只缌麻®。 以父宗而論,則凡是同一始祖的男系後裔,都屬於同一宗族團 體,概爲族人。其親屬範圍則包括自高祖而下的男系後裔。以世 代言之,包含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所謂九族是©。以嘏制言 ①《儀禮·喪服》,開元二十三年,太宗效文服紀之制有所未通,令禮官學士詳 議具奏。太常卿韋網奏請外祖加至大功九月。太子賓客崔沔議日:“正家之道,不可 以二,總一定議,理歸本宗,父以崇尊,母以厭降,豈忘爱敬?宜有倫序,是以有齊衰,外 服皆想麻,尊名所加,不過一等,此先王不易之道也。”職方郎中韋述議日:“壁人究天道 而厚於祖補,繁姓族而親其子孫,近則别於餐愚,遠則異於禽默,由此言之,母燕比於本 族,不可同贯明矣。且家無二尊,喪無二新,人之所奉,不可二也。…今若外祖及舅更 加一等,堂舅及姨列於服紀之内,則中外之制,相去幾何?廢禮徇情,所務者未。… 其堂姨舅既出於外曾祖,若爲之制服,即外曾祖父母,及外伯叔祖父母,亦宜制服矣。 外祖加至大功九月,則外曾祖合至小功,外高祖合至缌麻。若舉此而舍彼,享則不均,棄 親绿流,理則不顺,推而廣之,是與族無異矣。”禮部員外郎楊仲昌亦以“藕恐外内奪序, 親疏套偷”周言。户部郎中楊伯成,左監門绿事参軍到秩並同是護,皆謂不可。韋議遂 寝。(《唐會要·服紀>上)。 ②《唐會要·服纪上》。 ③《俄禮·喪服》;《元典章》“外族服”,《明會典》“外親服圓”;《清律例》“外親 服圆”。 ④九族的解釋,漢儒即有二锐,一說以爲包括異姓有服親,夏侯、歐陽等今文學 家主此說,調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孔穎達《書經注疏》)。其詳细内容,父族四:五族 之内周一族,父女昆弟適人者奥其子爲一族,己女昆弟適人者奥其子一族,己之女子 子適人者舆其子爲一族。母族三:母之父姓周一族,母之母姓爲一族,母女昆弟道人者 奥其子爲一族。妻族二:妻之父姓爲一族,妻之母姓爲一族(孔穎递《左傅》恒公六年 《注疏》)。《白虎通義》以父之姓爲一族,不限五族之内,母族谓母之父母一族,母之昆 弟一族,母昆弟子一族,亦奥孔《疏》異。杜預朝九族周外祖父,外祖母,從母子,妻父, 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非己之同族(《左傅》桓公六年註,今本“非”或作 “并”義異)。以爲九族“皆外親有服而異族者”,又姑姊妹及女遵人,但取其子而去其 母,皆與以上二說不同。 孔安國、馬融、鄭康成皆湖九族懂限父宗,上自高祖,下至玄孫(見《尚書註疏>, 《堯典》,孔《傳》,陸德明《音義》,孔额達《疏》,及《左傅》桓公六年孔《疏》)。後儒如陸德 明、贾公彦、願炎武等皆從此説,《日知绿》論辯甚詳。一般多以《喪服小記》以三爲五以 五爲九之説爲根據,機爲定論。明、请律明定本宗九族五服圆,九族事指父宗,更成爲 定制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