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古典学重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流思潮,传统的古典学在很多方面受到清算。经书的神 虽然怀疑 古书之风早就 圣外衣完全被剥除。很多先秦古书的年代被推迟,有不 存在,但是只是 少书被看作汉以后的伪作(这里所说的书包括书中的单到了这一次才 发展成主流思 篇)。虽然怀疑古书之风早就存在,但是只是到了这一次 潮,怀疑的广度 才发展成主流思潮,怀疑的广度和深度也大大超过以往,和深度也大大 从而明显地改变了古典学的面貌。 超过以往,从而 明显地改变了 就在顾颉刚等掀起疑古浪潮的时候,以研究殷墟甲古典学的面貌。 骨卜辞和敦煌汉简等新出土的古代文字资料⑤而驰名的 王国维,在清华研究院1925年的“古史新证”课上,针对 王国维针 疑古派过分怀疑古史的偏向,提出了以“地下之新材料”对疑古过分 怀疑古史的偏 “补正纸上之材料”的“二重证据法”⑥。疑古派认为周以向,提出了以 后人所述古史多不可信。王氏根据甲骨卜辞中所见殷王 “地下之新材 料”“补正纸上 世系,指出《史记·殷本纪》所记殷王世系“虽不免小有舛之材料”的“二 驳而大致不误”⑦;又根据甲骨卜辞所记殷先公“王亥”等 重证据法”。 名,阐明了《山海经》、《楚辞·天问》所说王亥等人事迹, 证明即使是这类“谬悠缘饰之书”,“其所言古事亦有一部 分之确实性”⑧。由于当时已出土的古代文字资料的局 限性(如缺乏简帛古籍书),王氏的努力在总体上并没有 能够遏止疑古的势头(编按:此句为这次编校时所加)。 二重证据法既是研究古史的方法,也是研究古书的 二重证据法 既是研究古史的 方法。就上举王氏使用这种方法的实例来说,他既证明 方法,也是研究 了《殷本纪》所记殷王世系的可靠,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古书的方法。 错误;他对《天问》所说王亥(《天问》称“该”)等人事迹的 阐明,从解释《天问》内容的角度来看,也是一个重要贡 献。王氏在讲授、研究《尚书》、《诗经》时,也时常援用甲 骨卜辞、铜器铭文等出土资料。王氏之后,由于他的影响 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